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第一连接器及一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焊接固定于一电路板,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电性对接。当所述第二连接器受到一侧向力时,所述锁扣部被压缩而使得所述第一侧壁抵顶于所述第一卡块,此时,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卡块之间的间隙大于所述卡扣部突出于所述第二侧壁的距离。这样,所述卡扣部则与所述第二卡块解除干涉,使得所述第二连接器能够轻易与所述第一连接器脱离,而避免了在外力的拉扯下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插头与插座对接的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已有一些可快速松脱的接头,如台湾第1358859号专利案所示,其揭露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包括主体及安装于主体上的卡勾部、端子及第一磁性体,插座包括壳体及安装于壳体上的扣合部、连接部及第二磁性体,该连接部与该端子对应设置,该卡勾部与该扣合部扣合/分离而使插头与插座连接/分离;该第一磁性体与该第二磁性体对应设置,且二者相对的一端极性相同。另外,当插头与插座相连接时,此时插头主体的两侧壁与插座壳体上的扣合部间几乎不存在间隙。在某些突发状况下,如有外力拉扯(尤指侧向力的拉扯)插头的导线时,由于插头与插座稳固连接时主体侧壁与壳体上的扣合部间几乎没有间隙,故在受到这不当外力时,即使有第一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体互相的排 斥力,但弹性的卡勾部仍很难瞬间与扣合部分离,致使插头与插座也很难分离,继而可能会使电子产品在受力后由高处掉落而摔坏,插头也会可能会因外力拉扯而导致其导线端损坏甚至是断掉,插头或插座连接器也极可能在此过程中受到破坏而影响电性导通功能。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组件,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所面临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使二连接器在对接时具有适当的结合力,而在受到外力拉扯时又可轻易脱离。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连接器,其具有一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上凹设有一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内侧壁相对凸设有一第--^块及一第二卡块;一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对接,其具有一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上凸设有一插接部进入所述插接槽,所述插接部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侧壁及一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可弹性伸缩的一锁扣部,所述锁扣部抵扣于所述第一卡块,所述第二侧壁设有一卡扣部,所述卡扣部抵扣于所述第二卡块;其中,当所述第二连接器受到一侧向力后,所述锁扣部受压缩直至所述第二连接器在受力方向上止位时,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卡块之间的间隙大于所述卡扣部突出于所述第二侧壁的距离。进一步,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第二卡块均设于所述插接槽的开口处。进一步,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第二卡块分别设有一第一斜面,用以引导所述插接部进入所述插接槽。进一步,所述第一卡块朝向所述插接槽底部设有一导引面,用以在所述第二连接器受到一侧向力时导引所述锁扣部顺利滑出所述插接槽。进一步,所述第二卡块朝向所述插接槽底部设有一挡止面,与所述插接槽的内侧面垂直设置。 进一步,所述卡扣部具有一抵接面及一倾斜面,所述抵接面抵接于所述挡止面,所述倾斜面使得所述卡扣部朝向所述插接槽渐渐变窄。进一步,自所述第一侧壁及所述第二侧壁分别凹设一容纳槽。进一步,所述锁扣部包括一弹性体及一加载体,所述弹性体和所述加载体容设于所述容纳槽,且所述加载体部分突出于所述第一侧壁。进一步,所述卡扣部包括一弹性体及一加载体,所述弹性体和所述加载体容设于所述容纳槽,且所述加载体部分突出于所述第二侧壁。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器进一步包括一线缆,与所述锁扣部同侧设置。进一步,当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对接时,所述第一、二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二卡块之间仍存在间隙。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一端子容设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二端子容设于所述第二本体,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电性对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由于当所述第二连接器受到一侧向力时,所述锁扣部被压缩而使得所述第一侧壁抵顶于所述第一卡块,此时,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卡块之间的间隙大于所述卡扣部突出于所述第二侧壁的距离。这样,所述卡扣部则与所述第二卡块解除干涉,使得所述第二连接器能够轻易与所述第一连接器脱离,而避免了在外力的拉扯下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为便于对本技术的目的、形状、构造、特征及其功效皆能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现结合实施例与附图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器插入第一连接器之前的不意图;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器插入第一连接器之后的不意图;图5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器受到一侧向力时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第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器受到一侧向力后,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脱离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第二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器插入第一连接器之后的不意图;图8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第二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器受到一侧向力时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第二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器受到一侧向力后,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脱离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蛋一连接器 |i j第一本体 |ιοI插接槽|ιοι第一斜面102 导引面_103挡止面_104第一卡块 TI第二卡块 —TiWWr13_ 第一端子孔 14第一端子 15第二连接器 2第二本体 20__插接部_201容纳槽_202上本体_203 下本体_204第一侧壁 21 蛋I侧壁 & 第二端子孔 E锁扣部 25 抵接面倾斜面弹性体元__加载体 27養体 线缆|280丨I第二端子丨29I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I和图2,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第一连接器I及一第二连接器2,所述第一连接器I焊接固定于一电路板3,所述第一连接器I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电性对接。请参照图I和图3,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1,其具有一第一本体10,所述第一本体10的一侧凹设有一插接槽101,于所述插接槽101的开口处,自其内侧壁凸设有一第 ^块11及一第二卡块12,所述第 ^块11与所述第二卡块12相对设置。进一步,于所述第一卡块11与所述第二卡块12上分别设有一第一斜面102,所述二第一斜面102使得所述插接槽101的开口向外渐渐变宽。朝向所述插接槽101的底部于所述第一卡块11与所述第二卡块12上分别设有一导引面103,所述导引面103为弧形曲面。于所述插接槽101的底部设有一台阶13,自所述台阶13的顶面凹设有多个第一端子孔14贯穿所述第一本体10。所述第一连接器I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一端子15。请参照图I和图2,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器2,其具有一第二本体20,所述第二本体20为上下两体式的,即可对称分割为一上本体203和一下本体204。所述第一本体20 —侧凸设有一插接部201,所述插接部201具有一第一侧壁21及一第二侧壁22。自所述第一侧壁21及所述第二侧壁22分别相向凹设一容纳槽202。于所述上本体203和所述下本体204的分割面大致中部位置分别凹设有多个第二端子孔23。于单独的所述上本体203或单独的所述下本体204上,所述容纳槽202及所述第二端子孔23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当所述上本体203与所述下本体204扣合在一起时,所述容纳槽202及所述第二端子孔23的横截面为圆形,且所述容纳槽202为盲孔,而所述第二端子孔23为穿孔。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本体20也可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连接器,其具有一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上凹设有一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内侧壁相对凸设有一第一卡块及一第二卡块;????一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对接,其具有一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上凸设有一插接部进入所述插接槽,所述插接部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侧壁及一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可弹性伸缩的一锁扣部,所述锁扣部抵扣于所述第一卡块,所述第二侧壁设有一卡扣部,所述卡扣部抵扣于所述第二卡块;????其中,当所述第二连接器受到一侧向力后,所述锁扣部受压缩直至所述第二连接器在受力方向上止位时,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卡块之间的间隙大于所述卡扣部突出于所述第二侧壁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常伟,吴永权,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