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轨分道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59847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6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轨分道转换装置,包括进物轨道、支轨道一、支轨道二,支轨道一上方设有分道板、连轴,分道板与连轴转动连接,进物轨道前端设有进物感应器、上方设有由气缸控制元件控制的气缸,分道板上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上、下端分别与分道板、气缸相连,连接杆上端还与一信号接收器相连,支轨道一的一侧设有后端感应器,进物感应器、信号接收器、后端感应器均与信号处理元件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以往空轨分道转换装置所适用的场合,具有能保证准确性、实现自动化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生产中,常常会用到空轨输送系统来进行流水线作业,此系统中空中轨道是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正常生产中会有多条轨道共同工作,而轨道之间会有交涉,为了避免交涉就需要有换道装置,使输送物在被输送过程中出现干涉时能转换一条轨道进行输送,从而避免相撞、滞留、轨道超载等情况的出现。现有的换道装置,依赖工人来进行人工判断是否会出现干涉,然后进行换道操作,一者较为耗费工人的劳动时间,二者人工判断难免会有失误,无法保证准确性,容易因换道错误而出现事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198870A,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专利技术的名称为伺服分 道装置,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伺服分道装置,其包括处在输送带上的输送分道导板,并由输送分道导板将其所在的输送带区域分割成多个输送分道;在输送分道导板之前还设有后部可左右摆动以与各输送分道逐个对接的输送通道;输送通道由多节依次相接的输送通道段构成,其第一输送通道段还为可前后位移的输送通道段;其还设有驱动所述左右位移的第一伺服驱动装置以及驱动所述前后位移的第二伺服驱动装置、可左右位移的活动梁,第一伺服驱动装置与活动梁连接,驱动所述活动梁横向位移;输送通道的后部安装架安装在活动梁上,其中第一输送通道段的安装架可前后位移地安装在所述活动梁上。其不足之处仍是若将该种分道结构用于空轨换道,仍依赖人工判断再进行分道,耗费工人的劳动时间且不能保证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换道装置耗费工人的劳动时间且不能保证准确性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无需耗费人工且能保证换道准确性的分道转换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空轨分道转换装置,包括进物轨道、支轨道一、支轨道二,所述的支轨道一的前端、支轨道二的前端均与进物轨道的后端连通,所述的支轨道一、支轨道二上方设有分道板、连轴,所述的分道板一端与连轴转动连接,另一端位于进物轨道的一侧边上方,所述的进物轨道前端设有进物感应器,所述的进物轨道上方设有由气缸控制元件控制的气缸,所述的分道板上设有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下端与分道板相连,所述的连接杆上端与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所述的连接杆上端还与一信号接收器相连,所述的支轨道一的一侧设有后端感应器,所述的进物感应器、信号接收器、后端感应器均与控制气缸控制元件的信号处理元件相连。进物感应器用于感应进物轨道前端是否有输送物进入,后端感应器用于感应支轨道上是否有输送物,信号接收器用于感应连接杆上端的位置情况从而判断与连接杆相连的分道板的位置情况以确定当前是使用轨道一输送还是使用轨道二输送。当本技术工作时,信号处理元件从进物感应器、信号接收器、后端感应器得到输入信号并进行处理,再给气缸控制元件一个输出信号来控制气缸的前端给气或后端给气,以达到带动分道板转动换道的效果,实现了自动化的判断和分道。作为优选,所述的进物轨道上方设有气缸固定架、与气缸固定架固联的信号固定板,所述的信号接收器上端与信号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的信号接收器下端设有连板,所述的连板一端与信号接收器相连,所述的连板另一端与连接杆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的信号接收器是旋转传感器。当分道板换道时,连接杆的上端位置发生了变化,而通过连板与连接杆上端相连的信号接收器发生旋转,可得到轨道已换道的信号。作为优选,所述的气缸控制元件包括与气缸前、后端分别相连的两根气管,所述的的气管与气泵、电磁阀相连,所述的的后端感应器与气管相连。气缸控制元件可控制供气、停气,气泵作为提供压缩空气的气源,电磁阀起到换向给气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的信号处理元件是单片机。单片机可根据设定的程序进行信号接收、处理、输出的工作。作为优选,所述的进物轨道的后端的两侧设有弹性的限位块,所述的两块限位块与进物轨道两侧边贴合。防止分道板转动过度,避免损坏。作为优选,所述的进物感应器是光电信号接收器。光电信号接收器能根据光通量的变化等来感应轨道前端是否有输送物进入。因此,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能接收各轨道上输送物的信号及分道板所在位置的信号给出是否换道的输出信号,保证准确性;(2)能实现自动化,无需人工操作。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中进物轨道I、支轨道一 2、支轨道二 3、分道板4、连轴5、进物感应器6、气缸7、连接杆8、信号接收器9、后端感应器10、单片机11、气缸固定架12、信号固定板13、气缸控制元件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I所示的一种空轨分道转换装置,包括进物轨道I、支轨道一 2、支轨道二 3,所述的支轨道一 2的前端、支轨道二 3的前端均与进物轨道I的后端连通,所述的支轨道一2、支轨道二 3上方设有分道板4、连轴5,所述的分道板4 一端与连轴5转动连接,另一端位于进物轨道I的一侧边上方,所述的进物轨道I前端设有进物感应器6,所述的进物轨道I上方设有由气缸控制元件14控制的气缸7,所述的分道板4上设有连接杆8,所述的连接杆8下端与分道板4相连,所述的连接杆8上端与气缸7的活塞杆相连,所述的连接杆8上端还与一信号接收器9相连,所述的支轨道一 2的一侧设有后端感应器10,所述的进物感应器6、信号接收器9、后端感应器10均与控制气缸控制元件14的信号处理元件相连。进物感应器6用于感应进物轨道I前端是否有输送物进入,后端感应器10用于感应支轨道上是否有输送物,信号接收器9用于感应连接杆8上端的位置情况从而判断与连接杆8相连的分道板4的位置情况一确定当前是使用轨道一输送还是使用轨道二输送。所述的进物轨道I上方设有气缸固定架12、与气缸固定架12固联的信号固定板13,所述的信号接收器9上端与信号固定板13转动连接,所述的信号接收器下端设有连板,所述的连板一端与信号接收器相连,所述的连板另一端与连接杆8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的信号接收器9是旋转传感器。当分道板4转动换道时,连接杆8的上端位置发生了变化,而通过连板与连接杆8上端相连的信号接收器9发生旋转,可得到轨道换道的的信号。所述的气缸控制元件14包括与气缸7前、后端分别相连的两根气管,所述的的气管与气泵、电磁阀相连,所述的的后端感应器10与气管相连。气缸控制元件14可控制供气、停气,气泵作为提供压缩空气的气源,电磁阀起到换向给气的作用。所述的信号处理元件是单片机11。单片机11可根据设定的程序进行信号接收、处理、输出的工作。所述的进物轨道I的后端的两侧设有弹性的限位块,所述的两块限位块与进物轨道两侧边贴合。防止分道板4转动过度,避免损坏。所述的进物感应器6是光电信号接收器9。光电信号接收器9能根据光通量的变化等来感应轨道前端是否有输送物进入。当本技术工作时,若后端感应器10感应到支轨道一 2上并无输送物,则将此 信号输送给单片机11,此时不论进物感应器6是否感应到进物轨道I上有输送物,单片机11均对气缸控制元件14 一个保持原状的信号,因此气缸7不会充气,分道板4维持原位置,此时从进物轨道I进入的输送物会进入支轨道一 2进行输送。而当后端感应器10感应到支轨道一 2上有输送物正在输送时,此时进物感应器6也感应到进物轨道I有输送物进入,单片机11接收到信号之后,启动气缸控制元件14,对气缸7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轨分道转换装置,包括进物轨道(1)、支轨道一(2)、支轨道二(3),所述的支轨道一(2)的前端、支轨道二(3)的前端均与进物轨道(1)的后端连通,其特征是,所述的支轨道一(2)、支轨道二(3)上方设有分道板(4)、连轴(5),所述的分道板(4)一端与连轴(5)转动连接,另一端位于进物轨道(1)的一侧边上方,所述的进物轨道(1)前端设有进物感应器(6),所述的进物轨道(1)上方设有由气缸控制元件(14)控制的气缸(7),所述的分道板(4)上设有连接杆(8),所述的连接杆(8)下端与分道板(4)相连,所述的连接杆(8)上端与气缸(7)的活塞杆相连,所述的连接杆(8)上端还与一信号接收器(9)相连,所述的支轨道一(2)的一侧设有后端感应器(10),所述的进物感应器(6)、信号接收器(9)、后端感应器(10)均与控制气缸控制元件(14)的信号处理元件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文彬武松顾伟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刚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