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反射灯杯的导光柱,其包括导光柱以及灯杯部。导光柱为一体成型的锥柱体,而其底部呈圆盘体;灯杯部,位于导光柱中心的顶端,具有曲面开口、反射膜及透光口。曲面开口形成于导光柱的顶部,反射膜形成于曲面开口的内壁面,而透光口则位于曲面开口的底端,且透光口的壁面不具反射膜,以使光线透过透光口射出。藉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可有效增加LED模块的照明范围,同时增加LED模块照明的均匀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反射灯杯的导光柱,特别涉及一种具镀膜与透光口的具有反射灯杯的导光柱。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使用LED装置的技术日渐成熟,亮度也日益提升,已具有商业利用价值。由于LED近似点光源容易形成眩光现象,尤其在高功率LED的应用上,更容易造成使用者的眼睛不适。此外,LED的发光角度约在120度以内,因此,比起白炽灯及卤素灯,LED灯的光线较集中在前方,侧向的照射极不均匀,照射的范围较小。这些因素不利于LED的应用,因此有加以改良的需求。在LED灯泡内米用导光柱作为导光体,已成为一项技术发展趋势。然而,目前米用导光柱作为导光体的LED灯泡仍然无法突破照明范围狭窄且照度不均匀的缺点。在现有结·构中,为了改善发光效率,有利用镀膜的方式,以增加LED灯泡的发光效率。但在此同时,却也造成LED灯泡发光的不均匀,如何透过导光柱并搭配适当的设计,以有效增加LED的照明范围,同时增加LED照明的均匀度,是本领域研发人员所极欲企求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增加LED的照明范围,同时增加照明的均匀度的具有反射灯杯的导光柱。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反射灯杯的导光柱,其包括导光柱以及灯杯部。导光柱为一体成型的锥柱体,而其底部呈圆盘体;灯杯部,位于导光柱中心的顶端,具有曲面开口、反射膜及透光口,曲面开口形成于导光柱的顶部,反射膜形成于曲面开口的内壁面,而透光口则位于曲面开口的底端,且透光口的壁面不具反射膜,以使光线透过透光口射出。藉由本创作的实施,至少可达到下列进步功效I.利用导光柱顶部的曲面开口,曲面开口内壁面的反射膜,与曲面开口底端的透光口搭配,可使其结合LED模块后,有效增加LED模块的照明范围。2.反射膜的上、下表面皆可用以将光线反射至各个所需的方向或路径上而达成补光效果,从而大幅增加照明的均匀度,使得在一大角度的范围内具有均匀的照明效果。为使熟悉本领域的人员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藉由下述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对本技术详加说明。附图说明图IA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具有反射灯杯的导光柱的的立体图;图IB为具有反射灯杯的导光柱的俯视图;图IC为具有反射灯杯的导光柱的侧视图;图ID为曲面开口的局部放大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具有反射灯杯的导光柱的的侧视图;以及图3为具有反射灯杯的导光柱的工作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具有反射灯杯的导光柱10导光柱12圆盘体14螺丝孔20灯杯部201 曲面开口202内壁面203反射膜204 第一表面205 第二表面207 透光口109柱状空腔2LED 模块21发光二极管31 螺丝32 螺帽A H路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通过实施例来解释本
技术实现思路
,其关于一种具有反射灯杯的导光柱。然而,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实施本技术的任何特定的环境、应用或特殊方式。因此,关于实施例的说明仅为阐释本技术的目的,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需说明者,以下实施例及图式中,与本技术非直接相关的组件均已省略而未绘示;且为求简易了解起见,各组件间的尺寸关系并非依照实际比例绘示出。图IA 图ID为显示本技术具有反射灯杯的导光柱I的一实施例,图IA为具有反射灯杯的导光柱I的立体图;图IB为具有反射灯杯的导光柱I的俯视图;图IC为具有反射灯杯的导光柱I的侧视图;图ID为曲面开口的局部放大图。为了清楚说明具有反射灯杯的导光柱I的结构,请合并参阅图IA至图1D。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反射灯杯的导光柱1,其包括导光柱10以及灯杯部20。导光柱10为一体成型的锥柱体,导光柱10的柱身呈柱状,而其底部则呈盘状的圆盘体12,圆盘体12上包含一组螺丝孔14。灯杯部20 (见图1C),其位于导光柱10中心的顶端,其具有曲面开口 201、反射膜203及透光口 207。曲面开口 201形成于导光柱10的顶部。反射膜203形成于曲面开口 201的内壁面202,其具有第一表面204及第二表面205 (见图1D),第一表面204即为其上表面,第二表面205即为其下表面,也就是反射膜203与曲面开口 201的内壁面202相接的面。反射膜203可藉由电镀、蒸镀、溅镀或是其它化学性或物理性镀膜方式,镀制于曲面开口 201的内壁面202上。而反射膜203的功用则是在藉由其第一表面204及第二表面205,将光线反射至所需的方向或路径上。透光口 207位于曲面开口 201的底端,且透光口 207的壁面不具反射的膜,以使光线可以透过透光口 207射出。在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透光口 207为具有发散光线效果的凹面状的透光口 207,且其内外壁面并不具有反射的膜,以使光线能顺利透过凹面状的透光口 207射出,以发散光线。值得一提的是,透光口 207亦可呈凸面状或平面状,其原理同凹面状的透光口207,故在此不予赘述。图IB为具有反射灯杯的导光柱I的俯视图,其显示了导光柱10的圆盘体12、螺丝孔14、曲面开口 201、反射膜203以及透光口 207。图IC为具有反射灯杯的导光柱I的侧视图,其显示了导光柱10、圆盘体12、螺丝孔14、曲面开口 201、内壁面202、反射膜203以及透光口 207。其中,在本侧视图中可清楚·的看见曲面开口 201的内壁面202以及透光口 207,内壁面202镀有反射膜203,透光口 207则不镀膜。图ID为曲面开口 201的局部放大图,其显示了内壁面202与反射膜203间的相对关系。如图ID所示,具有反射灯杯的导光柱1,其内壁面202上形成有反射膜203,反射膜203透过镀膜方式镀制于其上,反射膜203具有第一表面204及第二表面205,第二表面205亦即反射膜203与内壁面202相接的面,而反射膜203的功用则是藉由第一表面204及第二表面205,将光线反射至所需的方向或路径上。图2为本技术具有反射灯杯的导光柱I的另一实施例,为具有反射灯杯的导光柱I的侧视图。其中,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之处将不予赘述,本实施例仅针对不同之处加以说明。而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具有反射灯杯的导光柱1,其底部皆具有柱状空腔109,柱状空腔109的作用在于微调光型的分布。如图3所示,为具有反射灯杯的导光柱I的工作示意图,其中LED模块2是透过连接机构与具有反射灯杯的导光柱I结合,亦即透过螺丝31穿过螺丝孔14(见图1A),并搭配螺帽32,以将具有反射灯杯的导光柱I与LED模块(发光二极管模块)2结合固定起来。本实施例的LED模块2包含发光二极管21,显不发光二极管21于具有反射灯杯的导光柱I内的光线路径,以说明本技术具有反射灯杯的导光柱I在工作时的光线行径表现。路径A为沿光轴前进的光线,不偏折;路径B为光轴附近的光线,经透光口 207 (见图1C)折射后,光线略微偏折;路径C为斜向入射透光口 207的光线,经透光口 207折射后,遇到反射膜203的第一表面204(见图1C)而产生的反射;路径D为光轴附近的光线经透光口 207折射后,遇到反射膜203的第一表面204面而产生的反射;路径E为光线斜向入射反射膜203的第二表面205 (见图1C),被第二表面205反射的路径;路径F为斜向入射导光柱10(见图1C)侧壁,在侧壁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反射灯杯的导光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导光柱,其为一体成型的锥柱体,而该导光柱的底部呈圆盘体;以及一灯杯部,其位于该导光柱中心的顶端,其中该灯杯部具有:一曲面开口,其形成于该导光柱的顶部;一反射膜,其形成于该曲面开口的内壁面;以及一透光口,其位于该曲面开口的底端,且该透光口的壁面不具反射膜,以使光线透过该透光口射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国勋,谢志强,林昌麒,
申请(专利权)人:富优技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