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型连接器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1221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6 1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L型连接器模块,该L型连接器模块包括电路板、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至少一个控制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其中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至少一个控制IC电性连接于电路板上。第一连接器的连接接口及第二连接器的连接接口都朝向电路板的外侧,并且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在电路板上呈L型的夹角。借以,当L型连接器模块设置于电子装置的主板的角落时,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恰可凸出于主板角落的两侧,以供使用者插接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连接器模块,尤其有关便于设置在电子装置的主板的角落的连接器模块。
技术介绍
现今电子产业发达,各种电子装置充斥一般大众的生活,为了输入控制指令以操控电子装置,或在多个电子装置之间互相传输数据,绝大部分的电子装置都在主板上配置有多个连接器。一般来说,主板的周缘部分都可被用来设置连接器,然而,以方型的主板来说,要 在其四个角落的位置设置连接器,确实比在其它位置来得困难。主要原因是角落的位置较容易受限,因此在焊接连接器时较难动作,进而会造成生产时效上的延迟。另外,一般主要仅将连接器设置在角落的两侧,因此若设计不当,将会造成主板的角落空间的浪费,实为可I曰°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型连接器模块,该L型连接器模块便于设置在电子装置的主板的角落位置,以提供角落两侧的连接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L型连接器模块,用以电性连接外部电子装置的主板,该L型连接器模块包括电路板,具有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并且所述电路板具有小于所述主板的体积;第一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该第一侧边;第二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相邻于所述第一侧边的所述第二侧边;及至少一个控制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 IC),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通过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及所述第二连接器,以对所述两个连接器进行控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及所述第二连接器于所述电路板上呈L型夹角,该L型夹角为八十度至一百度的角度,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连接接口及所述第二连接器的连接接口朝向所述电路板的外侧。如上所述,其中该L型连接器模块还包括两个以上输出端子,并且所述电路板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侧边及所述第二侧边的第三侧边,所述两个以上输出端子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所述第三侧边,以通过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及所述第二连接器,所述L型连接器模块通过所述两个以上输出端子电性连接所述主板。如上所述,其中该L型连接器模块还包括排线连接器,并且所述电路板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侧边及所述第二侧边的第三侧边,所述排线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所述第三侧边,以通过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及所述第二连接器,所述L型连接器模块通过所述排线连接器电性连接外部排线,借以通过所述外部排线电性连接所述主板。如上所述,其中该L型连接器模块还包括两个以上传输线,并且所述电路板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侧边及所述第二侧边的第三侧边,所述两个以上传输线直接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所述第三侧边,以通过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及所述第二连接器,所述L型连接器模块通过所述两个以上传输线电性连接所述主板。如上所述,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控制IC为双接口控制1C,用以同时控制所述第一连接器及所述第二连接器。如上所述,其中所述L型夹角为九十度的直角。如上所述,其中该L型连接器模块还包括保护组件,设置于所述该电路板上,并通过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及所述第二连接器。如上所述,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保护组件为瞬态电压抑制器(Transient VoltageSuppressor, TVS)或气体放电管(Gas Discharge Tube, GDT)。如上所述,其中该L型连接器模块还包括变压器,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一连接器及所述第二连接器的至少其中一个为RJ-45连接器,所述变压器通过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RJ-45连接器。 如上所述,其中所述电路板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及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切割生成有第四侧边,该第四侧边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器,并且该第三连接器的连接接口朝向所述电路板的外侧。如上所述,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及所述第三连接器为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连接器、外部串行高技术配置(external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eSATA)连接器、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连接器、RJ-45 连接器、DisplayPort 连接器、闪电(Thunderbolt)连接器或读卡机。如上所述,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且所述两个以上第一连接器平行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且所述两个以上第二连接器平行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所述第二侧边,所述两个以上第一连接器的连接接口及所述两个以上第二连接器的连接接口朝向所述电路板的外侧。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功效将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以接近或等于直角的L型夹角设置于电路板上,以形成L型连接器模块,再直接将L型连接器模块设置于电子装置的主板的角落位置。借以,可通过该L型连接器模块,快速且便利地设置电子装置的主板角落两侧的连接器。如此一来,确实可有效善用主板上有限的配置空间,不会造成浪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1”、4、5L型连接器模块 11、41、51电路板111、411、511 第一侧边112、412、412 第二侧边113、413、513 第三侧边12、42、52 第一连接器13、43、53第二连接器44、54第三连接器414、514 第四侧边121、131、421、431、441 连接接口14、45、55控制集成电路15、46、56保护组件 16、47、57 变压器17、48、58 输出端子18排线连接器19传输线2电子装置21主板3 排线具体实施方式为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技术的特点与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所述的说明及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技术。首先请同时参阅图I及图2,分别为本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及立体组合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L型连接器模块I (下面将简称为该连接器模块I)主要包括电路板11、第一连接器12、第二连接器13及至少一个控制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 IC) 14。其中,该电路板11上至少具有第一侧边111及第二侧边112,分别用以设置该第一连接器12及该第二连接器13。该第一连接器12设置于该电路板11上的该第一侧边111,该第二连接器13设置于该电路板11上相邻于该第一侧边111的该第二侧边112,并且该至少一个控制IC 14设置于该电路板11上,通过该电路板11来电性连接该第一连接器12及该第二连接器13。值得一提的是,该至少一个控制IC 14的数量可为两个以上,以分别对该第一连接器12及该第二连接器13进行控制;另外,该控制IC 14也可以单个双接口控制IC来实现,借以,由该单一控制IC 14来同时控制该第一连接器12及该第二连接器13,并处理该第一连接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L型连接器模块,用以电性连接外部电子装置的主板,其特征在于,该L型连接器模块包括:电路板,具有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并且该电路板具有小于所述主板的体积;第一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所述第一侧边;第二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相邻于所述第一侧边的所述第二侧边;及至少一个控制IC,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通过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及所述第二连接器,以对所述两个连接器进行控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及所述第二连接器于所述电路板上呈L型夹角,该L型夹角为八十度至一百度的角度,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连接接口及所述第二连接器的连接接口朝向所述电路板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乃千
申请(专利权)人:特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