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表自保磁型弹簧内置电磁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0508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6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表自保磁型弹簧内置电磁铁,包括铁框、上盖、固定铁心、横梁和可动铁心,所述铁框的一侧敞开,所述铁框底部放置有磁铁;所述磁铁上放置有固定铁心;所述固定铁心外套有绕制有铜线的线轴;所述线轴通过引线组与电源相连,并通过上盖固定在铁框内;所述线轴内装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固定铁心和可动铁心之间;所述可动铁心放置在线轴的中心并能沿线轴的轴向移动;所述可动铁心位于线轴外侧的一端上连有横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可动铁心与固定铁心之间的内置弹簧和电流的运动方向,能够实现控制触点的吸合和释放状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磁铁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表自保磁型弹簧内置电磁铁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网,如风电场和 太阳能收集器,在设计上无法满足成千上万家来自世界各地的能源提供商们波动不定、在数量上日益增加的供电需求。为适应未来的要求,需要对全世界的电网进行改建和升级换代,也就是必须向所谓的智慧电网发展。智慧电网是把电力市场上所有相关实体连接在一起的输电和配电网络。智能电网覆盖了从发电到最终用户用电的整个能源转换链。随着AMR/AMI应用获得突破,电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作为控制电表内部通断触点的元器件,如何实现电磁铁的吸合和释放,变成是满足该需求的最重要的技术环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表自保磁型弹簧内置电磁铁,通过可动铁心与固定铁心之间的内置弹簧和电流的运动方向,能够实现控制触点的吸合和释放状态。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表自保磁型弹簧内置电磁铁,包括铁框、上盖、固定铁心、横梁和可动铁心,所述铁框的一侧敞开,所述铁框底部放置有磁铁;所述磁铁上放置有固定铁心;所述固定铁心外套有绕制有铜线的线轴;所述线轴通过引线组与电源相连,并通过上盖固定在铁框内;所述线轴内装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固定铁心和可动铁心之间;所述可动铁心放置在线轴的中心并能沿线轴的轴向移动;所述可动铁心位于线轴外侧的一端上连有横梁。所述横梁放置在可动铁心的卡槽内。所述铜线以顺时针方向绕制在线轴上。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自保磁电磁铁,完全突破了弹簧必须外置的局限,突破了原有两个线包单独控制触电的局限,实现了一种电磁铁可控制产品两种形态的功能,减少了在使用过程中电磁铁频繁更换带来的误差影响,大幅度的减少材料和设备投资成本,满足了通过横梁带动机构件的运动,满足了测试稳定性的要求,产品除了可使用在传统的直流电上,也可直接适用于交流电上,给使用操作带来很大方便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A是本技术吸引时的电路流向图;图2B是本技术释放时的电路流向图;图3是本技术的电磁铁绕线及引线组的参考图;图4是本技术的吸合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释放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表自保磁电磁铁,如图I所示,包括铁框6、磁 铁5、固定铁心4、线轴I、上盖7、弹簧8、横梁9和可动铁心10,所述铁框6的一侧敞开,所述铁框6底部放置有磁铁5 ;所述磁铁5上放置有固定铁心4 ;所述固定铁心4外套有绕制有铜线2的线轴I ;所述线轴I通过引线组3与电源相连,并通过上盖7固定在铁框6内;所述线轴I内装有弹簧8,所述弹簧8位于可动铁心10与固定铁心4之间;所述可动铁心10放置在线轴I的中心并能沿线轴I的轴向移动。所述可动铁心10位于线轴I外侧的一端上连有横梁9 ;所述横梁9放置在可动铁心10的卡槽内。所述铜线2以顺时针方向绕制在线轴I上,本技术在吸引和释放时的电路流向如图2A和图2B所示,绕制有铜线的线轴与引线组如图3所示。本技术利用磁铁的磁性,在未通电的状况下,可动铁心与固定铁心保持吸合,由横梁带动实现机构件触点吸合;再利用输入电流的正负极向产生的磁场N极和S极,以及磁铁本身的N极和S极,结合磁铁本身的特性,同级相斥,异极相吸,使可动铁心与固定铁心吸合或释放,由横梁带动实现机构件的触点吸合或释放。本技术通过改变输入电流的方向,达到一个电磁铁可以满足两种吸合或释放动作测试需求的目的。如图4所示,通过白色引线接通电源“ + ”极,可动铁心与固定铁心达到吸合的状态。具体如下线轴铜线顺时针绕线,引线组中的白色引线接卷始,黑色引线接卷终;磁铁N极朝向铁框,S极朝向固定铁心。在白色引线接通电源正极时,线圈产生磁场,根据右手螺旋法则上盖部分为S极,铁框底部为N极;同时可动铁心顶部为S极,底部为N极,而固定铁心由于磁铁的作用小端面部为S极,大端面部为N极,根据磁场同级相斥,异极相吸原则,又由于弹簧被压缩,故可动铁心与固定铁心此时将被吸合,带动横梁,同时使得机构件触点吸口 ο如图5所示,通过白色引线接通电源极,可动铁心与固定铁心达到释放的状态。具体如下线轴铜线顺时针绕线,引线组中的白色引线接卷始,黑色引线接卷终;磁铁N极朝向铁框,S极朝向固定铁心。在白色引线接通电源极时,线圈产生磁场,根据右手螺旋法则上盖部分为N极,铁框底部为S极;同时可动铁心顶部为N极,底部为S极,而固定铁心由于磁铁的作用小端面部为S极,大端面部为N极,根据磁场同级相斥,异极相吸原则,由于此时可动铁心与固定铁心端面极性相反,又由于内置弹簧的复归,促使可动铁心和固定铁心分离,故可动铁心与固定铁心此时将被释放,带动横梁,同时使得机构件触点分离。不难发现,本技术提供的自保磁电磁铁,完全突破了弹簧必须外置的局限,突破了原有两个线包单独控制触电的局限,实现了一种电磁铁可控制产品两种形态的功能,减少了在使用过程中电磁铁频繁更换带来的误差影响,大幅度的减少材料和设备投资成本,满足了通过横梁带动机构件的运动,满足了测试稳定性的要求,产品除了可使用在传统的直流电上,也可直接适用于交流电上,给使用操作带来很大方便性。·权利要求1.一种电表自保磁型弹簧内置电磁铁,包括铁框(6)、上盖(7)、固定铁心(4)、横梁(9)和可动铁心(10),所述铁框(6)的一侧敞开,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框(6)底部放置有磁铁(5 );所述磁铁(5 )上放置有固定铁心(4);所述固定铁心(4)外套有绕制有铜线(2 )的线轴(I);所述线轴(I)通过引线组(3)与电源相连,并通过上盖(7)固定在铁框(6)内;所述线轴(I)内装有弹簧(8),所述弹簧(8)位于所述固定铁心(4)和可动铁心(10)之间;所述可动铁心(10)放置在线轴(I)的中心并能沿线轴(I)的轴向移动;所述可动铁心(10)位于线轴(I)外侧的一端上连有横梁(9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表自保磁型弹簧内置电磁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9)放置在可动铁心(10)的卡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表自保磁型弹簧内置电磁铁,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线(2)以顺时针方向绕制在线轴(I)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表自保磁型弹簧内置电磁铁,包括铁框、上盖、固定铁心、横梁和可动铁心,所述铁框的一侧敞开,所述铁框底部放置有磁铁;所述磁铁上放置有固定铁心;所述固定铁心外套有绕制有铜线的线轴;所述线轴通过引线组与电源相连,并通过上盖固定在铁框内;所述线轴内装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固定铁心和可动铁心之间;所述可动铁心放置在线轴的中心并能沿线轴的轴向移动;所述可动铁心位于线轴外侧的一端上连有横梁。本技术通过可动铁心与固定铁心之间的内置弹簧和电流的运动方向,能够实现控制触点的吸合和释放状态。文档编号H01H3/28GK202695180SQ20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表自保磁型弹簧内置电磁铁,包括铁框(6)、上盖(7)、固定铁心(4)、横梁(9)和可动铁心(10),所述铁框(6)的一侧敞开,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框(6)底部放置有磁铁(5);所述磁铁(5)上放置有固定铁心(4);所述固定铁心(4)外套有绕制有铜线(2)的线轴(1);所述线轴(1)通过引线组(3)与电源相连,并通过上盖(7)固定在铁框(6)内;所述线轴(1)内装有弹簧(8),所述弹簧(8)位于所述固定铁心(4)和可动铁心(10)之间;所述可动铁心(10)放置在线轴(1)的中心并能沿线轴(1)的轴向移动;所述可动铁心(10)位于线轴(1)外侧的一端上连有横梁(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剑俊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兴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