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以下工序的具有微细表面结构的膜的制造方法和装置:向表面形成有正交的两方向的槽的模具间歇性地膜的工序、使膜接触并按压到模具上,在膜表面上成型出与模具的表面的形状对应的形状的工序和将贴附在模具的表面上的成型后的膜剥离开的脱模工序,其特征在于,模具的槽的彼此正交的两方向与膜的移送方向和宽度方向基本相同,脱模工序中的膜的剥离方向相对膜的移送方向成15度~75度的角度。在将模具的表面的微细结构转印到膜表面上进行成型、成型后脱模、移送之际,能够抑制脱模造成缺失和收率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连续状的膜依次供给成型装置、在该膜的表面上成型微细结构的具有微细表面结构的膜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特别是,涉及能够将具有正交的多条微细槽的微细表面结构的成型膜从模具顺畅地剥离的具有微细表面结构的膜的制造方法和制造>J-U ρ α装直。
技术介绍
作为在导光板、光扩散板、透镜等的光学介质中使用的膜的制造方法,过去就知道 在膜表面成型微细结构的方法,已经提出了例如、对筒状的超长膜间歇性地形成微细结构的装置和方法(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2)。在这些装置和方法中,借助在表面上形成微细结构的模具对从退卷辊供给加压装置内的膜进行按压,从而在膜表面转印上模具的表面的微细结构。需说明的是,在通过按压进行转印时,通过将膜加热到构成膜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来使膜软化,提高成型性。在成型结束后,释放按压压力,同时对膜赋予一定的张力,来将膜从模具的表面剥离。然后将膜送向下游侧,同时将后面要成型的膜供给模具的表面,反复通过按压进行转印。在上述的一系列工序中,将膜从模具的表面顺畅地剥离,这从该成型膜的性能的观点来看极为重要。当在剥离过程中在模具内残留树脂时,在后面成型出的膜上会在表面的微细结构面上产生缺失等的瑕疵,引起外观等的品位上的问题和光学特性等功能性问题。作为将膜从模具上顺畅地剥离的方法,已经提出了以下方法一边使平行配置的2根辊在转印后的模具的表面上,以膜抱在上面的状态转动,一边使膜沿着移送方向直接联动的方法(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这些方法通过使剥离方向与膜的移送方向相同,使辊在模具的表面上一边转动一边移动,在剥离线(模具和膜剥离的界线)上持续对膜赋予一定的张力,所以能够在成型区域的整个面上均匀地产生顺畅的剥离状态。特别是在模具表面的槽是沿着剥离线的移动方向(剥离方向)形成时,能够进行更顺畅地剥离动。但在沿着膜的移送方向和宽度方向形成彼此正交的槽时,剥离方向和膜宽度方向的槽正交,剥离阻力变得非常大,有时难以顺畅剥离。剥离电阻非常大的理由是,在剥离时,即、在将填充到槽内部的树脂成型体拔出时,在宽度方向的各槽中同时需要较大的树脂变形,在模具的槽壁面和树脂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变大的缘故。于是,为了即便是在两方向的槽交差时也能够顺畅进行剥离,提出了 在将2条槽的交差角设为α时,向从槽倾斜α/2的方向进行剥离的方法(专利文献5)。但该专利文献5,对于作为在产品设计上或产品收率(能够将成型膜作为产品使用的比例)上最有利的情况的、沿着移送方向和宽度方向配置正交槽的情况的具体解决手段还没有公开。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5 - 19945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 — 310286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 - 105407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 - 105408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7 - 296683号公报专利技术的内容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得到了将连续的膜依次供给成型装置,特别是间歇性地在该膜表面上成型具有正交的两方向的槽的微细结构,成型后能够顺畅地脱模、移送的具有微细表面结构的膜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目的在于,特别是抑制由脱模工序造成的瑕疵和收率降低。 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具有微细表面结构的膜的制造方法至少包含以下工序供给工序,将膜间歇性地供给模具,所述模具在表面上至少形成有沿着与膜的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槽、和沿着与该槽交差的方向延伸的槽,表面成型工序,通过将供给来的膜按压到所述模具的表面上,从而在该膜的至少一面上转印与模具的表面形状对应的形状,以及脱模工序,将在所述表面成型工序中贴附在模具上的膜从模具上剥离,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脱模工序中,以剥离开始部形成以线状延伸的剥离线、且使该剥离线朝着膜的移送方向上游侧连续移动的方式从所述模具上剥离膜,并且使该连续移动的剥离线相对于膜的移送方向的角度在15度 75度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中,作为在模具的表面形成的槽,从消除前述那样的在膜的剥离时的不良情况考虑,以沿着与膜的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槽作为必要的槽,但沿着与该槽交差的方向延伸的槽并不需要一定与上述槽正交。此外,关于沿着与膜的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槽,并不需要总是以直线状延伸,也可以多少带有弯曲地沿着与膜的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即、这种形态也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在上述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膜的制造方法中,在将膜从脱模工序中的模具剥离时,在使剥离线向膜的移送方向上游侧连续移动的同时,使剥离线以相对膜的移送方向成15度 75度的范围内的角度倾斜的状态连续移动。因此,在相对在模具的表面上形成的沿着与膜的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槽剥离膜之际,该槽和剥离线总是斜交,相对该槽、沿着该槽的延伸方向依次剥离膜。因此,不需要如在该槽的延伸方向上的各部位同时剥离时那样大的剥离力,以较小的剥离阻力就能够连续顺畅剥离。此外,从能够抑制剥离阻力为较小,抑制在槽的壁面和槽内树脂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为较小来看,还能够防止在槽内残留膜构成树脂的不良情况发生,从要成型的膜方面来看,还能够降低或防止表面的微细结构的缺失或外观上的瑕疵的发生。上述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膜的制造方法中,在上述模具表面上形成的槽可以采取以下形态包含沿着与膜的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槽和沿着与膜的移送方向延伸的槽这彼此正交的两方向的槽。通过设定这样的两槽的方向,沿着膜移送方向在膜宽度方向和膜长度方向上形成彼此正交的微细凹凸,所以在要获得在整个膜的表面上形成所希望的微细凹凸结构的膜产品时,能够最没有浪费地获得,产品收率提高。此外,作为上述剥离线相对于的膜的移送方向的角度,最优选剥离线相对膜的移送方向成45度。特别是在模具的表面上形成沿着与膜的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槽和沿着膜的移送方向延伸的槽这彼此正交的两方向的槽的情况,在剥离线相对膜的移送方向成45度的角度时,剥离线相对于两槽形成相同的斜交角度状态,所以能够对两槽以小剥离力顺畅剥离。虽然希望该剥离线相对于的膜的移送方向的角度整好为45度,但只要是在45度±2度左右的范围内就可以得到同等的作用效果。此外,作为上述脱模工序的更具体形态,例如、上述脱模工序使用将膜从模具上剥离的剥离辊和与剥离辊平行配置的辅助辊来进行。即上述脱模工序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以使膜抱在用于将膜从模具上剥离的剥离辊和与剥离辊平行配置的辅助辊的状态,一边使两·辊转动,一边使两辊与模具的表面平行地进行移动,从而从模具的表面剥离膜。在该形态中,如后述的实施例中具体说明地那样,能够更顺畅地将膜从模具剥离开。在使用该剥离辊和辅助辊的方法中,如在后述的实施例中具体说明的那样,可以采取以下形态通过使上述两辊与模具的表面平行地从膜移送方向下游侧向上游侧移动,从模具的表面剥离膜,并且,上述两辊的轴心与上述剥离线平行(第I形态)。在该第I形态中,优选上述两辊和膜通过隔着空气层而保持非接触状态。通过使辊和膜保持非接触状态,即使在膜剥离中膜和辊表面之间产生例如辊轴方向上的相对速度,也可以避免膜和辊表面的直接接触造成的摩擦,由此能够防止膜表面的损伤以及成型出的微细凹凸结构的崩塌。此外,使用上述剥离辊和辅助辊的方法,如在后述的实施例中所具体说明的那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箕浦洁,野村文保,平田肇,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株式会社,东丽工程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