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式节能交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0621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6 1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触器,尤其是一种储能式节能交流接触器。包括电磁系统,电磁系统包括铁芯、线圈,电源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源控制器、储能电容控制器连接,电源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励磁线圈连接,储能电容控制器与储能电容连接,储能电容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励磁线圈连接。上述结构当通电时电源控制器控制励磁线圈充电吸合的同时,储能电容控制器控制储能电容充电,励磁线圈吸合后,停止供电,靠剩磁保持吸合状态,当断电时,储能电容对励磁线圈进行消磁处理,从而达到释放的目的,整个过程中,只消耗一点点电能,节能效果非常明显。(*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涉及一种接触器,尤其是一种储能式节能交流接触器
技术介绍
接触器(Contactor)狭义上是指能频繁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电流及规定的过载电流的开断和关合装置。它应用于电力、配电与用电。接触器广义上是指工业电中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接触器由电磁系统(动铁芯,静铁芯,电磁线圈)触头系统(常开触头和常闭触头)和灭弧装置组成。目前市面上出现众多的,五花八门的节能型交流接触器,尽管节能效果达到90-95%的水平,但都仍然落在国家标准(GB21518-2008) 二级能耗范畴。虽然锁扣式(磁保·持)、永磁式,节能效果较好,仍存在致命缺点,断电时不能释放、控制回路不能长时间通电,因此使用环境受到很大限制。因为接触器的原理,是当接触器线圈通电后,线圈电流会产生磁场,产生的磁场使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吸引动铁芯,并带动交流接触器的触点动作,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两者是联动的;当线圈断电时,电磁吸力消失,衔铁在释放弹簧的作用下释放,使触点复原,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但是通常节能接触器,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当铁芯磁化后,要保持铁芯的磁性,就需要继续提供电流,节能效果会削弱很多,而采用磁保持的方式,释放触点时需加电源,一旦断电就无法释放,给接触器的运行带来事故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稳定、节能效果好的储能式交流接触器。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储能式交流接触器,包括电磁系统,电磁系统包括铁芯、线圈,还包括控制系统、电源检测模块、储能电容,所述的线圈为励磁线圈,控制系统包括微控制器、电源控制器、储能电容控制器,电源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源控制器、储能电容控制器连接,电源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励磁线圈连接,储能电容控制器与储能电容连接,储能电容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励磁线圈连接。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电源控制器包括控制励磁线圈吸合的吸合电路,吸合电路由可控硅与二极管串联构成,二极管的正极与可控硅连接,二极管的负极与励磁线圈连接。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储能控制器包括控制励磁线圈释放的释放电路,释放电路由MOS管、二极管、电阻串联构成,二极管正极分别与MOS管、储能电容连接,二极管负极与电阻连接。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电源检测模块包括信号采样电路,采样电路包括二极管、电阻、稳压管、电容,稳压管、电容并联构成的并联电路与电阻、二极管串联。上述结构采用智能控制系统组合,电源检测模块检测电源的情况,是通路或断路,电源检测模块将检测信号传输至微控制器,如果是通路,微控制器控制将信号传输至电源控制器,电源控制器对励磁线圈充电,从而磁化铁芯,吸合触点,吸合后停止供电,利用铁芯的剩磁保持吸合状态,同时电源经R9. D6整流后给储能电容ClO充电,吸合后电源控制器断电,储能电容充满后停止充电,一旦电源检测模块检测到断电信号,微控制器将信号传输至储能电容控制器,储能电容控制器控制储能电容放电,对励磁线圈进行反向充电,产生反向磁场,利用反向磁场对铁芯进行消磁处理,从而释放触点,由于在整个过程中,只需要在吸合的时候充一次电,其余的时间都无需充电,避免电能消耗,因此可以达到很好节能效果,这种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的控制糸统,由软件控制执行,避免了铁芯对于接触器执行的不稳定影响,可以保证接触器及时释放和吸合,保证铁芯磁化和消磁过程稳定,接触器运行时,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I为本实施例的原理框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具体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I可知,电源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源控制器、储能电容控制器连接,电源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励磁线圈连接,储能电容控制器与储能电容连接,储能电容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励磁线圈连接,当通电时电源控制器控制励磁线圈充电吸合的同时,储能电容控制器控制储能电容充电,励磁线圈吸合后,停止供电,靠剩磁保持吸合状态,当断电时,储能电容对励磁线圈进行消磁处理,从而达到释放的目的,整个过程中,只消耗一点点电能,节能效果非常明显。结合图2可知,电源输入经过保险丝FU,输入端连接电容Cl和压敏电阻Rl I,经过由电感LI和电容C3、C4组成的共模滤波电路,分成两路一路为电源部分,线路经过由电阻R2和电容C2组成的降压电路,再由整流桥Dl整流,输出直流经电容C5、C6滤波,再由稳压管D2稳压,输出正端电源经由电阻R3,和电容C7、C8滤波,然后供给微控制器Ul。正端接微控制器Ul的I脚,负端接8脚。另一路为信号采样部分,线路经过二极管D3半波整流,再由电阻R4、稳压管D4和电容C9组成的滤波、限幅电路,经过电阻R5再到三极管Ql的基极,Ql发射极对地,Ql通过输入采样信号输出电平控制微控制器Ul的3脚高低变化。信号采样部分作为电源检测模块。微控制器Ul的I脚接正电源,8脚接地。微控制器Ul的3脚、2脚和7脚分别连接上拉电阻R6、R14和R7到微控制器Ul的I脚正电源。微控制器Ul检测其3脚输入的采样信号,对2脚和7脚分别输出控制吸合电路和释放电路。吸合电路经由可控硅Q2、二极管D5串联组成。微控制器Ul收到电源开通信号,其7脚输出低电平有效,经过光耦U2和电阻RlO控制可控硅Q2开通,使交流接触器吸合。待交流接触器吸合后微控制器Ul的7脚输出翻转为高电平使可控硅Q2关断。R8连U2正端和正电源连接,R8起限流作用,二极管D5负端连接励磁线圈。释放电路由MOS管Q3、二极管D6、电阻R9组成,二极管D6正极分别与MOS管Q3、储能电容Cio连接,二极管D6负极与电阻R9连接。当光耦可控硅U3开通时Q3的G、S脚并联电阻Rll和电阻R12构成分压电路。电源输入交流接触器吸合的同时,电源经电阻R9接二极管D6负端给电容ClO充电储能。R13连U3正端和正电源连接,R13起限流作用。当微控制器Ul收到电源关断信号时,其2脚输出低电平有效,经过R13通过光耦U3和电阻 R12控制MOS管Q3开通,储能电容ClO放电给励磁线圈消磁,使交流接触器释放。权利要求1.一种储能式节能交流接触器,包括电磁系统,电磁系统包括铁芯、线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电源检测模块、储能电容,所述的线圈为励磁线圈,控制系统包括微控制器、电源控制器、储能电容控制器,电源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源控制器、储能电容控制器连接,电源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励磁线圈连接,储能电容控制器与储能电容连接,储能电容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励磁线圈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储能式节能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电源控制器包括控制励磁线圈吸合的吸合电路,吸合电路由可控硅与二极管串联构成,二极管的正极与可控硅连接,二极管的负极与励磁线圈连接。3.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储能式节能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储能控制器包括控制励磁线圈释放的释放电路,释放电路由MOS管、二极管、电阻串联构成,二极管正极分别与MOS管、储能电容连接,二极管负极与电阻连接。4.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储能式节能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电源检测模块包括信号采样电路,采样电路包括二极管、电阻、稳压管、电容,稳压管、电容并联构成的并联电路与电阻、二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储能式节能交流接触器,包括电磁系统,电磁系统包括铁芯、线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电源检测模块、储能电容,所述的线圈为励磁线圈,控制系统包括微控制器、电源控制器、储能电容控制器,电源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源控制器、储能电容控制器连接,电源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励磁线圈连接,储能电容控制器与储能电容连接,储能电容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励磁线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则坚张敏薛旭静
申请(专利权)人:华通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