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面翻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65515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1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胎面翻转装置,包括翻转支架,水平固定设置在翻转支架顶部的旋转轴,与旋转轴固定连接的翻转排,可驱动所述的旋转轴旋转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与旋转轴可旋转连接的夹持排和可驱动所述的夹持排相对旋转轴翻转的第二驱动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利用气缸带动齿条驱动齿轮旋转,并通过对气缸的控制实现翻转时对胎面起到夹持效果,可保证翻转顺利进行不会出现将胎面甩出或侧滑的状况,且利用一个翻转过程同时完成从胎面搬运装置到胎面举升装置的交接,更是提高了整个生产线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橡胶
,特别是涉及一种胎面翻转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轮胎的生产中需要在带束鼓上分布完成带束层、冠带层、胎面等部件的贴合及滚压定型以形成胎冠体。对于胎面而言,在完成挤压成型后一般是贴合面朝上存储在百叶车的隔板上,而目前国内供料的方法是人工将胎面从百叶车上搬运到一个带辊筒的伸缩架上,再由伸缩架传递到鼓上进行贴合。因为放置在百叶车叶板上的胎面贴合面朝上,将胎面从百叶车上移动到伸缩架的过程中还要对其上下面翻转,这是个极其费劲的工作,通常会引起疲惫,以及背部、臂部和腰部损伤。同时人工搬运胎面过程容易造成胎面扭曲、拉伸、卷边等变形,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所以就需要一种能对胎面实现翻转的胎面翻转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能对胎面实现翻转的胎面翻转装置。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胎面翻转装置,包括翻转支架,水平固定设置在翻转支架顶部的旋转轴,与旋转轴固定连接的翻转排,可驱动所述的旋转轴旋转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与旋转轴可旋转连接的夹持排和可驱动所述的夹持排相对旋转轴翻转的第二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翻转排侧的胎面承载支架,所述的支架顶面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平行且与翻转排的齿杆对应的支撑梁。所述的支撑梁上设置有滚轮。所述的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旋转轴一端的第一齿轮,与所述的第一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一齿条以及可驱动所述的第一齿条前后移动继而带动第一齿轮旋转的第一气缸。所述的翻转排包括与旋转轴平行设置的横梁以及与之垂直的设置在横梁同一侧的多个间隔设置的齿杆,翻转排的横梁两端通过连接臂与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可旋转地套设在旋转轴上的并与夹持排保持传动连接的第二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二齿条以及可驱动所述的第二齿条前后移动继而带动第二齿轮旋转的第二气缸。夹持排包括与旋转轴平行设置的横梁以及与之垂直的设置在横梁同一侧的多个间隔设置的齿杆,所述的夹持排的横梁两端通过连接臂与旋转轴可旋转连接,其中一个连接臂与第二齿轮可传动连接。所述的一个连接臂与第二齿轮的可传动连接为键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利用气缸带动齿条驱动齿轮旋转,并通过对气缸的控制实现翻转时对胎面起到夹持效果,可保证翻转顺利进行不会出现将胎面甩出或侧滑的状况,且利用一个翻转过程同时完成从胎面搬运装置到胎面举升装置的交接,更是提高了整个生产线的效率。附图说明图I所示为本专利技术胎面翻转装置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胎面翻转装置结构的侧视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胎面翻转装置结构的另一侧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在轮胎生产领域,胎面自挤出以后一般由百叶车进行运输,在运输时,胎面的待贴合面朝上以避免影响其粘性,所以无论是人工胎面供料还是自动胎面供料,一定要有一个胎面的翻转动作,本专利技术正是基于此需要而提供一种胎面翻转装置,其设置在取料步骤和对中步骤或举升步骤之间。如图1-3所示,所述的翻转装置4包括翻转支架41,水平固定设置在支架顶部的旋转轴42,与旋转轴固定连接翻转排43,可驱动所述的旋转轴旋转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与旋转轴可旋转连接的夹持排44和可驱动所述的夹持排相对旋转轴翻转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的翻转排和夹持排包括与旋转轴平行设置的横梁以及与之垂直的设置在横梁同一侧的多个间隔设置的齿杆,所述的齿杆可对胎面起到支撑和夹持作用,所述的翻转排的横梁两端通过连接臂与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的夹持排的横梁两端通过连接臂与旋转轴可旋转连接,即,所述的夹持排的连接臂端部与旋转轴之间提供轴承连接。其中,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旋转轴一端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哨合连接且可前后移动的齿条以及可驱动所述的齿条前后移动继而带动齿轮旋转的第一气缸45。当然也可采用电机直接驱动旋转轴转动。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可旋转地套设在旋转轴上的一个第二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且可前后移动的齿条以及可驱动所述的齿条前后移动继而带动第二齿轮旋转的第二气缸46,所述的夹持排的横梁其中一端的连接臂与第二齿轮传动连接,具体地说,所述的第二齿轮与夹持排的连接臂通过键连接以实现对其驱动使其发生旋转。进一步地,为提高对胎面的支撑效果,所述的翻转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翻转排侧的胎面承载支架47,所述的支架顶面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平行且与翻转排的齿杆对应的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与翻转排对应侧由立杆支撑以避免与其发生干涉,进一步地,为避免胎面在承载支架上发生移动时产生被拉长等情况,在所述的支撑杆上设置有多个滚轮。本专利技术利用气缸带动齿条驱动齿轮旋转,并通过对气缸的控制实现翻转时对胎面起到夹持效果,可保证翻转顺利进行不会出现将胎面甩出或侧滑的状况,且利用一个翻转过程同时完成从胎面搬运装置到胎面举升装置的交接,更是提高了整个生产线的效率。具体工作过程初始时翻转排位于百叶车相邻侧,夹持排位于另一侧,胎面被移动至翻转装置的翻转排上后,驱动第二气缸使其带动夹持排翻转并和翻转排一起将胎面夹住,然后同步驱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使两者同步向胎面举升装置侧摆动并保持一定的压力防止胎面被甩出。两者共同移动至胎面与位于最低位的移动送料架接触,翻转排复位,最后由下一工序装置将翻转后的胎面取走即可。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
的普通技 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胎面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转支架,水平固定设置在翻转支架顶部的旋转轴,与旋转轴固定连接的翻转排,可驱动所述的旋转轴旋转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与旋转轴可旋转连接的夹持排和可驱动所述的夹持排相对旋转轴翻转的第二驱动机构。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胎面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翻转排侧的胎面承载支架,所述的支架顶面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平行且与翻转排的齿杆对应的支撑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胎面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梁上设置有滚轮。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胎面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旋转轴一端的第一齿轮,与所述的第一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一齿条以及可驱动所述的第一齿条前后移动继而带动第一齿轮旋转的第一气缸。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胎面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转排包括与旋转轴平行设置的横梁以及与之垂直的设置在横梁同一侧的多个间隔设置的齿杆,翻转排的横梁两端通过连接臂与旋转轴固定连接。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胎面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可旋转地套设在旋转轴上的并与夹持排保持传动连接的第二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二齿条以及可驱动所述的第二齿条前后移动继而带动第二齿轮旋转的第二气缸。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胎面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夹持排包括与旋转轴平行设置的横梁以及与之垂直的设置在横梁同一侧的多个间隔设置的齿杆,所述的夹持排的横梁两端通过连接臂与旋转轴可旋转连接,其中一个连接臂与第二齿轮可传动连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胎面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个连接臂与第二齿轮的可传动连接为键连接。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胎面翻转装置,包括翻转支架,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胎面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转支架,水平固定设置在翻转支架顶部的旋转轴,与旋转轴固定连接的翻转排,可驱动所述的旋转轴旋转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与旋转轴可旋转连接的夹持排和可驱动所述的夹持排相对旋转轴翻转的第二驱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芝泉张建浩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