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56218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气调节器包括:本体,其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并且形成有空间,排出主体,其配置在上述空间内;在排出主体形成有开口部和空气排出口,其中,上述开口部形成有排出空间,上述空气排出口引导空气从开口部的周围向排出空间排出;排出主体包括:第一主体,其形成有排出空间;第二主体,其与第一主体一同形成空气排出口,并且引导从本体吹送的空气向空气排出口分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使排出主体看起来简洁且可清洁地维持排出空间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调节器,特别地涉及形成有空气排出口的空气调节器。
技术介绍
通常,空气调节器从空气吸入口吸入空气来改变温度、湿度以及清洁度等之后,通过空气排出口向室内排出,从而营造舒适的室内环境。空气调节器可在内部设置热交换器和送风机,其中,热交换器使制冷剂和空气进行热交换,送风机用于吸入空气来向热交换器吹送之后向外部排出。空气调节器可根据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出口的形状、开口方向及数量等,在室内形成多种气流。·进来,为了提高安全性、实现高档化,趋向是尽可能防止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出口部向外部暴露,同时尽可能向广大面积排出空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提供一种可广阔分散地排出空气,并可清洁地维持排出主体的空气调节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包括本体,其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并且形成有空间,排出主体,其配置在上述空间内;在上述排出主体形成排出空间和空气排出口,其中,上述空气排出口引导空气向上述排出空间排出;上述排出主体包括第一主体,其形成有上述排出空间,第二主体,其与上述第一主体一同形成上述空气排出口,并且将从上述本体吹送的空气引向上述空气排出口。上述空气排出口的截面形状可以是闭环形状。上述第一主体可暴露在上述空气调节器的外部。上述本体可包括排出主体外壳,上述排出主体外壳保护上述排出主体,并且在该排出主体外壳的内部形成有上述空间。上述排出主体外壳可包围上述排出主体的左侧、右侧以及上侧。在上述排出主体外壳和上述排出主体之间可形成有空气引导流路。上述排出主体外壳能够可旋转地支撑上述排出主体。上述本体可包括送风机,该送风机向上侧吹送空气;在上述排出主体外壳的底面可形成有吸入口 ;上述吸入口可与送风机相连通。上述本体包括后面板,前面板,其设在上述后面板的前方,热交换器,其设在上述后面板和前面板之间,送风机,其向上述空间吹送经由上述热交换器的空气;上述排出主体外壳可位于上述后面板上侧和前面板上侧。上述第一主体上可形成有后扩张部,该后扩张部与上述第二主体一同形成上述空气排出口 ;上述第二主体的前端和上述排出空间的中心轴之间的最短距离,可比上述后扩张部的前端和上述排出空间的中心轴之间的最短距离更短。上述本体可包括送风机,该送风机吸入空气来向上述空间吹送;上述送风机的旋转轴可与上述排出主体的中心轴平行。在上述排出主体上可隔开形成使空气流入的多个空气流入口。上述多个空气流入口可包括上部空气流入口,其形成在上述排出主体的外周上部,下部空气流入口,其形成在上述排出主体的外周下部。上述本体可包括排出主体外壳,该排出主体外壳包围上述排出主体;在上述排出主体外壳和上述排出主体之间可形成有空气引导流路,该空气引导流路将空气引向上述上部空气流入口。 上述排出主体能够将上述多个空气流入口作为中心轴进行旋转。在上述排出主体形成有与上述空气排出口相连通的空气分散流路以及使空气向上述空气分散流路流入的至少一个空气流入口 ;在上述本体和排出主体之间可形成有空气 引导流路,该空气引导流路将空气引向上述至少一个空气流入口。可经由上述排出空间能看到上述空气排出口的前端。上述空气调节器可包括发光机构,该发光机构在上述排出空间的外周位置上以闭环形状发光。上述空气调节器可包括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使上述排出主体进行旋转。上述空气调节器可包括发光机构,该发光机构向上述排出主体照射光。技术的效果本技术具有可使排出主体看起来简洁且可清洁地维持排出主体的排出空间的优点。另外,具有排出主体借助排出主体外壳来得到保护,由此可防止排出主体损伤的优点。另外,具有排出主体旋转的同时可使空气形成立体气流的优点。另外,具有可使空气调节器的前后方向厚度最小化的优点。另外,具有可使空气向整体空气排出口分散,而且可使空气向排出空间的特定区域集中的现象最小化的优点。另外,具有发光机构可向外部告知空气调节器的空气排出区域,而且可使排出主体的空气排出及排出主体的立体排出实现可视化的优点。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的一个实施例的排出主体与本体分离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的一个实施例的横向剖视图。图6是示出了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空气排出单元的立体图。图7是图6所示的空气排出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示出了图6所示的空气排出单元的纵向剖视图。图9是图6所示的空气排出单元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图10是放大示出了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发光机构的纵向剖视图。图11是示出了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发光机构的主视图。图12是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排出主体向前方排出空气时的立体图。图13是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排出主体向前方右侧排出空气时的立体图。图14是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排出主体向前方左侧排出空气时的立体图。图15是图12所示的空气排出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16是图12所示的空气排出单元的纵向剖视图。图17是图12所示的空气排出单元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图18是图12所示的空气排出单元的正剖视图。图19是图12所示的空气排出单元的仰视图。图20a至图20c是图12至图14所示的排出主体在旋转时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的一个实施例的排出主体与本体分离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的一个实施例的横向剖视图。本技术的空气调节器包括本体4,其形成有空气吸入口 2,并且形成有空间3;排出主体5,其配置在空间3。空气可从空气吸入口 2吸入而经由本体4之后,通过排出主体5向外部排出。空间3可形成为贯通本体4。空间3可向前后方向形成在本体4上。空间3可形成为其前表面和后表面中的至少一面被堵塞。空间3能形成为前表面开放而后表面堵塞。空间3能形成为前表面堵塞而后表面开放。空间3能形成为前表面和后表面开放。空间3可成为用于容纳排出主体5的排出主体容纳空间,并且可发挥将空气引向排出主体5的空气弓I导流路的功能。本体4可形成空气调节器的外观,且可保护排出主体5。本体4可将空气引向排出主体5。本体4可形成为上下方向纵长的长方体形状。排出主体5上可形成有排出空间G和空气排出口 L,该空气排出口 L引导空气向排出空间G排出。排出主体5能以定位的方式设在本体4上,也能可旋转地设在本体4上,或可移动地设在本体4上。排出主体5可包括内部形成有排出空间G的开口部。排出空间G可以是空的空间。空气排出口L可引导空气从开口部的周围向排出空间G排出。空气排出口L可形成为可向开口部的前端和后端之间排出空气,并且空气排出口 L可形成在开口部的大致中央位置。开口部可形成为贯通排出主体5。开口部能够以前后方向贯通排出主体5地进行开口。开口部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中的至少一面可开放。在开口部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开放的情况下,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其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并且形成有空间,排出主体,其配置在上述空间内;在上述排出主体形成有排出空间和空气排出口,其中,上述空气排出口引导空气向上述排出空间排出;上述排出主体包括:第一主体,其形成有上述排出空间,第二主体,其与上述第一主体一同形成上述空气排出口,并且将从上述本体吹送的空气引向上述空气排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柱协金正勋黄舜哲孙相赫孙珉洙宋星宇林栽用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