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义方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小半径紧凑型连铸机上的振动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009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小半径紧凑型连铸机上的振动臂,其特征在于:振动臂前端与振动装置连接,后端与拉矫机机架连接。振动臂内为中空,使冷却水能在其内流动形成循环流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设备高度集成,同时完成了支撑,冷却,振动的任务,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投入,同时也大大减小了占地面积。(*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小半径紧凑型连铸机上的振动臂
技术介绍
连铸是钢铁生产的新工艺,是冶金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它将原有的“炼钢、铸锭、开坯、轧材”的长生产流程改变为“炼钢、连铸坯、轧材”的短生产流程,带来的直接效果是金属收得率高,节约投资和能源,减小设备投入,大大减小了整个工序得体积。连铸工艺最大的特点就是设备集成度高,它将原有的几大块分离的设备组通过立体组合紧凑的结合起来。原有的设备都为平面结构,没有振动臂,其冷却管道与振动臂都彼此独立,这样的结构显然不能满足连铸工艺的要求。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作为冷却管道又能起振动作用的振动臂以弥补现有之不足。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小半径紧凑型连铸机上的振动臂,其特征在于振动臂前端与振动装置连接,后端与拉矫机机架连接;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小半径紧凑型连铸机上的振动臂,其特征在于振动臂内为中空,使冷却水能在其内流动形成循环流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设备高度集成,同时完成了支撑,冷却,振动的任务,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投入,同时也大大减小了占地面积。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在图中,1为振动臂,2为振动装置,3为进水管道,4为回水管道,5为拉矫机机架,6为导向弹簧钢板,7为结晶器。具体实施方式在工作时,振动装置2带动振动臂1以拉矫机机架5为支点,产生高频低幅振动,振动臂1将振动传递给结晶器7,使结晶器7同步振动,以有利于钢坯脱模。进水管道3内的压力冷却水通过振动臂1内的一侧中空部分进入机体内,再通过相应管道进入结晶器7,在结晶器7内吸收热量,然后回到振动臂1内的另一侧,并从回水管道4排出。上述过程为循环过程。权利要求1.一种应用于小半径紧凑型连铸机上的振动臂,其特征在于振动臂前端与振动装置连接,后端与拉矫机机架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小半径紧凑型连铸机上的振动臂,其特征在于振动臂内为中空,使冷却水能在其内流动形成循环流动。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小半径紧凑型连铸机上的振动臂,其特征在于振动臂前端与振动装置连接,后端与拉矫机机架连接。振动臂内为中空,使冷却水能在其内流动形成循环流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设备高度集成,同时完成了支撑,冷却,振动的任务,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投入,同时也大大减小了占地面积。文档编号B22D11/11GK2629876SQ0323345公开日2004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0日专利技术者张义方 申请人:张义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小半径紧凑型连铸机上的振动臂,其特征在于:振动臂前端与振动装置连接,后端与拉矫机机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义方
申请(专利权)人:张义方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