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耐高压双层绝缘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0197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6 12:58
一种薄壁耐高压双层绝缘电缆,属于电线电缆技术领域。包括导体和依次结合在导体外的内绝缘层以及外绝缘层,所述的导体为直径为0.1-0.3㎜的镀锡铜丝,所述的内绝缘层为交联聚烯烃,而所述的外绝缘层为聚偏氟乙烯。优点:具有内绝缘层与导体之间以及内、外绝缘层之间的良好的结合效果,由于内、外绝缘层分别由交联聚烯烃和聚偏氟乙烯充任,因此具有优异的耐化学腐蚀性、耐高温、耐氧化、而候、耐紫外线辐射等长处,已有技术可减小内、外绝缘层的厚度而藉以减轻重量并节约布线空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线电缆
,具体涉及一种薄壁耐高压双层绝缘电缆,适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及电机。
技术介绍
以轨道交通范畴的地铁为例,由于地铁车辆在空间和自重等方面有着严格的限制,加之车辆电气控制线路较普通铁路要多得多,为了减轻成束电线电缆的重量和节约敷设电线电缆时所占空间,因此普遍采用高性能薄壁绝缘电缆。又,随着汽车业及电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电子控制技术被普遍使用,再加上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以及排放清洁性(即环保性)等要求越来越高,汽车上的电气配置功能日益增多,相应地,连接电 气配置的线缆也增多。就汽车而言,据相关资料报道,我国至2010年汽车产量已达1800万辆,一辆高档轿车平均用线材为2500m。因此如何使应用于轨道交通和汽车以及电机的电线电缆在耐油腐蚀、耐磨损和耐高压与减小外径并节约布线之间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成了线缆开发部门和生产厂商共同关注的技术问题。已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柔软的PVC作为内绝缘层并且将交联PVC作为外绝缘层,这种双层绝缘电缆的欠缺在于工作电容和衰减大。然而如果采用高密度聚乙烯作为内绝缘层并且采用半硬阻燃PVC作为外绝缘层,那么会出现内、外绝缘层之间难以粘结、界面粗糙和外径波动的问题。鉴上,有必要对其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基于该前提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改善内外绝缘层之间的彼此的结合效果、有利于增进与导体的结合效果、有益于保障理想的耐化学腐蚀性和耐高温以及耐高压效果的薄壁耐高压双层绝缘电缆。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薄壁耐高压双层绝缘电缆,包括导体和依次结合在导体外的内绝缘层以及外绝缘层,所述的导体为直径为O. 1-0. 3 mm的镀锡铜丝,所述的内绝缘层为交联聚烯烃,而所述的外绝缘层为聚偏氟乙烯。本技术所述的内、外绝缘层的厚度彼此相等。本技术所述的内绝缘层的厚度比所述的外绝缘层的厚度厚。本技术所述的内绝缘层的厚度比所述的外绝缘层的厚度薄。本技术所述的内绝缘层的厚度为O. 05-0. 15 mm,所述的外绝缘层的厚度为O.05-0. 15 mm。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内绝缘层与导体之间以及内、外绝缘层之间的良好的结合效果,由于内、外绝缘层分别由交联聚烯烃和聚偏氟乙烯充任,因此具有优异的耐化学腐蚀性、耐高温、耐氧化、而候、耐紫外线辐射等长处,并且相对于已有技术可减小内、外绝缘层的厚度而藉以减轻重量并节约布线空间。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 :请见图1,给出的导体I由复数根直径为O. 1-0. 3 mm的镀锡铜丝绞合构成,在导体I外结合有由交联聚烯烃充任的内绝缘层2,在内绝缘层2外结合有由聚偏氟乙烯充任的外绝缘层3。在本实施例中,内、外绝缘层2、3的厚度相同,但也可以使内绝缘层2的厚度比外绝缘层3的厚度厚,反之亦然,在本实施例中,内、外绝缘层2、3的厚度均为O. 8 mm。实施例2:仅将内绝缘层2的厚度改为O. 45 mm,而外绝缘层3的厚度改为O. 05 mm,其余均同对实施例I的描述。实施例3:仅将内绝缘层2的厚度改为O. 08 mm,而外绝缘层3的厚度改为O. 10 mm,其余均同对实施例I的描述。实施例4 仅将内绝缘层2的厚度改为O. 15 mm,而外绝缘层3的厚度改为O. 05 mm,其余均同对实施例I的描述。实施例5 仅将内绝缘层2的厚度改为O. 05 mm,而外绝缘层3的厚度改为O. 15 mm,其余均同对实施例I的描述。上述实施例得到的薄壁耐高压双层绝缘电缆具有以下归纳的技术效果I、通过采用轻压缩绞合导体,即采用多根镀锡铜丝绞合而成的导体结构,以体现柔软性和稳定性,为薄壁绝缘的挤出做铺垫,确保绝缘无缺陷、无击穿;2、选择交联聚烯烃作为内绝缘层2、聚偏氟乙烯作为外绝缘层3,其化学结构中以氟一碳化合键结合,这种具有短键性质的结构与氢离子形成最稳定最牢固的结合,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耐高温性、耐氧化性、耐候性、耐射线辐射性能、加工性及抗疲劳和蠕变性,且在极端严酷与恶劣的环境中有很高的抗褪色性与抗紫外线性能;3、采用双层共挤的挤出方式,可以避免由于两次挤出分开进行时内绝缘层2的表面受到污染和损伤等问题的出现,使内、外绝缘层2、3之间(或两种颜色)紧密结合,保证双层绝缘的同心度,杜绝了绝缘层电场强度分布不均匀现象的产生;4、绝缘附着力在10N-40N之间,保证了装配时顺利脱皮;5、弯曲及耐压性能优异,经直径大于本技术的电缆3倍O. D.绕棒卷绕后,表面无裂纹,卷绕后耐压2. 5kV/lmin,绝缘无击穿;6、与已有技术相比更柔软,重量更轻,具有优异的抗疲劳性和耐高压等性能。权利要求1.一种薄壁耐高压双层绝缘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I)和依次结合在导体(I)外的内绝缘层(2)以及外绝缘层(3),所述的导体(I)为直径为O. 1-0. 3 IM的镀锡铜丝,所述的内绝缘层(2)为交联聚烯烃,而所述的外绝缘层(3)为聚偏氟乙烯。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薄壁耐高压双层绝缘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外绝缘层(2、3)的厚度彼此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薄壁耐高压 双层绝缘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绝缘层(2)的厚度比所述的外绝缘层(3)的厚度厚。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薄壁耐高压双层绝缘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绝缘层(2)的厚度比所述的外绝缘层(3)的厚度薄。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薄壁耐高压双层绝缘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绝缘层(2)的厚度为O. 05-0. 15 mm,所述的外绝缘层(3)的厚度为O. 05-0. 15 mm。专利摘要一种薄壁耐高压双层绝缘电缆,属于电线电缆
包括导体和依次结合在导体外的内绝缘层以及外绝缘层,所述的导体为直径为0.1-0.3㎜的镀锡铜丝,所述的内绝缘层为交联聚烯烃,而所述的外绝缘层为聚偏氟乙烯。优点具有内绝缘层与导体之间以及内、外绝缘层之间的良好的结合效果,由于内、外绝缘层分别由交联聚烯烃和聚偏氟乙烯充任,因此具有优异的耐化学腐蚀性、耐高温、耐氧化、而候、耐紫外线辐射等长处,已有技术可减小内、外绝缘层的厚度而藉以减轻重量并节约布线空间。文档编号H01B1/02GK202694869SQ201220304359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7日专利技术者郭玉双, 邱建华, 李东琦, 蓝风华 申请人:苏州科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壁耐高压双层绝缘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1)和依次结合在导体(1)外的内绝缘层(2)以及外绝缘层(3),所述的导体(1)为直径为0.1?0.3㎜的镀锡铜丝,所述的内绝缘层(2)为交联聚烯烃,而所述的外绝缘层(3)为聚偏氟乙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玉双邱建华李东琦蓝风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