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72555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装置,上述发光装置包括一发光元件,辐射一光线;一第一荧光层,能够被上述光线激发而辐射具有一第一波段的一第一光线;一第二荧光层,能够被上述光线激发而辐射具有一第二波段的一第二光线;其中上述第一荧光层介于上述发光元件和上述第二荧光层之间,且上述第一波段大于上述第二波段。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光装置可以降低再吸收效应和改善演色性指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光装置的荧光层配置,其用以改善演色性指数。
技术介绍
公知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可通过混合红光突光层、绿光突光层和蓝光突光层,并使用紫外光(UV) LED激发上述荧光层以模拟成为白光荧光层而形成,或使用蓝光LED激发黄光荧光层而形成。然而,公知白光LED会因为长波段荧光层不只会吸收LED芯片发出的光线,还会吸收短波段荧光层发出的光线,所以会产生再吸收效应(re-absorptioneffect) ο上述再吸收效应会导致例如光谱形状改变、演色性指数(color renderingindex, CRI)衰减等问题,并且会造成荧光层混色的困难度。·在此
中,有需要一种发光装置,以降低再吸收效应和改善演色性指数。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一发光元件,辐射一光线;一第一荧光层,能够被上述光线激发而辐射具有一第一波段的一第一光线;一第二荧光层,能够被上述光线激发而辐射具有一第二波段的一第二光线;其中上述第一突光层介于上述发光兀件和上述第二突光层之间,且上述第一波段大于上述第二波段。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一发光元件,辐射一光线;一第一荧光层,设置于上述发光兀件上,上述第一突光层能够被上述光线激发而福射具有一第一波段的一第一光线;一第二突光层,能够被上述光线激发而福射具有一第二波段的一第二光线;其中上述第一突光层介于上述发光兀件和上述第二突光层之间,且上述第一波段大于上述第二波段。本专利技术又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一发光元件,辐射一光线;一第一荧光层,能够被上述光线激发而福射具有一第一波段的一第一光线;一第二突光层,能够被上述光线激发而福射具有一第二波段的一第二光线;一透明层,设置于上述第二突光层上;其中上述第一突光层介于上述发光兀件和上述第二突光层之间,且上述第一波段大于上述第二波段。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光装置可以降低再吸收效应和改善演色性指数。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剖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又另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又另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剖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又另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剖面图。图6为公知发光二极管和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演色性指数比较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500a、500b、500c、500d、500e 发光装置;200 基板;201 导线图案;202 发光元件;203、203a 第一突光层;·204 透明介质;205、205a 第三荧光层;206、206a 第二荧光层;207 透明层;210 导线;602、604、606 曲线。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以各实施例详细说明并伴随着附图说明的范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参考依据。在附图或说明书描述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在附图中,实施例的形状或是厚度可扩大,并以简化或是方便标示。再者,附图中各元件的部分将分别描述说明,值得注意的是,图中未示出或描述的元件,为所属
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另夕卜,特定的实施例仅为揭示本专利技术使用的特定方式,其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利用配置被一发光元件辐射的光线激发而辐射长波段光线的一荧光层作为内层荧光层,而上述光线激发而辐射短波段光线的另一荧光层作为外层荧光层来构成上述发光装置,以使上述发光装置具有优选的演色性指数(colorrendering index, CRI)。图I至图5为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剖面图。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500a的剖面图。如图I所示,发光装置500a包括一基板200。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发光装置500a为一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基板200具有导线图案201设置于其上,其可视为一载板,以支撑后续粘着的发光元件。例如为一发光二极管(LED)芯片的一发光元件202设置于基板200上。可使用一打线接合方式,通过导线210将发光元件202的一电极连接至导线图案201的其中之一,且将发光元件202的另一电极连接至另一个导线图案201。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发光元件202可辐射一光线,其波段属于蓝光波段(400nm至480nm)或紫外光(UV)波段(小于400nm)。如图I所不,一第一突光层203,设置于发光兀件202上。一透明介质204,设置于发光元件202、第一荧光层203和部分基板200上。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透明介质204可提供作为其下的第一荧光层203的一保护介质。另外,透明介质204可允许从发光元件202发出的光线穿过而到外界。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透明介质204可包括树脂(resin)。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透明介质204可为半圆形。发光装置500a包括一第二突光层206,设置于透明介质204上。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荧光层203和第二荧光层206通过透明介质204彼此隔开。在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突光层206可直接设置于第一突光层203上。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当第一荧光层203和第二荧光层206被从发光元件202发出的光线激发时,第一荧光层203能够辐射出长波段的光线,而第二荧光层206能够辐射出小于上述长波段的短波段的光线。举例来说,第一荧光层203可辐射出波段介于580nm至650nm的光线,而第二荧光层206可辐射出波段介于510nm至580nm的光线。另外,发光元件202可辐射出波段小于上述长波段和短波段的光线。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当第一荧光层203和第二荧光层206被从发光元件202发出的蓝光(400nm至480nm)或紫外光(UV)(小于400nm)激发时,第一荧光层203可辐射出红色荧光(580nm至650nm),而第二荧光层206可辐射出黄色荧光(545nm至580nm)。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当第一荧光层203和第二荧光层206被从发光元件202发出的蓝光(400nm至480nm)或紫外光(UV)(小于400nm)激发时,第一荧光层203可辐射出黄色荧光(545nm至580nm),而第二荧光层206可辐射出绿色荧光(51011111至54511111)。发光装置500a可还包括一透明层207,设置于第二荧光层206上。透明层207可提供作为其下的第二荧光层206的一保护层。并且,透明层207可允许从发光元件202发出的光线穿过而到外界。在 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透明层207可包括树脂(resin)。发光装置500a可通过配置被发光元件202辐射的光线激发而辐射长波段光线的第一突光层203作为内层突光层,而上述光线激发而福射短波段光线的第二突光层206作为外层荧光层来构成上述发光装置。当发光装置500a点亮时,发光元件202 (LED)可先激发内层突光层(第一突光层203)而福射出一光线,其波段大于外层突光层(第二突光层206)的吸收波段。因此,从内层荧光层(第一荧光层203)辐射出的光线可以避免被外层荧光层(第二突光层206)吸收。因而可降低再吸收效应(re-absorption effect)的问题。另外,第一荧光层203和第二荧光层206通过透明介质204彼此隔开。因此,可降低外层荧光层(第二突光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一发光元件,辐射一光线;一第一荧光层,能够被该光线激发而辐射具有一第一波段的一第一光线;以及一第二荧光层,能够被该光线激发而辐射具有一第二波段的一第二光线;其中该第一荧光层介于该发光元件和该第二荧光层之间,且该第一波段大于该第二波段。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25 US 13/189,9331.一种发光装置,包括 一发光兀件,福射一光线; 一第一荧光层,能够被该光线激发而辐射具有一第一波段的一第一光线;以及 一第二突光层,能够被该光线激发而福射具有一第二波段的一第二光线; 其中该第一突光层介于该发光兀件和该第二突光层之间,且该第一波段大于该第二波段。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光装置,还包括一透明介质,其中该第一荧光层设置于该发光元件上,该透明介质设置于该第一荧光层上,且该第二荧光层设置于该透明介质上。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光装置,还包括一第三突光层,设置于该第一突光层和该第二荧光层之间,其中该第三荧光层能够被该光线激发而辐射具有一第三波段的一第三光线,且该第三波段介于该第一波段和该第二波段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装置,还包括一透明介质,设置于该发光元件上,其中该第二荧光层设置于该第三荧光层上,该第三荧光层设置于该第一荧光层上,且该第一荧光层设置于该透明介质上。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装置,还包括一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维屏林孜翰
申请(专利权)人:采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