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带连铸用壁面压迫型布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5838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薄带连铸用壁面压迫型布流装置,连接中间包;其包括,水口,其形状为直筒型;抑湍槽,连接于水口下端,其为一箱体结构,上端板开有连通水口的连接通孔,上端板沿长度方向开有若干供溢流的冒出孔;布流器,其为一上端开口的箱体,下部两侧开有供钢水流出的吐出孔或狭缝,所述的抑湍槽插设于布流器箱体结构内,抑湍槽与布流器内壁保持一定间隙,使从抑湍槽溢流钢水进入布流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钢液流平稳分布到溶池中,同时改变布流器的底部出钢方式,使得后续轧制的过程形成纵裂等缺陷的机会减少;实现溶池中温度的均匀合理分布,减少钢液在布流器和侧封板等位置的结冷钢机会;还将减少过渡包机构;减少耐火材料的消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双辊薄带连铸领域,特别涉及薄带连铸用壁面压迫型 布流装置。
技术介绍
双辊薄带连铸是以两个相反方向旋转的浇注辊为结晶器,将液态金属直接生产成厚度小于10mm薄带钢的生长工艺。与传统薄带生产工艺相比, 该技术具有縮短工艺流程、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和改善带坯力学性能 等优势,因此该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近终形连铸技术之一。薄带连铸过程是一个与传统连铸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铸轧过程。它的 主要工艺是将钢液注入到中间包后,通过水口将钢液分配到布流器内,再 由布流器注入到两个水冷结晶辊与侧封板围成的溶池内,钢液在两个结晶 辊的表面逐渐凝固形成坯壳,在两个结晶辊连线附近完全凝固后,通过两 个辊的反向转动发生轧制作用,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和宽度的致密金属带。合理的布流系统对于双辊薄带连铸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因 为布流系统直接影响到薄带产品的质量,据文献报道,溶池液面波动幅度 超过土2mm时,带坯就会出现纵向裂纹;但溶池液面流体区域过于平静, 又不利于溶池上部钢液的更新,容易造成液面结壳,因此如何保持二者之 间的平衡是浇注出合格薄带的前提条件。美国专利第6073680、 5857514、 6125917、 6012508号等所公开的分 配器,它位于中间包的下方,形如小的中间包。由中间包流入的钢液通过 另一端的一条窄缝流入到下方的布流器内,该布流器的端部均为直角形, 且端部无布流孔。这样的布流器形式有如下不足1. 结构较多,增加了设备的额外运输环节;2. 中间过渡包的增加将会增加其安装难度,在起降时需要配备另外的机3.由于钢液直接通过窄缝落入到下方的布流器中,过大的落差引起的布 流器内部的波动也较大,没有平湍的作用;日本专利JP1317658公布了一种布流器,在布流器的底部平铺一块多 孔耐火材料板,钢液通过中间包的水口流出后,首先到达多孔耐火材料板 上,多孔材料板具有较好的平湍作用,而后钢液通过小孔流入布流器底部, 通过小孔流出至钢液溶池中。该专利的主要不足是1、 尽管多孔耐火材料板具有很好的平湍作用,但是在大流量、高拉速的浇注条件下,布流器由于耐火材料板的通钢量有限,容易发生外溢;2、 多孔耐火材料板通过微孔来输送钢水,遇到钢液中的微小颗粒夹 杂物,将形成堵塞,逐渐影响钢液的通过量;3、 多孔耐火材料板能否合适的通过钢水尚需验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薄带连铸用壁面压迫型布流装置,实 现钢液流能够平稳的分布到两个结晶辊之间的溶池中,同时改变布流器的 底部出钢方式,使得后续轧制的过程形成纵裂等缺陷的机会减少;实现溶 池中温度的均匀合理分布,减少钢液在布流器和侧封板等位置的结冷钢机 会。采用新型的布流方案还将减少过渡包机构,减少设备的运输和准备等 环节,为布流器的安装提供更大的余地;新的布流器系统还将减少耐火材 料的消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薄带连铸用壁面压迫型布流装置,连接中间包;其包括,水口,其形 状为直筒型;抑湍槽,连接于水口下端,其为一箱体结构,上端板开有连 通水口的连接通?L,上端板沿长度方向开有若干供溢流的冒出孔;布流器, 其为一上端开口的箱体,下部两侧开有供钢水流出的吐出孔或狭缝,所述 的抑湍槽插设于布流器箱体结构内,抑湍槽与布流器内壁保持一定间隙, 使从抑湍槽溢流钢水进入布流器。又,所述的抑湍槽内腔下部侧壁为斜面。另外,本技术所述的抑湍槽内腔底部对应水口处设缓冲块。抑湍槽用以将水口流出的高速金属液流封闭在内,仅通过上端板冒出 孔流出;抑湍槽四周与布流器留有一定的间隙,用以通过钢水,布流器插 入到钢水溶池中一定距离,同时布流器与结晶辊之间保持一定的宽度,以 使钢水能顺利的在溶池中更新,结晶辊之间反方向转动,轧制凝固的钢水 形成薄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中间包中的钢液通过水口注入到抑湍槽中,钢水 在抑湍槽中混合充分后,通过上端板之间的冒出孔流出,然后钢水沿着抑 湍槽和布流器之间的空隙向下流,到达底部后从布流器的吐出孔流出,形 成金属溶池;由于水口内部的金属液流量非常大,所以从抑湍槽的冒口中 溢出时的流量也非常大,而抑湍槽与布流器内腔之间的空隙保持在一定的 宽度,这样钢液在大量的涌出口,将在布流器的内部形成液位,而此液位 也将覆盖整个抑湍槽,至此,使得钢液的湍动仅在抑湍槽上部进行,对底 部布流器吐出孔的影响很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 机构简单,省去了过渡包的环节,节约了工序和耐火材料;(2) 由于钢液在抑湍槽中进行了充分的混合和充满,避免了温度和 钢液成分的偏析;(3) 由于钢液的湍动大部分都在抑湍槽内部进行,从冒口流出的钢 液动能大大减小,加之抑湍槽与布流器内腔之间的缝隙有限,钢液将在布 流器内部形成较高的液位,所以上部的湍动作用对底部布流器吐出孔的影 响将非常小;(4) 抑湍槽与水口固定在一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步骤简单,安装方便;(5) 抑湍槽与水口可同时起降,使得布流器内盛钢量可调,增加了 机构的灵活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立体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4为图3的A-A剖面图; 图5为图3的B-B剖面图; 图6为本技术抑湍槽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 图6,本技术薄带连铸用壁面压迫型布流装置,连接中 间包;其包括,水口 1,其形状为直筒型;抑湍槽2,连接于水口 l下端, 其为一箱体结构,上端板21开有连通水口 1的连接通孔211,上端板21 沿长度方向开有若干供溢流的冒出孔212,抑湍槽2内腔下部侧壁22为斜 面,底部23对应水口处设缓冲块231;布流器3,其为一上端开口的箱体, 下部两侧开有供钢水流出的吐出孔31或狭缝,所述的抑湍槽2插设于布 流器3箱体结构内,抑湍槽2与布流器3内壁保持一定间隙,使从抑湍槽 2溢流钢水进入布流器3。钢水通过钢包进入中间包,并通过水口 1流入抑湍槽2,钢水再从抑 湍槽2上端板21的冒出孔211溢流出,进入布流器3,布流器3插入到钢 水溶池4中一定距离,同时布流器3与结晶辊5之间保持一定的宽度,以 使钢水能顺利的在溶池中更新,结晶辊5之间反方向转动,轧制凝固的钢 水形成薄带。权利要求1.薄带连铸用壁面压迫型布流装置,连接中间包;其特征是,包括,水口,其形状为直筒型;抑湍槽,连接于水口下端,其为一箱体结构,上端板开有连通水口的连接通孔,上端板沿长度方向开有若干供溢流的冒出孔;布流器,其为一上端开口的箱体,下部两侧开有供钢水流出的吐出孔或狭缝,所述的抑湍槽插设于布流器箱体结构内,抑湍槽与布流器内壁保持一定间隙,使从抑湍槽溢流钢水进入布流器。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带连铸用壁面压迫型布流装置,其特征是,所 述的抑湍槽内腔下部侧壁为斜面。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带连铸用壁面压迫型布流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的抑湍槽内腔底部对应水口处设缓冲块。专利摘要薄带连铸用壁面压迫型布流装置,连接中间包;其包括,水口,其形状为直筒型;抑湍槽,连接于水口下端,其为一箱体结构,上端板开有连通水口的连接通孔,上端板沿长度方向开有若干供溢流的冒出孔;布流器,其为一上端开口的箱体,下部两侧开有供钢水流出的吐出孔或狭缝,所述的抑湍槽插设于布流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薄带连铸用壁面压迫型布流装置,连接中间包;其特征是,包括, 水口,其形状为直筒型; 抑湍槽,连接于水口下端,其为一箱体结构,上端板开有连通水口的连接通孔,上端板沿长度方向开有若干供溢流的冒出孔; 布流器,其为一上端开口的箱体,下部两侧开有供钢水流出的吐出孔或狭缝,所述的抑湍槽插设于布流器箱体结构内,抑湍槽与布流器内壁保持一定间隙,使从抑湍槽溢流钢水进入布流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三兵樊俊飞叶长宏赵顺利方园于艳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