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对焊机的锯条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79683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对焊机的锯条夹持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对焊机上且相互配合的固定下钳装置和固定上钳装置,所述固定下钳装置包括固定铜座、移动铜座和驱动所述移动铜座的气液增压缸,所述气液增压缸带有注油口,所述注油口部位设有单向阀及单向阀堵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作时,通过固定上钳装置和固定下钳装置将锯条夹持紧,气液增压缸驱移动铜座向固定铜座靠拢,接触瞬间使被焊接带锯条互相挤压,焊接区接合面处交互结晶,焊接完毕。当气液增压缸中需要注油时,用内六角扳手把单向阀堵头拧开,用引流棒顶住单向阀的钢珠,通过引流棒往油缸中注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气液油缸加注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对焊机的锯条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双金属带锯条由锯齿和锯背构成,主要用于切割各种金属材料,带锯条生产线上产出的带锯条一般长达一百米或者几百米,不能直接供带锯床使用,必须将它分割成一定长度,再对接成一个圆圈形,才能共带锯床使用。最传统的对接方法为手工焊接,但是随着带锯床的发展和广泛使用,手工焊接已满足不了需求,手动型、半自动型或自动型对焊机应运而生。对焊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将待焊接的锯条两端剪齐,然后把锯条放入对接机的两铜·块电极压板中,夹紧锯条,开始通电,两铜块逐渐靠近,产生瞬间大电流使被焊接锯条互相挤压,焊接区接合面处交互结晶,焊接完毕。要使焊接处平整,必须把锯条夹紧,防止滑动,否则会导致焊缝处凹凸不平。现有的对焊机中的锯条夹持机构都是包括固定下钳装置和固定上钳装置,通过固定上钳装置和固定下钳装置相互配合将锯条夹紧。如图I所示,是一种现有的带锯条对焊的固定下钳装置,包括固定铜座I和移动铜座2,在固定铜座I和移动铜座2上分别设置有固定电极板3和移动电极板4,固定铜座I和固定电极板3及移动铜座2和移动电极板4均为一体结构。焊接过程中,被焊接带锯条放置在固定电极板3和移动电极板4上,分别夹紧,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移动铜座2向固定铜座I靠拢,接触瞬间使被焊接带锯条互相挤压,焊接区接合面处交互结晶,焊接完毕。该固定下钳具有如下缺陷(I)焊接时,电极板会有磨损,由于电极板与铜座为一体结构,因此,更换电极板时需要连铜座一起更换,成本高且不方便;(2)焊接瞬间会产生较大电流,铜座及电极板温度很高,冷却不方便。如图3所示是一种现有技术中驱动移动铜座2向固定铜座I靠拢的驱动机构,即气液增压缸,包括串联的第一油缸10和第二油缸14,第一油缸10底部设有第一活塞杆12和气缸9,第二油缸14底部设有第二活塞杆13,第二油缸14顶部与第一油缸10直接通过串联管路连通,第一油缸10顶面设有密封螺钉11。该气液增压缸的注油口部位的密封装置为一个密封螺钉,需要加油的时候只要拧开密封螺钉即可以往油缸里注油,加满后再把密封螺钉拧紧。该气液增压缸在注油时容易混入空气,混入油缸中的空气难以排出,注油不完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对焊机的锯条夹持装置,冷却迅速,电极板的更换简单且成本低,驱动机构的注油方便。一种用于对焊机的锯条夹持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对焊机上且相互配合的固定下钳装置和固定上钳装置,所述固定下钳装置包括固定铜座、移动铜座和驱动所述移动铜座的气液增压缸,所述气液增压缸带有注油口,所述注油口部位设有单向阀及单向阀堵头。工作时,通过固定上钳装置和固定下钳装置将锯条夹持紧,气液增压缸驱移动铜座向固定铜座靠拢,接触瞬间使被焊接带锯条互相挤压,焊接区接合面处交互结晶,焊接完毕。当气液增压缸中需要注油时,拧开单向阀堵头,通过单向阀向气液增压缸中注油。通过单向阀向气液增压缸中注油,可以将混入的空气排出,理论上,大部分的单向阀都能满足本技术的要求,作为一种优选的结构,所述单向阀包括筒形变径管、位于所述筒形变径管内变径处的钢珠和顶端与所述钢珠抵接的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固定在所述筒形变径管内,所述单向阀堵头位于所述变径管上端入口中。就单向阀本身而言,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注油时,用内六角扳手把单向阀堵头拧开,用引流棒顶住单向阀的钢珠,通过引 流棒往油缸中注油。焊接瞬间会产生较大电流,铜座及电极板温度很高。因此,优选地,所述固定下钳装置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固定铜座和移动铜座上的固定电极板和移动电极板,所述固定铜座与固定电极板及所述移动铜座和移动电极板中均设有冷却液通道。焊接过程中,通过冷却液通道向铜座和电极板中通入循环冷却液,降低铜座及电极板的温度。所述电极板在焊接过程中会有磨损,磨损后需要更换新的电极板,如果电极板和铜座一起更换,会造成铜座的浪费,增加制造成本,因此,本技术中,所述固定电极板和移动电极板均通过固定螺栓和对应的铜座固定。当电极板磨损后,只需要将紧固螺栓拧开,更换新的电极板即可,而不需要和铜座一起更换。铜座及电极板在焊接过程中温度较高,为了使铜座及电极板的温度能够快速降下来,本技术中在铜座及对应的电极板中均设置冷却液通道。为了延长冷却液在铜座及电极板中的停留时间,增强冷却效果,所述冷却液通道呈迂回布置,且贯穿对应的电极板和铜座。在焊接过程中,向冷却液通道中通入循环冷却液,使铜座和电极板的温度迅速降低,不影响其使用。焊接时,是通过固定上钳装置和本技术的固定下钳装置相互配合将带锯条夹紧的,因此,为了使本技术的固定下钳装置能够更好的与固定上钳装置进行配合,所述固定铜座和移动铜座顶面均设有若干个安装孔。该安装孔用于安装固定上钳装置的驱动装置,一般选择油缸,该安装孔用于安装油缸。为了方便电极板和驱动固定上钳装置的油缸的安装,所述固定铜座和移动铜座均为两级台阶状,所述安装孔均位于对应铜座的上台阶上,所述固定电极板和移动电极板均位于对应铜座的下台阶上。固定电极板和移动电极板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对应铜座的下台阶上,安装孔设置在对应铜座的上台阶上,用于安装驱动固定上钳装置的油缸。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锯条夹持装置,设计结构简单,电极板与对应铜座为可拆卸固定,在以后的更换维护操作上更加方便、快捷;增加冷却液通道有利于铜座和电极板内部的冷却循环,减少了铜座的磨损;油缸固定在对应的铜座上,连接更牢固。通过增加单向阀结构使对焊机在使用前和使用过程中的注油变得简单、方便、快捷。在实际应用中大大的节省了劳动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率,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液压油的浪费及污染。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技术中固定下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固定下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固定下钳装置中冷却液通道的布置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气液增压缸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气液增压缸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用于对焊机的锯条夹持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固定上钳装置和固定下钳装置,固定下钳装置包括固定铜座I和移动铜座2及驱动移动铜座2运动的气液增压缸。如图2、图3所示,为本技术中固定下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固定铜座1,设置在固定铜座I上的固定电极板3、移动铜座2和设置在移动铜座2上的移动电极板4。固定铜座I固定安装在对焊机上,移动铜座2滑动安装在对焊机上。固定铜座I和移动铜座2均在现有的铜座结构上进行加工,固定铜座I和移动动作2大致均呈“L”形的台阶状结构,包括上台阶和下台阶。固定电极板3和移动电极板4均采用铜板,分别通过三个紧固螺栓,图中可见其螺孔6,固定在对应铜座的下台阶顶面,固定电夹板3固定在固定铜座I上,移动电极板4固定在移动铜座2上,紧固螺栓采用M8螺栓。在固定铜座I和移动铜座2的上台阶顶面上各设置6个呈矩阵排布的安装孔5。在固定铜座I和移动铜座2上且位于对应的电极板下方个设置三个圆形的轴孔7,该轴孔7分别贯穿对应的铜座,6个轴孔7中均装有轴套,当两个铜座相对靠近进行对接时不会出现卡住情况。在固定铜座I和固定电极板3中设置呈迂回布置的冷却液通道8,该冷却液通道8贯穿固定铜座I和移动铜座2,且其出口和入口均位于固定铜座I上;在移动铜座3和移动电极板4中呈迂回布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对焊机的锯条夹持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对焊机上且相互配合的固定下钳装置和固定上钳装置,所述固定下钳装置包括固定铜座(1)、移动铜座(2)和驱动所述移动铜座(2)的气液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增压缸带有注油口,所述注油口部位设有单向阀(15)及单向阀堵头(1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中鑫潘银锋王浩洋徐那张海群朱刘建王杨军陈龙飞王鑫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约特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