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增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65888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20:26
提供一种电动增力装置,在该电动增力装置中,抑制相对于制动踏板操作的反作用力的急剧变化,改善制动踏板的操作感受。基于输入杆(7)的移动量,通过主压力控制装置(3)控制电动马达(20),经由滚珠丝杠机构(25)推进主活塞(40)而使主缸(9)产生制动液压。主缸(9)的制动液压通过输入活塞(16)经由输入杆(7)反馈到制动踏板(100)。输入杆(7)的移动量达到规定的阈值时,减小主活塞(40)的移动量相对于输入杆(7)的移动量的比例。由此,电动马达(20)达到全负荷状态,主活塞(40)停止之后,减轻通过驾驶员的踏力仅使输入活塞(16)前进时的踏力的变动,从而改善制动踏板(100)的操作感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汽车等车辆的制动装置中组装的增力装置中,作为增力源使用了电动执行机构的电动增力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电动增力装置有例如专利文献I记载的专利技术。该电动增力装置具有与制动踏板连结的输入杆;能够相对移动地外装在输入杆上的增压活塞;驱动增压活塞的电动马达;根据输入杆的移动来控制电动马达的工作的控制器。通过输入杆及增压活塞推进主缸的活塞,并施加电动马达的驱动力,由此,相对于制动踏板的操作,得到所期望的增力比。此时,通过调整输入杆和增压活塞的相对位移,能够使增压输出相对于制动踏板的操作量变 化,能够执行增力控制、制动辅助控制、再生协调控制等各种制动控制。另外,电动马达发生故障等失效时,通过使输入杆与主缸的活塞抵接,能够通过制动踏板直接推压主缸的活塞来维持制动功能。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8-162482号公报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电动增力装置中,存在以下问题。假设停车时驾驶员强力地踩下制动踏板的情况。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通过输入杆的前进,电动马达推进增压活塞,根据制动踏板的操作量,以一定的增力比使主缸的液压上升。而且,电动马达的输出达到其最大输出,增压活塞的推力和主缸内的液压的反作用力抵消时,增压活塞停止,不能进一步前进(全负荷状态)。然后,进一步踩下制动踏板时,仅输入杆前进,从而因增压活塞的停止,制动液压的升压速度与全负荷状态前相比急剧降低。由此,制动踏板的反作用力急剧降低。这样,进一步踩下制动踏板时,与上述失效时同样,输入杆与停止中的增压活塞抵接,主缸内的液压的全部反作用力经由输入杆作用于制动踏板,驾驶员会感到制动踏板突然被固定这样的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研发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增力装置,抑制反作用力相对于制动踏板操作的急剧变化,提高制动踏板的操作感受。为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增力装置,具有通过制动踏板的操作而进退移动的输入部件;增力部件,能够相对于该输入部件相对移动地设置,通过前进使主缸内产生制动液压,通过所述输入部件的前进而供该输入部件抵接;驱动所述增力部件的电动执行机构;控制机构,基于所述输入部件的移动控制所述电动执行机构的工作,使所述增力部件的移动量相对于所述输入部件的移动量变化而能够使所述主缸内产生制动液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在成为通过所述输入部件的前进使所述电动执行机构的输出增大而产生最大输出的第一全负荷状态之前,执行切换控制,进行使所述增力部件的移动量相对于所述输入部件的移动量的比例减小的切换。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增力装置,能够抑制相对于制动踏板操作的反作用力的急剧变化,提高制动踏板的操作感受。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装有电动增力装置的汽车的制动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图I所示的制动控制装置的主压力控制装置的简略结构的回路图。图3是表示图I所示的制动控制装置的主压力控制装置的切换控制的处理结构的框图。图4是通过图I所示的制动控制装置的主压力控制装置执行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切换控制的流程图。图5是通过图I所示的制动控制装置的主压力控制装置执行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切换控制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基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切换控制的制动踏板的移动量和制动踏板踏力的关系的曲线图。图7是通过图I所示的制动控制装置的主压力控制装置执行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切换控制的流程图。图8是表示基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切换控制的制动踏板的移动量和制动踏板踏力的关系的曲线图。图9是通过图I所示的制动控制装置的主压力控制装置执行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切换控制的流程图。图10是通过图I所示的制动控制装置的主压力控制装置执行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切换控制的流程图。图11是表示基于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切换控制的制动踏板的移动量和制动踏板踏力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2是通过图I所示的制动控制装置的主压力控制装置执行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切换控制的流程图。图13是表示基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切换控制的制动踏板的移动量和制动踏板踏力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4是表示基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切换控制的制动踏板的移动量和输入杆与主活塞的相对位移量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附图标记说明3···主压力控制装置(控制机构),4···主压力控制机构(电动增力装置),7···输入杆(输入部件),9···主缸,16…输入活塞(输入部件),20…电动马达(电动执行机构),40…主活塞(增力部件),100…制动踏板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I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制动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在图I中,带箭头的虚线表示信号线,通过箭头的朝向表示信号的方向。如图I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制动控制装置I适用于汽车的制动装置,并用于控制左前轮FL、右后轮RR、右前轮FR、左后轮RL这四个车轮的制动力。制动控制装置I具有主缸9 ;与主缸9连接的储液罐10 ;控制主缸9产生的 制动液压即主压力的、构成电动增力装置的主压力控制机构4 ;用于电控制主压力控制机构4的控制机构即主压力控制装置3 ;向各车轮FL、RR、FR、RL的液压制动器Ila Ild供给制动液压的车轮压力控制机构6 ;用于电控制车轮压力控制机构6的车轮压力控制装置5。此外,在图中,FL表示左前轮,FR表示右前轮,RL表示左后轮,RR表示右后轮。液压制动装置Ila Ild由未图示的液压缸、活塞及刹车片等构成,通过从车轮压力控制机构6供给的制动液压推进活塞,与活塞连结的刹车片被向制动盘IOla IOld推压,而产生摩擦制动力。制动盘IOla IOld与车轮一体地旋转,作用于制动盘IOla IOld的制动力矩成为作用于车轮和路面之间的制动力。主缸9是具有被主活塞40加压的主液压室42和被次活塞41加压的次液压室43这两个加压室的串联式结构,通过主活塞40的推进,次活塞41被推进,被主液压室42、次液压室43加压的制动液经由主配管102a及次配管102b,并通过车轮压力控制机构6被供给到各车轮FL、RR、FR、RL的液压制动器Ila lid。储液罐10通过储液罐端口与主液压室42及次液压室43连接。储液罐端口在主活塞40及次活塞41位于后退位置时打开,将主液压室42及次液压室43连通到储液罐10来适当补充制动液,并在主活塞40及次活塞41前进时关闭,能够进行主液压室42及次液压室43的加压。这样,主缸9能够通过主活塞40及次活塞41这两个活塞从主配管102a及次配管102b向双系统液压回路供给制动液。由此,一旦一个液压回路失效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另一个液压回路供给液压,能够确保制动力。主压力控制机构4构成为,输入活塞16能够滑动且液密地贯穿主活塞40的中心部,输入活塞16的前端部被插入主室43内。在输入活塞16的后端部连结有输入杆7,输入杆7从主压力控制机构4的后端部向外部延伸,在其前端部连结有制动踏板100。输入活塞16与输入杆7 —起构成输入部件。在主活塞40和输入活塞16之间设有一对中立弹簧19A、19B,主活塞40和输入活塞16被中立弹簧19A、19B的弹力弹性地保持在中立位置,对它们的轴向的相对位移作用有中立弹簧19A、19B的弹力。主压力控制机构4具有对构成增力部件的主活塞40进行驱动的电动执行机构即电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增力装置,具有:通过制动踏板的操作而进退移动的输入部件;增力部件,设置为能够相对于该输入部件相对移动,通过前进使主缸内产生制动液压,通过所述输入部件的前进而与该输入部件抵接;驱动所述增力部件的电动执行机构;控制机构,基于所述输入部件的移动控制所述电动执行机构的工作;使相对于所述输入部件的移动量的所述增力部件的移动量变化而能够使所述主缸内产生制动液压,该电动增力装置的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输入部件的前进使所述电动执行机构的输出增大而产生最大输出的第一全负荷状态之前,所述控制机构执行切换控制,进行使所述增力部件的移动量相对于所述输入部件的移动量的比例减小的切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沢祐介山口东马上野健太郎山田行彦小岛大典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