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近红外光电探测器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72506 阅读:3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5:03
一种硅基近红外光电探测器结构,包括:一n型硅衬底,其上面向下开有两层台阶状的圆槽;一磷背场制作在n型硅衬底的下面;一硫系元素掺杂层制作在该n型硅衬底上面的最下层的圆槽内;一p型硼掺杂层制作在该n型硅衬底上面的上层圆槽内;一迎光面掩蔽层制作在n型硅衬底上面圆槽的周围,并覆盖p型硼掺杂层的周边部分,中间形成圆孔,该圆孔的周边开有一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的外径小于n型硅衬底上面上层圆槽的直径;一增透膜层制作在迎光面掩蔽层中间的圆孔内;一正面接触电极制作在迎光面掩蔽层上的环形凹槽内;一背面接触电极制作在磷背场的下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传统硅光电探测器对波长大于1100nm的近红外光响应弱的难题,其是实现硅基光电探测器的高灵敏度近红外光电探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硅光电探测器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硅基近红外光电探测器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基于成熟的娃工艺,晶体娃被广泛用于加工微电子和光电子器件。但娃的带隙I.12eV限制了硅在近红外波段的应用。传统的硅光电探测器峰值响应波长在900nm左右,对波长IlOOnm以外的红外光灵敏度很低,无法用于通信波长1330nm和1550nm的光电探测。锗及πι-v族材料通常被用来制备近红外通信波段的光电探测器,但其昂贵成本及差硅工艺兼容性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 1998年美国哈佛大学Eric Mazur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利用飞秒脉冲激光扫描置于六氟化硫气氛中的娃片表面,获得了一种具有表面微织构的“黑娃”材料[Appl. Phys.Lett. 73,1673 (1998)],该材料在O. 25 μ m至2. 5 μ m光谱范围具有高于90%的光学吸收率。基于黑硅材料制备的硅光电管[Appl. Phys. Lett. 30,1773 (2005)],在O. 5V反偏压下,具有50mA/W@1330nm和35mA/W@1550nm的光谱响应度,实现了硅基近红外光电探测。然而,黑硅材料由于表面粗糙和非辐射损伤严重,限制了其在硅光电子集成领域的应用前景。黑硅材料表面大量的缺陷造成载流子迁移率低、寿命短,极大影响了器件的稳定性和光电子学特性。离子注入,作为一种快捷的杂质掺杂方法,可以方便的实现硫系元素在硅中的可控掺杂,并在硅带隙中引入红外吸收能级,增强了硅材料对近红外光的吸收。脉冲激光熔融+热退火既可以消除离子注入在硅中的引入的大量拓展缺陷,又可以激活掺入的杂质元素,同时又不会带来严重的表面损伤和粗糙度。基于该思想,离子注入+脉冲激光辐照+热退火将成为实现硅基近红外光电探测的一种新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硅基近红外光电探测器结构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传统硅光电探测器对波长大于IlOOnm的近红外光响应弱的难题,实现硅基光电探测器的高灵敏度近红外光电探测。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一种硅基近红外光电探测器结构,包括一 η型硅衬底,该η型硅衬底的上面向下开有两层台阶状的圆槽;一磷背场,该磷背场制作在η型硅衬底的下面;一硫系元素掺杂层,该硫系元素掺杂层制作在该η型硅衬底上面的最下层的圆槽内;一 P型硼掺杂层,该P型硼掺杂层制作在该η型硅衬底上面的上层圆槽内; 一迎光面掩蔽层,该迎光面掩蔽层制作在η型硅衬底上面圆槽的周围,并覆盖P型硼掺杂层的周边部分,中间形成圆孔,该圆孔的周边开有一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的外径小于η型娃衬底上面上层圆槽的直径;一增透膜层,该增透膜层制作在迎光面掩蔽层中间的圆孔内;一正面接触电极,该正面接触电极制作在迎光面掩蔽层上的环形凹槽内;一背面接触电极,该背面接触电极制作在磷背场的下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硅基近红外光电探测器结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I :在η型硅衬底背面进行磷掺杂,形成磷背场;步骤2 :在η型硅衬底正面制备迎光面掩蔽层,该迎光面掩蔽层为二氧化硅或氮化硅; 步骤3 :光刻迎光面掩蔽层,在迎光面掩蔽层中间形成一圆形P型掺杂窗口 ;步骤4 :在圆形P型掺杂窗口中采用扩散或离子注入的方法进行硼掺杂,在η型硅衬底的上表面形成P型硼掺杂层;步骤5 :将迎光面掩蔽层刻蚀掉,再在η型硅衬底的上表面制备迎光面掩蔽层,采用光刻的方法,在迎光面掩蔽层中间形成一圆形窗口,该圆形窗口的直径小于圆形P型掺杂窗口的直径;步骤6 :采用离子注入法,在圆形窗口 32中注入硫系杂质元素,在P型硼掺杂层的下面形成硫系元素掺杂层,该硫系元素掺杂层经过脉冲激光辐照,其在I. Iym至2.5μπι波长范围具有高于30%的光学吸收率,该硫系元素掺杂层为硫、硒或碲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步骤7 :采用脉冲激光辐照的方法,对圆形窗口进行激光辐照,并热退火,该脉冲激光的脉宽为纳秒量级,以穿透硫系元素掺杂层;步骤8 :在圆形窗口表面沉积增透膜层,该增透膜层为二氧化硅或氮化硅或两者的组合;步骤9 :米用光刻的方法,刻蚀迎光面掩蔽层,在迎光面掩蔽层圆形窗口的周围形成环形凹槽;步骤10 :在环形凹槽内制备正面接触电极,该正面接触电极为欧姆接触电极,其材料为招、络、金、鹤、镇、钦、钮或银中的一种,或及其组合;步骤11 :在磷背场的背面制备背面接触电极,该背面接触电极为欧姆接触电极,其材料为铝、铬、金、钨、镍、钛、钯或银中的一种,或及其组合,完成器件制备。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利用本专利技术,借助离子注入法,可以方便的实现硫系杂质元素在硅中不同深度和浓度的掺杂,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与硅基微电子加工工艺相兼容。2、利用本专利技术,借助脉冲激光辐照+热退火,可以高替位率激活掺杂的硫系杂质元素,在硅带隙中引入红外吸收能级,增强硅材料对近红外光的吸收,同时不破坏硅材料的表面特性,解决了传统的硅光电探测器对波长大于IlOOnm的光响应弱的难题,实现了硅基光电探测器在近红外通信波段的光电探测。3、利用本专利技术,硫系杂质元素主要分布在硅基光电探测器的ρη结结区附近,便于红外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与收集,有效提高了硅基光电探测器在近红外波段的光谱响应度。4、利用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硫系元素掺杂的硅材料,表面粗糙度低,损伤小,易于实现硅基光电子器件的集成,同时降低了漏电和背景噪声信号,提高了器件的工作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图I-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硅基近红外光电探测器结构的流程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硅基近红外光电探测器结构(图6)的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硅基近红外光电探测器结构,在P型硼掺杂层4和η型硅衬底I的界面处形成Pn结,该ρη结结区经脉冲激光辐照激活的硫系元素掺杂层5增强了硅材料对 近红外光的吸收,产生的光生电子-空穴对在内建电场和反向偏压下易于分离并被各自电极所收集,转化为光电流,解决了传统硅光电探测器在IlOOnm波长外光响应弱的难题,实现了硅基光电管的近红外光电探测。请参阅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硅基近红外光电探测器结构,包括一 η型硅衬底1,该η型硅衬底I的上面向下开有两层台阶状的圆槽;一磷背场2,该磷背场2制作在η型硅衬底I的下面;一硫系元素掺杂层5,该硫系元素掺杂层5制作在该η型硅衬底I上面的最下层的圆槽内,所述的硫系元素掺杂层5经过脉冲激光辐照,其在I. I μ m至2. 5 μ m波长范围具有高于30%的光学吸收率,所述脉冲激光的脉宽为纳秒量级,以穿透硫系元素掺杂层5,所述硫系兀素惨杂层5为硫、砸或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一 P型硼掺杂层4,该P型硼掺杂层4制作在该η型硅衬底I上面的上层圆槽内;一迎光面掩蔽层3,该迎光面掩蔽层3制作在η型硅衬底I上面圆槽的周围,并覆盖P型硼掺杂层4的周边部分,中间形成圆孔,该圆孔的周边开有一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的外径小于η型硅衬底I上面上层圆槽的直径,所述迎光面掩蔽层3为二氧化硅或氮化硅;一增透膜层6,该增透膜层6制作在迎光面掩蔽层3中间的圆孔内,所述增透膜层6为二氧化硅或氮化硅或两者的组合;一正面接触电极7,该正面接触电极7制作在迎光面掩蔽层3上的环形凹槽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硅基近红外光电探测器结构,包括:一n型硅衬底,该n型硅衬底的上面向下开有两层台阶状的圆槽;一磷背场,该磷背场制作在n型硅衬底的下面;一硫系元素掺杂层,该硫系元素掺杂层制作在该n型硅衬底上面的最下层的圆槽内;一p型硼掺杂层,该p型硼掺杂层制作在该n型硅衬底上面的上层圆槽内;一迎光面掩蔽层,该迎光面掩蔽层制作在n型硅衬底上面圆槽的周围,并覆盖p型硼掺杂层的周边部分,中间形成圆孔,该圆孔的周边开有一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的外径小于n型硅衬底上面上层圆槽的直径;一增透膜层,该增透膜层制作在迎光面掩蔽层中间的圆孔内;一正面接触电极,该正面接触电极制作在迎光面掩蔽层上的环形凹槽内;一背面接触电极,该背面接触电极制作在磷背场的下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娃基近红外光电探测器结构,包括 一 η型娃衬底,该η型娃衬底的上面向下开有两层台阶状的圆槽; 一磷背场,该磷背场制作在η型娃衬底的下面; 一硫系元素掺杂层,该硫系元素掺杂层制作在该η型硅衬底上面的最下层的圆槽内; 一 P型硼掺杂层,该P型硼掺杂层制作在该η型硅衬底上面的上层圆槽内; 一迎光面掩蔽层,该迎光面掩蔽层制作在η型硅衬底上面圆槽的周围,并覆盖P型硼掺杂层的周边部分,中间形成圆孔,该圆孔的周边开有一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的外径小于η型硅衬底上面上层圆槽的直径; 一增透膜层,该增透膜层制作在迎光面掩蔽层中间的圆孔内; 一正面接触电极,该正面接触电极制作在迎光面掩蔽层上的环形凹槽内; 一背面接触电极,该背面接触电极制作在磷背场的下面。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硅基近红外光电探测器结构,其中所述迎光面掩蔽层为二氧化硅或氮化硅。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硅基近红外光电探测器结构,其中所述增透膜层为二氧化硅或氮化硅或两者的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硅基近红外光电探测器结构,其中所述的硫系元素掺杂层经过脉冲激光辐照,其在I. I μ m至2. 5 μ m波长范围具有高于30%的光学吸收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硅基近红外光电探测器结构,其中所述脉冲激光的脉宽为纳秒量级,以穿透硫系元素掺杂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硅基近红外光电探测器结构,其中所述硫系元素掺杂层为硫、硒或碲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硅基近红外光电探测器结构,其中所述正面接触电极和背面接触电极为欧姆接触电极,其材料为铝、铬、金、钨、镍、钛、钯或银中的一种,或及其组合。8.一种硅基近红外光电探测器结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I :在η型硅衬底背面进行磷掺杂,形成磷背场; 步骤2 :在η型硅衬底正面制备迎光面掩蔽层,该迎光面掩蔽层为二氧化硅或氮化硅; 步骤3 :光刻迎光面掩蔽层,在迎光面掩蔽层中间形成一圆形P型掺杂窗口 ; 步骤4 :在圆形P型掺杂窗口中采用扩散或离子注入的方法进行硼掺杂,在η型硅衬底的上表面形成P型硼掺杂层; 步骤5 :将迎光面掩蔽层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少旭韩培德李辛毅毛雪高利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