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86041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速装置,包括驱动轮、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上套设有行星齿轮机构,所述中心轴能够轴向移动,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中心轮或行星架或齿圈及所述中心轴依次传动连接。通过将驱动轮与中心轴间采用不同的传递组件中心轮或行星架或齿圈传递动力,有效调节驱动轮与中心轴间的传动比,实现多个挡位的变速调节,且该装置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安装较方便,有效的降低了使用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调速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变速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机械式变速器采用齿轮组,每挡的齿轮组的齿数是固定的,所以各挡的变速比是个定值(也就是所谓的“级”)。属于有级变速器。采用个变速器实现调速时,由于每挡的齿数固定,如果想实现多挡变速,则需调整增加齿轮组数,结构较复杂,安装不便,且使用成本较高。目前,市场上还有一种变速器采用行星齿轮机构进行变速,但由于该调速方式结构较复杂,其动力的传输还需分别经过输入轮与输出轮进行传递,零部件较多,成本较高,而且,其最多仅能实现三个挡位或四个挡位的切换,变速范围较小。 因此,一种能够实现多个挡位变速,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成本较低的变速装置亟待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传统的机械式变速器采用齿轮组变速,结构复杂、安装不便、使用成本较高,且目前的变速器实现的变速挡位较少等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速装置,以达到实现多个挡位变速,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降低使用成本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种变速装置,包括驱动轮、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上套设有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依次套设于所述中心轴上的中心轮、行星架与齿圈,所述行星架上设置有行星轮,所述中心轴能够轴向移动,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中心轮或行星架或齿圈及所述中心轴依次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中心轴上设置有轴外花键,所述中心轮、行星架与齿圈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轴外花键相匹配的中心轮内花键、行星架内花键与齿圈内花键。优选的,所述驱动轮上设置有驱动轮内花键,所述中心轮、行星架与齿圈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驱动轮内花键相匹配的中心轮外花键、行星架外花键与齿圈外花键。优选的,所述中心轴包括周向固定的固定轴,以及可周向转动输出动力的输出轴,所述固定轴与所述输出轴共线,所述轴外花键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上。优选的,该变速装置还包括周向固定的定位圈,所述定位圈能够轴向移动。优选的,所述定位圈内侧设置有与中心轮外花键、行星架外花键与齿圈外花键相匹配的内花键。优选的,所述固定轴上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中心轮的连接件。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设置于所述固定轴上与所述中心轮内花键相匹配的定位花键。本技术公开的变速装置,包括驱动轮、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上套设有行星齿轮机构,所述中心轴能够轴向移动,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中心轮或行星架或齿圈及所述中心轴依次传动连接。通过将驱动轮与中心轴间采用不同的传递组件中心轮或行星架或齿圈传递动力,有效调节驱动轮与中心轴间的传动比,实现多个挡位的变速调节,且该装置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安装较方便,有效的降低了使用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变速装置实施例I倒挡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变速装置实施例2倒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变速装置实施例3倒挡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数字或字母所代表的相应部件的名称I、驱动轮 2、中心轴 3、中心轮 4、行星架 5、齿圈 6、定位圈 7、左定位圈;21、固定轴 22、输出轴 23、轴外花键 24、定位花键;31、中心轮内花键32、中心轮外花键41、行星架内花键42、行星架外花键51、齿圈内花键52、齿圈外花键61、内花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速装置,以达到实现多个挡位变速,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降低使用成本的目的。如图I所示,一种变速装置,包括驱动轮I、中心轴2,中心轴2上套设有行星齿轮机构,行星齿轮机构包括依次套设于中心轴2上的中心轮3、行星架4与齿圈5,行星架4上设置有行星轮(未示出),中心轴2能够轴向移动,驱动轮I与中心轮3或行星架4或齿圈5及中心轴2依次传动连接。通过将驱动轮与中心轴间采用不同的传递组件中心轮或行星架或齿圈传递动力,有效调节驱动轮与中心轴间的传动比,实现多个挡位的变速调节,且该装置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安装较方便,有效的降低了使用成本。中心轴2上设置有轴外花键23,中心轮3、行星架4与齿圈5上分别设置有与轴外花键23相匹配的中心轮内花键31、行星架内花键41与齿圈内花键51。驱动轮I上设置有驱动轮内花键(未示出),中心轮3、行星架4与齿圈5上分别设置有与驱动轮内花键相匹配的中心轮外花键32、行星架外花键42与齿圈外花键52。通过将驱动轮与中心轮或行星架或齿圈中的一个传动连接,将动力进行传递,之后通过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过程,最后通过中心轮或行星架或齿圈与中心轴的传动连接将动力传递给中心轴进行输出,该变速装置还包括周向固定的定位圈6,定位圈6能够轴向移动。定位圈6内侧设置有与中心轮外花键32、行星架外花键42与齿圈外花键52相匹配的内花键61。在定位圈轴向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内花键61与中心轮外花键32或行星架外花键42或齿圈外花键52相配合卡接,实现不同阶段对不同零部件的定位。除采用定位圈定位外,还可直接在中心轮、行星架或齿圈的外侧设置拨叉,通过将拨叉伸入中心轮外花键、行星架外花键、齿圈外花键的键齿间以阻止其运转,具体方式不做限制。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倒挡内花键61与行星架外花键42啮合,行星架周向固定,驱动轮内花键与中心轮外花键32相啮合,齿圈内花键51与轴外花键23相啮合,驱动轮I将动力通过中心轮-行星轮-齿圈-中心轴,经中心轴将动力传递输出。一挡在倒挡的基础上向右移动定位圈6,内花键61与行星架外花键42脱离并与 齿圈外花键52啮合,齿圈周向固定,驱动轮内花键与中心轮外花键32继续啮合,向左移动中心轴2,齿圈内花键51与轴外花键23分离,轴外花键23与行星架内花键41相啮合,驱动轮I将动力通过中心轮-行星轮-行星架-中心轴,经中心轴将动力传递输出。二挡在一挡的基础上向右移动驱动轮1,驱动轮内花键与中心轮外花键32分离与行星架外花键42啮合,轴外花键23与行星架内花键41继续啮合,驱动轮I将动力通过行星架直接传递给中心轴,经中心轴将动力传递输出。三挡在二挡的基础上向左移动中心轴,轴外花键23与行星架内花键41分离与中心轮内花键31啮合,驱动轮内花键与行星架外花键42继续啮合,驱动轮I将动力通过行星架-行星轮-中心轮-中心轴,经中心轴将动力传递输出。本实施例实现了四个挡位的变速。实施例2如图2所示,其余与实施例I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中心轴2包括周向固定的固定轴21,以及可周向转动输出动力的输出轴22,固定轴21与输出轴22共线,轴外花键23设置于输出轴22上。固定轴21上设置有用于定位中心轮3的连接件,该连接件为设置于固定轴21上与中心轮内花键31相匹配的定位花键24。固定轴可以轴向移动,通过将定位花键24与中心轮内花键31相配合卡接,实现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装置,包括驱动轮、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上套设有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依次套设于所述中心轴上的中心轮、行星架与齿圈,所述行星架上设置有行星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能够轴向移动,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中心轮或行星架或齿圈及所述中心轴依次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九鼎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