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楼梯防护栏杆,包括上跑斜杆和下跑斜杆,上跑斜杆沿楼梯上跑道的外周边安装固定,下跑斜杆沿楼梯下跑道的外周边安装固定;楼梯防护栏杆还包括连接杆和安装在连接杆两端的两个连接弯头;连接杆安装在上跑斜杆与下跑斜杆之间,一连接弯头连接连接杆的第一端和上跑斜杆,另一连接弯头连接连接杆的第二端和下跑斜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楼梯防护栏杆采用连接弯头及连接杆将上跑斜杆和下跑斜杆连接起来,使得楼梯防护栏杆具有整体性且美观,且连接弯头的安装能够防止行人受伤,具有安全性;此外,连接弯头的安装比较简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地用的安全防护装置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楼梯防护栏杆。
技术介绍
现代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楼梯边进行安全防护是施工现场必须进行的一项安全工作,但如何有效地对楼梯临边进行安全防护便成为了一个必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目前通常采用在楼梯边装安全防护栏杆或者挂安全网的方法,但楼梯上跑斜杆和下跑斜杆未进行连接,缺乏整体性;且露出来的钢管头容易磕伤工人,缺乏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楼梯防护栏杆,以解决目前建筑施工过程中楼梯防护栏杆缺乏整体性及安全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楼梯防护栏杆,包括跑斜杆和下跑斜杆,上跑斜杆沿楼梯上跑道的外周边安装固定,下跑斜杆沿楼梯下跑道的外周边安装固定;楼梯防护栏杆还包括连接杆和安装在连接杆两端的两个连接弯头;连接杆安装在上跑斜杆与下跑斜杆之间,一连接弯头连接连接杆的第一端和上跑斜杆,另一连接弯头连接连接杆的第二端和下跑斜杆。进一步地,上跑斜杆、下跑斜杆及连接杆为圆管。进一步地,上跑斜杆、下跑斜杆及连接杆的直径大小相等。进一步地,连接弯头为“L”形结构的空心钢管,包括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圆滑连接。进一步地,第一端部的内径与上跑斜杆的外径及下跑斜杆的外径相匹配,第二端部的内径与连接杆的外径相匹配。进一步地,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结构相同。进一步地,连接弯头通过螺栓与上跑斜杆与连接杆连接,连接弯头通过螺栓与下跑斜杆与连接杆连接。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楼梯防护栏杆采用连接弯头及连接杆将上跑斜杆和下跑斜杆连接起来,使得楼梯防护栏杆具有整体性且美观,且连接弯头的安装能够防止行人受伤,具有安全性。此外,连接弯头的安装比较简便。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楼梯防护栏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楼梯防护栏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参见图1,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楼梯防护栏杆,包括上跑斜杆10、下跑斜杆20、安装在上跑斜杆10和下跑斜杆20之间的连接杆30及安装在连接杆30两端的两个连接弯头40。上跑斜杆10沿楼梯上跑道的外周边安装固定,下跑斜杆20沿楼梯下跑道的外周边安装固定。优选地,上跑斜杆10和下跑斜杆20为圆管。更优选地,上跑斜杆10和下跑斜杆20所使用的圆管的直径大小相等。上跑斜杆10的一端端头与下跑斜杆20的相近一端的端头之间留有一定的间距。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跑斜杆10的两端与下跑斜杆20的两端分别钻有螺纹孔。连接杆30安装在上跑斜杆10的端头与下跑斜杆20的端头之间,用于连接上跑斜杆10和下跑斜杆20。优选地,连接杆30为圆管。更优选地,连接杆30的直径大小与上跑斜杆10和下跑斜杆20的直径大小相等。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杆30的两端钻有螺纹孔。连接杆30的长度根据上跑斜杆10与下跑斜杆20的间距确定。每一连接弯头40为“L”形结构的空心钢管,包括第一端部41及第二端部42,第一端部41及第二端部42圆滑连接,以防止行人经过时受伤。第一端部41的内径与上跑斜杆10的外径或者下跑斜杆20的外径相匹配,第二端部42的内径与连接杆30的外径相匹配。优选地,第一端部41与第二端部42结构相同。优选地,第一端部41及第二端部42分别钻有与上跑斜杆10、下跑斜杆20及连接杆30上的螺纹孔相适应的螺纹孔。一连接弯头40的第二端部42通过螺栓连接连接杆30的第一端,其第一端部41螺栓连接上跑斜杆10 ;另一连接弯头40的第二端部42螺栓连接连接杆30的第二端,其第一端部41螺栓连接下跑斜杆20。安装连接弯头40时,首先在连接杆30的两端分别套在连接弯头40的第二端部41,此时的两个连接弯头40可自由旋转。将连接弯头40的第一端部42旋转到与上跑斜杆10或者下跑斜杆20相匹配的角度,然后分别将两个连接弯头40的第一端部42套在上跑斜杆10与下跑斜杆20的端头,最后将连接弯头40通过螺栓连接上跑斜杆10、下跑斜杆20及连接杆30。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弯头40与上跑斜杆10、下跑斜杆20及连接杆30连接还可以采用焊接、铆接等其他连接方式。优选地,本技术的楼梯防护栏杆还包括立杆50,立杆50抵靠上跑斜杆10和下跑斜杆20,用以支撑或者保护上跑斜杆10及下跑斜杆20。本技术的楼梯防护栏杆采用连接弯头10及连接杆30将上跑斜杆10和下跑斜杆20连接起来,使得楼梯防护栏杆具有整体性且美观,且连接弯头10的安装能够防止行人受伤,具有安全性。此外,连接弯头10的安装比较简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楼梯防护栏杆,包括上跑斜杆(10)和下跑斜杆(20),所述上跑斜杆(10)沿楼梯上跑道的外周边安装固定,所述下跑斜杆(20)沿楼梯下跑道的外周边安装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防护栏杆还包括连接杆(30)和安装在连接杆(30)两端的两个连接弯头(40); 所述连接杆(30)安装在所述上跑斜杆(10)与所述下跑斜杆(20)之间, 一所述连接弯头(40)连接所述连接杆(30)的第一端和所述上跑斜杆(10),另一所述连接弯头(40)连接所述连接杆(30)的第二端和所述下跑斜杆(20)。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楼梯防护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跑斜杆(10)、所述下跑斜杆(20 )及所述连接杆(30 )为圆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楼梯防护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跑斜杆(10)、所述下跑斜杆(20)及所述连接杆(30)的直径大小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楼梯防护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弯头(40)为“L”形结构的空心钢管,包括第一端部(41)及第二端部(42),所述第一端部(41)及所述第二端部(42)圆滑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楼梯防护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41)的内径与所述上跑斜杆(10)的外径及所述下跑斜杆(20)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第二端部(42)的内径与所述连接杆(30)的外径相匹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楼梯防护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41)与所述第二端部(42)结构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楼梯防护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弯头(40)通过螺栓与所述上跑斜杆(10)与所述连接杆(30)连接,所述连接弯头(40)通过螺栓与所述下跑斜杆(20 )与所述连接杆(30 )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楼梯防护栏杆,包括上跑斜杆和下跑斜杆,上跑斜杆沿楼梯上跑道的外周边安装固定,下跑斜杆沿楼梯下跑道的外周边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楼梯防护栏杆,包括上跑斜杆(10)和下跑斜杆(20),所述上跑斜杆(10)沿楼梯上跑道的外周边安装固定,所述下跑斜杆(20)沿楼梯下跑道的外周边安装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防护栏杆还包括连接杆(30)和安装在连接杆(30)两端的两个连接弯头(40);所述连接杆(30)安装在所述上跑斜杆(10)与所述下跑斜杆(20)之间,一所述连接弯头(40)连接所述连接杆(30)的第一端和所述上跑斜杆(10),另一所述连接弯头(40)连接所述连接杆(30)的第二端和所述下跑斜杆(2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万成,黄毫春,肖彬,薛洁静,张武昶,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