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包括车载无线通信装置、车上电极、充电电极、绝缘子、升起装置、导向机构、油缸、液压泵体机组、充电站无线通信装置、充电控制系统和充电设备,电动汽车底部安装有两个车上电极,在地面之下充电工位安装有一个升起装置,升起装置上安装有导向机构和两个可以向上伸出的充电电极,升起装置的运动由油缸驱动,液压泵体机组为提供油缸动力,绝缘子保证电极与其它结构件的绝缘,充电电极与车上电极构成两对充电触点,充电电极的运动受充电控制系统的控制,导向机构可以保证在升起过程中的平稳和方向准确以及电极之间的有效连接,电极接触牢靠时充电控制系统指示充电设备给电动汽车充电。(*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以从车辆底部对电动汽车充电的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社会随着新型电池技术的发展,电池作为汽车储能装置成为可能,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电动汽车已经逐步发展起来。但是需要充电的汽车充电过程却存在危险。现在的充电方式是由人将充电插头插到插座上,实现充电。充电线裸露在外很容易对车辆旁边的行人造成绊倒甚至拉脱充电插头造成电击危险。也有人采用了换电模式,但是又存在投资大、劳动强度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不足,利用自动控制及地面举升装置,提供安全可靠的自动充电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包括车载无线通信装置、车上电极、充电电极、绝缘子、升起装置、导向机构、油缸、液压泵体机组、充电站无线通信装置、充电控制系统和充电设备,电动汽车底部安装有两个车上电极,在地面之下充电工位安装有一个升起装置,升起装置上安装有导向机构和两个可以向上伸出的充电电极,升起装置的运动由油缸驱动,液压泵体机组为提供油缸动力,绝缘子保证电极与其它结构件的绝缘,充电电极与车上电极构成两对充电触点,充电电极的运动受充电控制系统的控制,导向机构可以保证在升起过程中的平稳和方向准确以及电极之间的有效连接,电极接触牢靠时充电控制系统指示充电设备给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时车载无线通讯装置将车辆运行数据和电池信息传送到充电站无线通讯装置,充电设备、以及充电控制系统。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a、充电过程自动化程度高;b、充电时人接触不到电极,安全性高;c、占用空间小。附图说明图I为电动汽车充电装置总布置原理图;图中1、车载无线通信装置;2、车上电极;3、充电电极;4、绝缘子;5、升起装置;6、导向机构;7、油缸;8、液压泵体机组;9、充电站无线通信装置;10、充电控制系统;11、充电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电动汽车充电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I所示,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包括车载无线通信装置I、车上电极2、充电电极3、绝缘子4、升起装置5、导向机构6、油缸7、液压泵体机组8、充电站无线通信装置9、充电控制系统10和充电设备11,电动汽车底部安装有两个车上电极2,在地面之下充电工位安装有一个升起装置5,升起装置5上安装有导向机构6和两个可以向上伸出的充电电极3,升起装置5的运动由油缸7驱动,液压泵体机组8为提供油缸7动力,绝缘子4保证电极与其它结构件的绝缘,充电电极3与车上电极2构成两对充电触点,充电电极3的运动受充电控制系统10的控制,导向机构6可以保证在升起过程中的平稳和方向准确以及电极之间的有效连接,电极接触牢靠时充电控制系统10指示充电设备11给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时车载无线通讯装置I将车辆运行数据和电池信息传送到充电站无线通讯装置9,充电设备11、以及充电控制系统10。充电时,车辆正确停放到充电工位上关闭车辆,液压泵体机组8驱动油缸7通过升起装置5升起充电电极3,导向机构6可以保证在升起过程中方向平稳及电极可靠接触,,当充电电极3与车上电极2接触牢靠后液压泵体机组8会发出一个信号。充电控制系统10收到电极接通信号后接通车上电极2与车上充电电路,启动充电过程。电池管理系统按照电池状态给出充电电流电压需求,并监控电池受电情况。通过无线通讯系统发送给充电控制系统10,充电控制系统10控制充电机11按照需求送出电流并监控。同时车载无线通讯装置I将车辆运行数据和电池信息传送到充电站无线通讯装置9,充电设备11、以及充电控 制系统10。当充电结束后,液压泵体机组8驱动油缸7通过升起装置5降下充电电极3。上述的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 .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包括车载无线通信装置、车上电极、充电电极、绝缘子、升起装置、导向机构、油缸、液压泵体机组、充电站无线通信装置、充电控制系统和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电动汽车底部安装有两个车上电极,在地面之下充电工位安装有一个升起装置,升起装置上安装有导向机构和两个可以向上伸出的充电电极,升起装置的运动由油缸驱动,液压泵体机组为提供油缸动力,绝缘子保证电极与其它结构件的绝缘,充电电极与车上电极构成两对充电触点,充电电极的运动受充电控制系统的控制,导向机构可以保证在升起过程中的平稳和方向准确以及电极之间的有效连接,电极接触牢靠时充电控制系统指示充电设备给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时车载无线通讯装置将车辆运行数据和电池信息传送到充电站无线通讯装置,充电设备、以及充电控制系统。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包括车载无线通信装置、车上电极、充电电极、绝缘子、升起装置、导向机构、油缸、液压泵体机组、充电站无线通信装置、充电控制系统和充电设备,电动汽车底部安装有两个车上电极,在地面之下充电工位安装有一个升起装置,升起装置上安装有导向机构和两个可以向上伸出的充电电极,升起装置的运动由油缸驱动,液压泵体机组为提供油缸动力,绝缘子保证电极与其它结构件的绝缘,充电电极与车上电极构成两对充电触点,充电电极的运动受充电控制系统的控制,导向机构可以保证在升起过程中的平稳和方向准确以及电极之间的有效连接,电极接触牢靠时充电控制系统指示充电设备给电动汽车充电。文档编号H02J7/00GK202696199SQ20122026174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5日专利技术者郑广州, 汪波, 张伟建, 汪纯 申请人:苏州市莱赛电车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包括车载无线通信装置、车上电极、充电电极、绝缘子、升起装置、导向机构、油缸、液压泵体机组、充电站无线通信装置、充电控制系统和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电动汽车底部安装有两个车上电极,在地面之下充电工位安装有一个升起装置,升起装置上安装有导向机构和两个可以向上伸出的充电电极,升起装置的运动由油缸驱动,液压泵体机组为提供油缸动力,绝缘子保证电极与其它结构件的绝缘,充电电极与车上电极构成两对充电触点,充电电极的运动受充电控制系统的控制,导向机构可以保证在升起过程中的平稳和方向准确以及电极之间的有效连接,电极接触牢靠时充电控制系统指示充电设备给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时车载无线通讯装置将车辆运行数据和电池信息传送到充电站无线通讯装置,充电设备、以及充电控制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广州,汪波,张伟建,汪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莱赛电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