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底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3022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抬底千斤顶,包括缸体,缸体内密封安装有活塞,活塞上固定安装有延伸出缸体的活塞杆,缸体口部安装有与活塞杆套装滑动配合的导向套,缸体外周底部安装有与缸体内腔底部连通的油口。活塞上设有与活塞杆同轴设置且贯通活塞两端的台阶孔,台阶孔包括孔径较小且靠近缸体底部的螺纹孔和孔径较大的密封孔,活塞杆内端设有与螺纹孔配合的螺纹段和与密封孔配合的密封台,密封台上套装有将密封台和密封孔密封的活塞杆密封环。螺纹段端部延伸到活塞和缸体内底面之间,螺纹段端部拧紧有将活塞和活塞杆紧固在一起的锁紧螺母。该抬底千斤顶,占用空间小,密封件少,成本低,且操作方便,特别适合在空间受限的场合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抬底千斤顶
技术介绍
千斤顶是一种用钢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在行程内顶升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按结构特征可分为齿条千斤顶、螺旋千斤顶和液压千斤顶3种。千斤顶是一种起重高度小(小于Im)的最简单的起重设备。它有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机械式千斤顶又有齿条式与螺旋式两种,由于起重量小,操作费力,一般只用于机械维修工作,在修桥过程中不适用。液压式千斤顶结构紧凑,工作平稳,有自锁作用,故使用广泛。千斤顶主要用于厂矿、交通运输等部门作为车辆修理及其它起重、支撑等工作。其结构轻巧坚固、灵活可靠,一人即可携带和操作。千斤顶作为一种使用范围广泛的工具,采用了最优质的材 料铸造,保证了千斤顶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从原理上来说,液压千斤顶所基于的原理为帕斯卡原理,即液体各处的压强是一致的,这样,在平衡的系统中,比较小的活塞上面施加的压力比较小,而大的活塞上施加的压力也比较大,这样能够保持液体的静止。所以通过液体的传递,可以得到不同端上的不同的压力,这样就可以达到一个变换的目的。我们所常见到的液压千斤顶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来达到力的传递。传统的液压千斤顶一般包括套装活塞和活塞杆的缸体,缸体上设有与液压油连通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在进行升顶时,将高压液压油从进油口压入,活塞杆在高压液压油推动下伸出缸体,实现升顶动作,同时缸体内的液压油从出油口流出。在进行降顶时,将高压液压油从出油口压入,活塞杆在高压液压油推动下缩回缸体,实现降顶动作,同时缸体内的液压油从进油口流出。传统液压千斤顶,可以实现升顶和降顶动作,且降顶时由于受到液压和重物自重作用,降顶速度较快,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1、具有两个油口,需要接两条油路,因此占用空间大,在一些使用空间受限的使用场合,如抬底时,将不能使用;2、在升顶和降顶操作时,都需要压入高压液压油,这样不但要求活塞与缸体密封可靠,而且活塞杆与缸体口部也要密封可靠,因此密封配件较多,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占用空间小,密封件少,成本低,且操作方便的抬底千斤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抬底千斤顶的结构特点是包括缸体,缸体内密封安装有活塞,活塞上固定安装有延伸出缸体的活塞杆,缸体口部安装有与活塞杆套装滑动配合的导向套,缸体外周底部安装有与缸体内腔底部连通的油口。本结构的抬底千斤顶是通过单油口注油放油结构来实现占用空间小,密封件少,成本低,且操作方便的。单油口注油放油结构主要包括设置在缸体内并与缸体内壁滑动密封配合的活塞,活塞上固定安装有活塞杆,活塞杆外端延伸出缸体口部以方便对外部物体施加推力。缸体口部设置的导向套与活塞杆滑动套装配合,可以起到对活塞杆轴向移动的导向作用。缸体外壁底部安装有油口,油口与缸体内腔底部连通,这样就可以通过油口向缸体内腔底部注油。为方便叙述,将缸体内底面与活塞内端面之间的缸体空腔称为主腔,将活塞外端面也就是远离缸体内底面的活塞端面与缸体口部之间的缸体空腔称为副腔。这样,油口便与主腔密封连通,以通过向主腔内注油来实现推动活塞和活塞杆移动的目的。因为对导向套和活塞杆之间没有密封要求,对导向套和缸体口部之间也没有密封要求,所以副腔可以通过导向套与缸体口部的间隙与外界大气连通在一起。当通过油口向主腔内注入高压液压油时,液压油通过活塞推动活塞杆向外伸出,此时副腔内的空气受压后,通过导向套侧壁的间隙向外排出空气,这样就实现了对千斤顶的升顶操作。需要对千斤顶进行降顶操作时,停止向油口内注油,并降低主腔内液压油的压力。因为主腔内液压油失去注油压力,主腔内的液压油将在外界重物及活塞和活塞杆自身重力作用下,通过油口向外流出。此时,副腔逐渐扩大,外界空气通过导向套边侧的间隙进入副腔,以保证副腔与外界的大气压力平衡。本抬底千斤顶只设置有一个油口,进油、出油共用,简化了结构,减小了体积,使用密封件更少,成 本更低,特别适合在空间受限的场合使用。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活塞外端设有与活塞杆同轴设置的螺纹盲孔,活塞杆内端与螺纹盲孔固定螺接在一起。通过设置在活塞外端的螺纹盲孔,可以使活塞和活塞杆固定螺接在一起,结构更加简单,生产或维护时也更加方便,有助于降低成本。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活塞上设有与活塞杆同轴设置且贯通活塞两端的台阶孔,台阶孔包括孔径较小且靠近缸体底部的螺纹孔和孔径较大的密封孔,活塞杆内端设有与螺纹孔配合的螺纹段和与密封孔配合的密封台,密封台上套装有将密封台和密封孔密封的密封环。通过设置在活塞上贯通活塞两端的台阶孔,可以为活塞与活塞杆的连接提供方便,还可以实现活塞与活塞杆连接的密封。通过台阶孔上孔径较小的螺纹孔,可以与活塞杆内端的螺纹段进行螺接配合,这样就实现了活塞和活塞杆的固定连接。通过台阶孔上孔径较大的密封孔,可以与活塞杆内端的密封台套装配合在一起。密封孔和密封台之间的活塞杆上套装的密封环,主要起将密封孔内壁和密封台侧壁对应密封的作用,这样就起到了密封活塞和活塞杆的作用。作为改进,螺纹段端部延伸到活塞和缸体内底面之间,螺纹段端部拧紧有将活塞和活塞杆紧固在一起的锁紧螺母。通过锁紧螺母,可以使活塞和活塞杆连接的更加紧密,防止出现连接松动现象,有助于增强本抬底千斤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作为进一步改进,活塞外周上套装有与缸体内壁滑动密封配合的活塞密封圈。通过套装在活塞外周上的活塞密封圈,可以增强活塞外壁与缸体内壁之间的密封性,有效避免了漏油事故,大大提高了本抬底千斤顶的使用可靠性。作为再进一步改进,导向套螺接在缸体口部内壁上,导向套内壁上设有与活塞杆滑动配合的防尘圈。将导向套螺接在缸体口部,不但可以实现导向套的固定安装,而且导向套外壁与缸体口部内壁之间的间隙还能提供副腔与外界连通的通道,有助于本抬底千斤顶顺畅地升降。导向套内壁和活塞杆之间的防尘圈,主要起防止尘土杂物从导向套和活塞杆之间的间隙进入副腔的作用,有效保障了副腔及整个缸体内腔的清洁度,有助于延长使用寿命。综上所述,采用这种结构的抬底千斤顶,结构合理,占用空间小,密封件少,成本低,且操作方便,特别适合在空间受限的场合使用。附图说明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为本技术收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伸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缸体,2为活塞,3为活塞杆,4为导向套,5为油口,6为台阶孔,7为螺纹孔,8为螺纹段,9为密封孔,10为密封台,11为密封环,12为活塞密封圈,13为防尘圈,14为锁紧螺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2所示,该抬底千斤顶包括一端开口缸体1,缸体I呈圆筒状。缸体I内安装有活塞2,活塞2外周与缸体I内壁滑动密封配合。活塞2外周上套装有与缸体I内壁滑动密封配合的活塞密封圈12。通过套装在活塞2外周上的活塞密封圈12,可以增强活塞2外壁与缸体I内壁之间的密封性,有效避免了漏油事故,大大提高了本抬底千斤顶的使用可靠性。缸体I 口部设置有导向套4,导向套4与活塞杆3滑动套装配合,这样可以起到对活塞杆3轴向移动的导向作用。这样,在该抬底千斤顶中,缸体I内腔就被活塞2分割成两个空腔。为方便叙述,将缸体I内底面与活塞2内端面之间的缸体I空腔称为主腔,将活塞2外端面也就是远离缸体I内底面的活塞2端面与缸体I 口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抬底千斤顶,其特征是:包括缸体(1),缸体(1)内密封安装有活塞(2),活塞(2)上固定安装有延伸出缸体(1)的活塞杆(3),缸体(1)口部安装有与活塞杆(3)套装滑动配合的导向套(4),缸体(1)外周底部安装有与缸体(1)内腔底部连通的油口(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青冯传军邵灵敏李成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矿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