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辊及其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128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轧辊,包括辊面的合金层,以及辊面内部和辊颈部设置的灰口铸铁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用于成型上述轧辊的模具,包括外部的冷型、冷型两端的端盖以及耐火涂料层,其中,一个端盖的端部设置有固定芯架,固定芯架连接位于冷型内部中心的中心管,中心管外部设置有成型的芯部耐火涂料层。因此,利用上述成型模具加工上述轧辊的成型工艺方法为,采用离心铸造技术,首先通过模具开口端浇注熔态合金成型辊面部分的合金层,其次浇注熔态铸铁成型辊面内部和辊颈部分的铸铁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轧辊不但节省了合金的用量、降低了成本,而且强度、耐磨性、使用寿命都较现有技术显著提高。(*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轧辊及其成型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优先用在XK型开炼机上的轧棍及 用于改进轧棍结构的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轧辊大多采用静止浇注成型的方法制造。尤其XK型开炼机上的轧辊均采用静 止浇注。问题在于,现有技术的轧辊制造方法,由于辊面、轴颈全部采用合金材料,因此所 需的合金用量较大。同时,由于静止浇注的方法,成品会出现麻口铸铁,进而影响轧辊的强 度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改进的轧辊,尤其适用于XK型开炼机。本专利技术还 提供了此类轧辊的成型模具。其目的在于,主要针对现有技术的此类轧辊由于采用静止浇注 成型工艺从而造成轧辊强度低、使用寿命差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此类产品合金用 量大、成本高、浪费资源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的一种轧辊,包括辊面部分外层设置的合金层,以及辊 面部分的内部和辊颈部设置的灰口铸铁层。本专利技术还设计了用于成型轧辊的模具,包括外部 的冷型、冷型两端的端盖以及耐火涂料层,其中, 一个端盖的端部设置有固定芯架,固定芯 架连接位于冷型内部中心的中心管,中心管外部设置有成型的芯部耐火涂料层。因此,利用 上述成型模具加工上述轧辊的成型工艺方法为,采用离心铸造技术,首先通过模具开口端浇 注熔态合金成型辊面部分的合金层,其次浇注熔态铸铁成型辊面内部和辊颈部分的铸铁层。其中,优选方式下,合金层厚度在15-30毫米之间,选用Ni、 Cr、 Mo或Cu、 Cr合金。此外,上述轧辊成型模具,其固定芯架包括用于固连端盖的架体,架体中心通过轴承机 构与中心管相关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轧辊不但节省了合金的用量、降低了成本,而且强度、耐 磨性、使用寿命都较现有技术显著提高。而且通过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成型模具及成型工艺, 离心浇注方法以离心铸造方式一次成型轧辊,可以节省合金材料,并保证除辊面外层为合金材料外,其余全部为灰口铸铁,不存在麻口铸铁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在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 两方面都较现有技术有显著进步。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参考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图l是本专利技术轧辊成型的结构示意图2是图1中成型轧辊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轧辊,包括辊面外层设置的合金层41,以及辊面部分的内部和辊颈 部设置的灰口铸铁层42。(为了显示清楚,图中将两部分分解表示)。其中,优选方式下, 合金层厚度在15-30毫米之间,选用Ni、 Cr、 Mo或Cu、 Cr合金;例如20毫米的Ni、 Cr、 Mo合 金或者25毫米Cu、 Cr合金。参见图1所示成型图2中轧辊成品4的模具,包括外部的冷型3、冷型3两端的端盖1以及端 盖1内部的耐火涂料层2;其中耐火涂料层及冷型的形状由欲制轧辊成品的形状决定,图中冷 型的外部还设置有冷型轨道7。此外,右侧端盖1的端部设置有固定芯架6,固定芯架6连接位 于冷型3内部的中心管8,中心管8外部设置有成型的芯部耐火涂料层5,如图所示耐火涂料层 5的形状由欲制轧辊决定。当耐火涂料层5较为牢固的情况下,中心管8可以固定不动,因此相应的固定芯架采用固 定不动的形式即可。但是,通常情况下由于离芯浇注的原因会对耐火涂料层5产生力,同时 由于耐火涂料层5不甚牢固从而会造成损坏;因此,优选方式下,为了提高使用寿命,需要 专门设计固定芯架6。如图1所示,固定芯架6包括用于固连端盖1的架体,架体中心通过轴承 机构设置管体,管体固定套接中心管8,以便中心管8可以转动,从而使得耐火涂料层5受力 时可以旋转,减少了外力对涂层的损坏,提高使用寿命。优选方式下,轴承机构与中心管8 相关联的结构采用焊接方式或一体方式,需要实现中心管8在轴承机构辅助下完成回转运动而本专利技术利用上述成型模具加工上述轧辊的成型工艺包括,采用离心铸造技术,首先通 过模具开口端浇注熔态合金成型辊面部分的合金层41 ,其次浇注熔态铸铁成型辊面内部和辊 颈部分的铸铁层42。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 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 一种轧辊成型模具,包括外部的冷型(3)、所述冷型(3)两端的端 盖(l)以及耐火涂料层,其特征在于, 一个所述端盖(1)的端部设置有固定芯架(6),所述固 定芯架(6)连接位于所述冷型(3)内部中心的中心管(8),所述中心管(8)外部设置有成型的芯 部耐火涂料层(5)。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轧辊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芯架 (6)包括用于固连所述端盖(1)的架体,所述架体中心通过轴承机构与所述中心管(8)相关联3. 一种轧辊,其特征在于,包括辊面部分外层设置的合金层(41), 以及辊面部分的内部和辊颈部设置的灰口铸铁层(4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轧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层(41)厚度为15-30毫米。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轧辊,包括辊面的合金层,以及辊面内部和辊颈部设置的灰口铸铁层。本技术还涉及用于成型上述轧辊的模具,包括外部的冷型、冷型两端的端盖以及耐火涂料层,其中,一个端盖的端部设置有固定芯架,固定芯架连接位于冷型内部中心的中心管,中心管外部设置有成型的芯部耐火涂料层。因此,利用上述成型模具加工上述轧辊的成型工艺方法为,采用离心铸造技术,首先通过模具开口端浇注熔态合金成型辊面部分的合金层,其次浇注熔态铸铁成型辊面内部和辊颈部分的铸铁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轧辊不但节省了合金的用量、降低了成本,而且强度、耐磨性、使用寿命都较现有技术显著提高。文档编号B22D19/16GK201154395SQ20072020132公开日2008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2日专利技术者王维山, 贾先义 申请人:大连宝锋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轧辊成型模具,包括外部的冷型(3)、所述冷型(3)两端的端盖(1)以及耐火涂料层,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端盖(1)的端部设置有固定芯架(6),所述固定芯架(6)连接位于所述冷型(3)内部中心的中心管(8),所述中心管(8)外部设置有成型的芯部耐火涂料层(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先义王维山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宝锋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