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无砟轨道板施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8719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板式无砟轨道板施工车,其包括车架、行走系统、转向系统、轨道板运输铺设系统、混凝土灌注系统、动力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轨道板运输铺设系统包括横向移动液压缸、提升液压缸、安装于横向移动液压缸上的定滑轮、绳索、第一液压站、吊装板和第一支撑结构,所述横向移动液压缸和提升液压缸通过第一支撑结构与车架固定且与由控制系统控制的第一液压站相连,所述绳索穿过定滑轮,一端与提升液压缸相连,另一端与吊装板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板式无砟轨道板施工车,解决了无施工便道或跨越大河,吊车无法靠近的作业困难地段,尤其是单线桥梁地段的轨道板运输、粗铺、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施工等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应于CRTS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板运输铺设和自密实混凝土运输灌注的板式无砟轨道板施工多功能车。
技术介绍
在总结我国既有无砟轨道研究与应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无砟轨道技术再创新研究成果,并借鉴成灌线的经验,研发并提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RTS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其目的是为了打造创新中国品牌,适应国际铁路建设发展的需要。新建盘锦至营口客运专线为我国首个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CRTS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工程。CRTS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是对既有无砟轨道的优化与集成,其不同于I型和II型板式无砟轨道的主要特征是扩展了板下填充层材料,改变了板式轨道限位方式,优化了轨·道结构,改善了轨道弹性及完善了设计理论体系等方面。CRTS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板下填充层材料,彻底取消了 I型和II型板式轨道惯用的CA砂浆,而改用自密实混凝土,其品质性能稳定、耐久性良好。CRTS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使我国的铁路建设技术大幅提高,然而无施工便道或跨越大河的部分地段,尤其是单线桥梁地段,吊车无法靠近,无砟轨道铺设施工作业的问题仍是制约我国铁路建设的难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适应于不同施工环境的CRTS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板运输铺设和自密实混凝土运输灌注的CRTS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板施工多功能车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应于不同施工环境的板式无砟轨道板运输铺设和自密实混凝土运输灌注的板式无砟轨道板施工车。(二)技术方案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板式无砟轨道板施工车包括车架13、行走系统、转向系统、轨道板运输铺设系统、混凝土灌注系统和控制系统I;所述行走系统固定于所述车架13的下面;所述转向系统固定在车架13上,并分别与行走系统和方向盘连接;所述轨道板运输铺设系统包括横向移动液压缸2、提升液压缸3、安装于横向移动液压缸2上的定滑轮、绳索、第二液压站、吊装板8和第一支撑结构,所述横向移动液压缸2和提升液压缸3通过第一支撑结构与车架13固定且与第二液压站相连,所述绳索穿过定滑轮,一端与提升液压缸3相连,另一端与吊装板8相连,第二液压站由控制系统I控制;所述混凝土灌注系统包括混凝土罐、出料装置、第二动力装置和第二支撑结构,所述混凝土罐通过第二支撑结构固定于车架13,由第二动力装置带动所述混凝土罐旋转。所述行走系统包括驱动车轮12、驱动车轮架11、从动车轮10、从动车轮架9、第一动力装置和制动装置,驱动车轮12通过驱动车轮架11固定于所述车架13且与第一动力装置相连,所述驱动车轮12与制动装置相连,从动车轮10通过从动车轮架9固定于所述车架13,第一动力装置由控制系统I控制。所述转向系统包括第一液压站15、转向液压缸16、液压转向助力器17、横向转向同步板18和方向盘19,所述第一液压站15、液压转向助力器17和转向液压缸16通过液压管道连接,所述液压转向助力器17与方向盘19连接,所述转向液压缸16的缸体与车架13固定,所述转向液压缸16的伸缩杆与横向转向同步板18固定,所述横向转向同步板18与驱动车轮架11连接,所述方向盘19通过液压转向助力器17控制转向液压缸16的伸缩杆的移动,从而带动横向转向同步板18横向移动,进而带动驱动车轮12转向。所述制动装置包括脚踏控制器4和刹车装置5,所述脚踏控制器4安装于所述刹车装置5的踏板上,且与控制系统I相连。所述行走系统包括四组驱动车轮12、驱动车轮架11、从动车轮10、从动车轮架9和第一动力装置,以及两组脚踏控制器4和刹车装置5。所述转向系统还包括前后转向同步板20,所述前后转向同步板20 —端与横向转向同步板18连接,另一端与从动车轮架9连接。所述的板式无砟轨道板施工车的车头和车尾各有一组所述转向系统。所述的板式无砟轨道板施工车的车头和车尾各有一个驾驶室14,每个驾驶室14均设有刹车装置5的踏板、方向盘19、与控制系统相连的操作系统。所述轨道板运输铺设系统包括四组横向移动液压缸2、提升液压缸3、安装于横向·移动液压缸2上的定滑轮和绳索。每个驱动车轮架11和从动车轮架9上分别装有一个导向轮7,所述导向轮7的轮轴垂直于地面,导向轮7的轮胎材质为实心橡胶,用以缓冲所述板式无砟轨道板施工车与障碍物的碰撞。所述板式无砟轨道板施工车还设有遥控操作模式。(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板式无砟轨道板施工车,很大程度地解决了无施工便道或跨越大河,吊车无法靠近的作业困难地段,尤其是单线桥梁地段的轨道板运输、粗铺、自密实混凝土灌注施工等难题。在使用中能保证轨道板在桥上运输中不发生磕碰,通过三维液压调整部件实现了轨道板铺设的精度,实现了远距离自密实混凝土运输及灌注,更有效提高了施工的效率,且缩短了施工工期。本专利技术的板式无砟轨道板施工车不仅结构合理、施工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且适用范围广泛,其还具有明显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可节约投入10%左右。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板式无砟轨道板施工车的侧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板式无砟轨道板施工车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板式无砟轨道板施工车转向系统的主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板式无砟轨道板施工车转向系统的俯视图。图中,I :控制系统;2 :横向移动液压缸;3 :提升液压缸;4 :脚踏控制器;5 :刹车装置;6 :行走电机;7 :导向轮;8 :吊装板;9 :从动车轮架;10 :从动车轮;11 :驱动车轮架;12 驱动车轮;13 :车架;14 :驾驶座;15 :第一液压站;16 :转向液压缸;17 :液压转向助力器;18 :横向转向同步板;19 :方向盘;20 :前后转向同步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板式无砟轨道板施工车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 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 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I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板式无砟轨道板施工车,又称为CRTS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板施工多功能车,其包括车架13、行走系统、转向系统、轨道板运输铺设系统、混凝土灌注系统和控制系统I :所述行走系统包括驱动车轮12、驱动车轮架11、从动车轮10、从动车轮架9、第一动力装置和制动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式无砟轨道板施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无砟轨道板施工车包括车架(13)、行走系统、转向系统、轨道板运输铺设系统、混凝土灌注系统和控制系统(1);所述行走系统固定于所述车架(13)的下面;所述转向系统固定在车架(13)上,并分别与行走系统和方向盘连接;所述轨道板运输铺设系统包括横向移动液压缸(2)、提升液压缸(3)、安装于横向移动液压缸(2)上的定滑轮、绳索、第二液压站、吊装板(8)和第一支撑结构,所述横向移动液压缸(2)和提升液压缸(3)通过第一支撑结构与车架(13)固定且与第二液压站相连,所述绳索穿过定滑轮,一端与提升液压缸(3)相连,另一端与吊装板(8)相连,第二液压站由控制系统(1)控制;所述混凝土灌注系统包括混凝土罐、出料装置、第二动力装置和第二支撑结构,所述混凝土罐通过第二支撑结构固定于车架(13),由第二动力装置带动所述混凝土罐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伟樊忠祥张光田马国涛王学忠尚尔海宋胜林陈婕妤王传永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廊坊合力天一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