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卸车,包括车体和安装在车体上的车轮,包括至少一个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油缸和曲轴,其中:所述曲轴包括主轴颈和连杆轴颈,曲轴通过主轴颈可转动地安装在自卸车的车体上;油缸可摆动地安装在车体上,油缸的活塞杆与连杆轴颈连接,油缸可驱动曲轴转动;曲轴与车轮固定连接,油缸通过曲轴可驱动车轮转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液压力带动曲轴并输出旋转动力,具有输出扭矩大、运行平稳、无偏载、全冲程做功、控制方便、结构简单、节省空间、易于实施等显著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卸车。
技术介绍
铁和煤炭等矿产资源是世界经济发展必须的基础材料和能源矿产,其开采、运输工作与矿产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息息相关。传统的机械传动机构米取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及主减速器与差速器等机构。随着矿山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矿用自卸车的吨位、性能和数量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机械传动自卸车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由于矿用自卸车需要很大的驱动力,使得传动结构非常笨重、体积庞大。随着国内外大型露天矿山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动轮自卸车在年开采量1000万吨级以上大型露天矿山的运输设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大型电动轮自卸车作为大型 露天矿山的主要运输工具,承担着世界上40%的煤、90%的铁矿的开采运输量。除此之外,电动轮自卸车在大型水利工程建设行业中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电传动自卸车按其电动机的布置位置又可分为电动桥自卸车和电动轮自卸车。电动桥自卸车是将电动机置于驱动桥壳内,由2个电动机分别通过减速齿轮半轴、轮边减速器来驱动两边的车轮,驱动桥的结构与机械传动自卸车相仿,所不同的只是动力来源于电动机而不是传动轴和差速器。电动轮自卸车是将电动机直接置于车轮轮毂内,并与传动系统、制动器及轮边减速器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电动轮汽车牵引性能好,爬坡能力强,运行平稳,可以实现无级调速,发动机可以在经济工况下稳定运转,操作简单,停车安全可靠。目前绝大多数矿用自卸车都是电动轮汽车。但是,电传动自卸车经常使用的这种系统需要将能量由发电机转送至交流发电机,再通过整流滤波、逆变装置,再通过交流发动机驱动自卸车,系统较为复杂、能量损耗大。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具备低速大扭矩优点的自卸车,以满足大型化、重型化设备不断提升的性能需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上述
技术介绍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卸车,适合自卸车低速大扭矩的工况。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卸车,包括车体和安装在所述车体上的车轮,还包括至少一个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油缸和曲轴,其中所述曲轴包括主轴颈和连杆轴颈,所述曲轴通过所述主轴颈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自卸车的车体上;所述油缸可摆动地安装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连杆轴颈连接,所述油缸可驱动所述曲轴转动;所述曲轴与所述车轮固定连接,所述油缸通过所述曲轴可驱动所述车轮转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可以包括离合器,两个所述驱动单元对称设置于所述离合器的两侧,通过所述离合器的离合能够使两个所述驱动单元的曲轴保持分离或者同轴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根据操作信号控制所述离合器分离两个所述驱动单元或连接两个所述驱动单元。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每一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多个所述油缸;所述油缸排成一排,形成直列式结构;或所述油缸分为两组,各组油缸排成一排,两排油缸之间互成角度,形成V字形结构;或所述油缸分为两组,各组油缸排成一排,两排油缸之间的角度为180°,形成水平对置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每一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偶数个油缸,每个连杆轴颈上设置一个油缸。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油缸为双作用油缸,其有杆腔和无杆腔交替·进回油,所述活塞杆伸出时,所述无杆腔进油、有杆腔回油;所述活塞杆缩回时,所述有杆腔进油、无杆腔回油油缸;或,所述油缸为单作用油缸,仅有其无杆腔进回油,所述活塞杆伸出时,所述无杆腔进油;所述活塞杆缩回时,所述无杆腔回油。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驱动单元还可以包括电磁换向阀、采集单元和换向控制器,其中,所述电磁换向阀用于控制所述油缸的进回油方向;所述采集单元用于检测活塞运动至相应位置时的所述油缸的有杆腔和/或无杆腔的液压油压力,或检测所述曲轴旋转运动的角位移;所述换向控制器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和所述采集单元,并根据所述采集单元的压力信号或角位移信号,控制所述电磁换向阀换向。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机械式换向阀、凸轮和连杆,其中所述机械式换向阀连接至所述油缸,所述凸轮设置在所述曲轴上,并通过所述连杆连接至所述机械式换向阀;在所述凸轮随所述曲轴转动时,所述凸轮通过所述连杆驱动所述机械式换向阀动作,从而控制所述油缸换向。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油缸的缸筒的端部设置有铰接座,所述油缸通过所述铰接座铰接于所述车体上,或,所述油缸的缸筒的外壁对称设置有两耳座,所述油缸通过所述两耳座铰接于所述车体上。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车轮分为驱动轮和导向轮,所述驱动单元连接至所述驱动轮,通过所述导向轮控制所述自卸车的行走方向。本技术通过液压力带动曲轴并实现了旋转运动的输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驱动力大,能输出很大的扭矩,尤其适用于低速大扭矩的应用环境,例如自卸车的工况;此外,本技术中,油缸可摆动地设置在车体上,油缸整体上为二力杆结构,消除了侧向力,改善了受力状况,提升了曲轴运行的平稳性。对于本技术的双作用油缸而言,在活塞从上止点到下止点、以及从下止点到上止点的各冲程中,除死点外,活塞都会在液压力的驱动下对外做功,因此能提升曲轴运行的效率,提高输出功率和输出扭矩。而且,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引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实现油缸的协同动作控制,从而提高装置的控制性能,保证系统的良好运行。此外,本技术也不需要像柴油、汽油发动机等动力装置一样设置复杂的冷却系统、进排气系统、凸轮配气系统等结构,只要通过液压泵和液压管路等形成液压系统即可,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施、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适用性广等显著的优点。另外,采用了该驱动装置,使得自卸车能够避免相关技术中将能量由发电机传送至交流发电机,再通过整流滤波、逆变装置,再通过交流发动机驱动自卸车,系统较为复杂、能量损耗大的缺点。附图说明图I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自卸车的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实施例的自卸车中驱动单元的受力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直列式油缸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V字形油缸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自卸车的液压原理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自卸车的液压原理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自卸车的液压原理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自卸车的液压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首先请参考图1,图I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自卸车的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实施例的自卸车中驱动单元100受力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自卸车包括车体3和安装在车体3上的车轮31,还包括至少一个驱动单元100,该驱动单元100包括至少一个油缸I和曲轴2,其中所述曲轴2包括主轴颈21和连杆轴颈22,曲轴2通过主轴颈21可转动地安装在自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卸车,包括车体(3)和安装在所述车体(3)上的车轮(3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油缸(1)和曲轴(2),其中:所述曲轴(2)包括主轴颈(21)和连杆轴颈(22),所述曲轴(2)通过所述主轴颈(21)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体(3)上;所述油缸(1)可摆动地安装在所述车体(3)上,所述油缸(1)的活塞杆(12)与所述连杆轴颈(22)连接,所述油缸(1)可驱动所述曲轴(2)转动;所述曲轴(2)与所述车轮(31)固定连接,所述油缸(1)通过所述曲轴(2)可驱动所述车轮(31)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小刚,李东,张作良,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