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补胎胶水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2322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补胎工具、并公开了一种汽车补胎胶水瓶,包括容纳胶水的瓶体以及设置在瓶体内的胶水软管,该瓶体的出胶端开口处设有第二瓶盖和完全包围第二瓶盖的第一瓶盖,第二瓶盖可在第一瓶盖内滑动;胶水软管通过穿过第二瓶盖的胶水瓶连接管将瓶体内的胶水导出;胶水软管的端部连接有单向阀,单向阀包括单向阀体、密封堵头和设置在远离胶水软管的单向阀体端部的单向阀盖,单向阀体内部设有通管、且远离单向阀盖的一端设有与通管连通的导胶槽,密封堵头位于通管内且在通管内沿瓶体的轴向移动;单向阀外设有包围单向阀的重力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补胎胶水瓶通过重力环的设计可实现对瓶体内胶水的充分利用;并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补胎工具,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补胎胶水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对轮胎进行补胎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空压机产生的空气将胶水瓶中的胶水压入轮胎内,然后通过汽车的慢速前行将压入的胶水均匀覆盖轮胎的内壁,实现补胎。由于胶水瓶内的胶水软管通常为比重较小的软管,因此当胶水瓶水平放置时其内的胶水往往得不到充分利用。针对该问题,若采用比重较大的材料制成胶水软管,则其硬度也同时增强,胶水软管因此无法在胶水瓶内灵活弯曲,同样不能充分利用瓶体底侧的胶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胶水瓶水平放置时其内的胶 水得不到充分利用的问题,提供一种胶水软管可在瓶体内灵活弯曲、且始终紧贴瓶体底侧的汽车补胎胶水瓶。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提供一种汽车补胎胶水瓶,包括容纳胶水的瓶体以及设置在瓶体内的胶水软管,其中,所述瓶体的出胶端开口处设有第二瓶盖和完全包围所述第二瓶盖的第一瓶盖,所述第二瓶盖可在所述第一瓶盖内滑动;所述胶水软管通过穿过所述第二瓶盖的胶水瓶连接管将所述瓶体内的胶水导出;所述胶水软管的端部连接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包括单向阀体、密封堵头和设置在单向阀体远离胶水软管的端部的单向阀盖,所述单向阀体内部设有通管、且远离所述单向阀盖的一端设有与所述通管连通的导胶槽,所述密封堵头位于所述通管内且在通管内可沿所述瓶体的轴向移动;所述单向阀外设有包围所述单向阀的重力环。在上述汽车补胎胶水瓶中,所述胶水瓶连接管包括沿瓶体的轴向设置的第二管段和垂直于第二管段设置的第一管段;所述第二管段穿过所述第二瓶盖、并与所述胶水软管连接。在上述汽车补胎胶水瓶中,所述胶水瓶连接管的第二管段上设有防止所述胶水瓶连接管在滑动过程中向瓶体外松脱的挡环。在上述汽车补胎胶水瓶中,所述第二瓶盖包括瓶盖体与设置在瓶盖体中央的中央通管。在上述汽车补胎胶水瓶中,所述中央通管插入所述瓶体的出胶端开口处,所述瓶盖体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瓶盖体与所述瓶体的出胶端开口处设置的外螺纹配合连接。在上述汽车补胎胶水瓶中,所述重力环与所述单向阀螺纹连接。在上述汽车补胎胶水瓶中,所述重力环与所述胶水软管通过所述重力环端部凸出形成的接咀插接连接。在上述汽车补胎胶水瓶中,所述单向阀体的通管的内径与所述密封堵头的外径相坐寸O在上述汽车补胎胶水瓶中,所述单向阀盖的端板上设有三个凸起,所述凸起插入所述单向阀体远离所述胶水软管的端部的插槽中,以将所述单向阀盖和所述单向阀体连接在一起。在上述汽车补胎胶水瓶中,所述瓶体上还包括进气端,所述瓶体的进气端开口处设有瓶塞,所述瓶塞与所述进气端开口处之间设有防止胶水泄露的密封垫圈。实施本技术的汽车补胎胶水瓶,可以 获得以下有益效果瓶体出胶端开口处的第一瓶盖与胶水瓶连接管连接,使用胶水瓶的过程中可在不旋转瓶体的前提下共同转动第一瓶盖和胶水瓶连接管、从而实现第一瓶盖的伸缩式应用;胶水软管的端部设置的重力环由于比重较大,因此无论胶水瓶水平或垂直放置,胶水软管可在瓶体内灵活弯曲且其末端始终紧贴瓶体底侧,从而保证瓶体内的胶水得到充分应用;本技术的单向阀为瓶塞式单向阀,空气压力作用下可顺利打开便于胶水流出,未使用时可很好地密封胶水软管,防止胶水泄露。本技术的补胎胶水瓶结合简单、使用方便、且可使其内的胶水得到充分应用。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中图I是根据本技术的补胎胶水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A所代表的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密封状态下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导出胶水状态下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装配在第二瓶盖上的胶水瓶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未伸缩状态下第一瓶盖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6,图I是本技术所提供的补胎胶水瓶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汽车补胎胶水瓶包括容纳胶水的瓶体I以及设置在瓶体I内的胶水软管2,其中瓶体I的出胶端开口处设有第二瓶盖8和完全包围第二瓶盖8的第一瓶盖3,胶水软管2通过穿过第二瓶盖8的胶水瓶连接管将瓶体I内的胶水导出。胶水软管2的端部连接有单向阀,单向阀包括单向阀体51、密封堵头53和设置在单向阀体51远离胶水软管2的端部的单向阀盖52,单向阀体51内部设有通管、且远离单向阀盖52的一端设有与通管连通的导胶槽511,密封堵头53位于通管内且可在通管内沿瓶体I轴向移动;单向阀外设有包围单向阀的重力环7。另外,本技术的汽车补胎胶水瓶的瓶体I上还包括进气端,瓶体的进气端开口处设有瓶塞9 ;为保证瓶体的充分密封、防止未使用状态下胶水的泄露,瓶塞9与进气端开口处之间还设有密封垫圈。本技术的补胎胶水瓶与空压机的配合工作过程简述如下(I)未使用本技术的补胎胶水瓶时,瓶塞9密封进气端,密封堵头53紧贴单向阀盖52且堵住单向阀体51的开口,从而实现瓶体I内的密封(图3) ; (2)空压机进气后,当压力增加到一定值(2-4巴)时,瓶塞9冲开,此时空气进入瓶体I内并导致瓶体I内形成高压环境;(3)瓶体I内的高压空气将单向阀内的密封堵头53冲开,此时密封堵头53不再紧贴单向阀盖52,胶水可通过单向阀进入胶水软管2内、并通过胶水瓶连接管从瓶体I内流出(图4)。重力环7的设置是本技术的关键点之一。可采用各种比重大的材料制成该结构,例如铁、钢、各种合金等等。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重力环7为空心圆柱体结构、并套设在单向阀外。其一端内表面设置有与单向阀体51螺纹连接的螺纹,另一端凸出形成接咀71。接咀71可插入胶水软管2内从而与胶水软管2连接。重力环7的作用在于增大胶水软管2端部的比重,从而在胶水软管2为软管的情况下,无论补胎胶水瓶如何放置,胶水软管2的端部始终紧贴瓶体I的底侧,从而保证瓶体I内的胶水得到充分应用。重力环7的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如图I所示,重力环7完全包围单向阀;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重力环7可能仅包围单向阀的部分区域。 同样如图2所示,单向阀包括单向阀体51、单向阀盖52和密封堵头53。单向阀盖52的端板上设有三个凸起521,该凸起521可插入单向阀体51远离胶水软管2的端部的插槽512中,从而将二者固定连接。在单向阀盖52与单向阀体51之间进一步设有密封圈54,确保二者的密封连接。当然,单向阀体51与单向阀盖52的连接固定并不限于图示的连接方式;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可采用胶接方式实现单向阀体51和单向阀盖52的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参考图2-4,单向阀体51内部形成有通管,胶水可通过该通管进入胶水软管2内。密封状态下,密封堵头53位于单向阀体51和单向阀盖52的接口处,且堵住该通管的入口从而阻止胶水进入(图3所示)。单向阀体51远离单向阀盖52的一端表面设有与通管连通的导胶槽511。在高压空气作用下,密封堵头53在单向阀体51的通管内滑动直至到达通管远离单向阀盖52的一端(如图4所示)。此时胶水可流经通管和导胶槽511,然后进入胶水软管2内。单向阀体51的通管的内径与密封堵头53的外径相等,在静止与移动状态下密封堵头53均可紧密贴合通管的内壁,确保胶水不会漏出。本技术所使用的密封堵头53由橡胶制成。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补胎胶水瓶,包括容纳胶水的瓶体(1)以及设置在瓶体(1)内的胶水软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的出胶端开口处设有第二瓶盖(8)和完全包围所述第二瓶盖(8)的第一瓶盖(3),所述第二瓶盖(8)可在所述第一瓶盖(3)内滑动;所述胶水软管(2)通过穿过所述第二瓶盖(8)的胶水瓶连接管将所述瓶体(1)内的胶水导出;?所述胶水软管(2)的端部连接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包括单向阀体(51)、密封堵头(53)和设置在单向阀体(51)远离胶水软管(2)的端部的单向阀盖(52),所述单向阀体(51)内部设有通管、且在远离所述单向阀盖(52)的一端设有与所述通管连通的导胶槽(511),所述密封堵头(53)位于所述通管内且在通管内可沿所述瓶体(1)的轴向移动;所述单向阀外设有包围所述单向阀的重力环(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英智
申请(专利权)人:冠翔香港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