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门用支撑结构,具有上加强板(10)和下加强板(20)以及架设在上加强板(10)和下加强板(20)之间的多个支撑件(30),其中下加强板(20)水平设置,上加强板(10)呈与下加强板(20)具有一定角度α夹角倾斜设置,支撑件(30)焊接在上加强板(10)和下加强板(20)之间。该上加强板(10)的预定位置形成有凸台或凹台结构(13),凸台或凹台结构(13)的焊接面(14)距离下加强板(20)的距离相同。由此实现减少通用零件种类,减少了零件生产所投入的模具数量、生产费用以及零件管理费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用支撑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门用的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在车门相关结构中,如图I所示,现行的车门支撑结构已简化为在门框的上加强板I和下加强板2之间设置支撑件3而实现现有技术中车门的支撑结构,其中的上加强板I为具有台阶结构4的冲压件,下加强板2为具有折边的U形结构的冲压件。支撑件3的一端具有上加强板I的台阶结构4相适应的台阶部5 (如图3所示),安装时,支撑件3具有台阶部5的一端与上加强板I的台阶结构相适配,并在台阶部5和台阶结构4的立面6处进行焊接,支撑件3的另一端与下加强板2的U形结构顶部焊接。上述构造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车门的支撑结构,然而,由于车门的边框是随车门·外形而变化而设计,因此车门内部的上加强板I和下加强板2之间在安装时会随着车门的形状而具有一定角度α,如图2所示。因此车门支撑结构的上加强板I和下加强板2不是平行安装的,由此导致不同位置的上加强板I和下加强板2之间的距离皆不相同,在上加强板I和下加强板2之间焊接支撑件3时,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焊接位置准备不同长度规格的支撑件3。如图3所示,该支撑结构所需的支撑件3自左向右依次为支撑件3-1最短,支撑件3-2中等长度,而支撑件3-3最长。如果以图I所示的需要3根支撑件3为例,要构成该支撑结构则需要准备包括上加强板I和下加强板2共5种零件,由此导致该支撑结构零件数量多,需要投入的模具数量、生产费用以及零件管理费用(如贮存、出入库)的增加。同时,在焊接时,需要区分不同长度规格的支撑件3,并且在上加强板I和下加强板2也没有明显的焊接位置,需要人工根据不同长度规格的支撑件3来确定焊接位置,由此也导致了生产效率低。基于以上论述,一种能有效地提高零件通用性,减少模具投入及数量,简化制造工艺,提高生产效率的支撑件结构成为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通用配件的设计,减少了零件生产所投入的模具数量、生产费用以及零件管理费用。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包括上加强板、下加强板和多个支撑件,上加强板具有台阶结构,上加强板与下加强板之间具有一角度α,支撑件焊接在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之间,上加强板的台阶结构的预定位置具有凸台或凹台结构,凸台或凹台结构具有焊接面,焊接面距离下加强板的高度相等。根据以上构思,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之间预设一参考距离,上加强板在台阶结构距离下加强板的高度小于参考距离的预定位置形成凸台结构,在台阶结构距离下加强板的高度大于所述参考距离的预定位置形成凹台结构。根据以上构思,支撑件在预定位置与上加强板焊接。根据以上构思,支撑件具有台阶部,支撑件的台阶部与上加强板的台阶结构相适应。根据以上构思,支撑件的台阶部具有焊接面,该焊接面与上加强板的凸台或凹台结构的焊接面相焊接。根据以上构思,该支撑结构具有多根支撑件,支撑件的长度相等。根据以上构思,上加强板的凸台或凹台结构的焊接面相对于下加强板水平设置或者具有一定斜度设置。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的支撑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安装位置平面示意图;图3现有技术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支撑结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的位置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上加强板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支撑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图式,具体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参见图4、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的支撑结构具有上加强板10和下加强板20以及架设在上加强板10和下加强板20之间的多个支撑件30,其中下加强板20水平设置,上加强板10呈与下加强板20具有一定角度α夹角倾斜设置,支撑件30焊接在上加强板10和下加强板20之间。本技术的上加强板10具有台阶结构11,台阶结构11具有侧立面12,在该台阶结构11的预定位置形成有凸台或凹台结构13,该凸台或凹台结构13形成于加强板10的台阶结构11的侧立面12上,在该凸台或凹台结构13的相对于台阶结构11的侧立面12凸出或者凹陷,且具有与下加强板20相平行的底面作为焊接面14,焊接面14到下加强板20的距离相等,均为参考距离H’。以上事例仅为说明本技术的支撑结构的结构,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上加强板10上形成的凸台或凹台结构13仅代表台阶结构11的预定位置所形成的结构名称,并不用于限定该预定位置所形成的结构的具体形式,结合本技术其他实施例可以看出,该预定位置形成的凸台或凹台结构13可以是凸台,也可以是凹台,也可以是凸台与凹台的结合。具体的是形成凸台或者凹台,结合以下实施方式进行理解。以下结合图4-6和图7对本技术的支撑结构进行说明。支撑件30具有台阶部31,该台阶部31具有焊接面32,如图7所示。支撑件30与上加强板10的焊接形式为,支撑件30在上加强板10的预定位置所形成的凸台或凹台结构13处与该上加强板10搭接,支撑件30的台阶部31的焊接面32与上加强板10的焊接面14相接触,进而将两个相接触的焊接面14、32焊接在一起,从而将支撑件30与上加强板10连接在一起。在支撑件30的另一端,将支撑件30与下加强板20进行焊接,从而形成本技术的支撑结构。具体的,在上加强板10的预设位置形成的凸台或凹台结构13具体是形成凸台或者是凹台,则取决于上加强板10上的该预设位置的台阶结构11距离下加强件20的距离与参考距离H’相比的结果。如果该预设位置的台阶结构11与下加强件20的距离Hl小于参考距离H’,则在该预设位置形成凸台13-1,以使所形成的焊接面14与下加强件20的距离等于参考距离H’。相反的,如果该预设位置的台阶结构11与下加强件20的距离H2大于参考距离H’,则在该预设位置形成凹台13-3,以使该凸台或凹台结构13处所形成的焊接面14与下加强件20的距离等于参考距离H’,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选择的参考距离H’为上加强板10距下加强板20的U形结构的侧边的距离。然而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该参考距离H’可任意定义为上加强件10的台阶结构11相对于下加强板20的任意参考面的距离,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基础上可作任意的选择。特殊的,如图5、6所示,当该参考距离H’选择为上、下加强板10、20的平均距离,且上加强板10的一预设位置确定在上加强板10的长度方向的中点时,在此处形成的凸台或凹台结构13-2的则会是在该预定位置偏向接近下加强板20 —侧形成凸台而在该预定位置偏向远离下加强板20 —侧形成凹台。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为适应其他模具生产而将该参考距离H’设置的比上、下加强板10、20的平均距离稍小或者稍大一些,从而在该特殊情·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支撑结构因为上加强件10的预定位置的凸台或凹台结构13的焊接面14与下加强板20的距离相等,因此所需的架设在上加强件10和下加强板20之间的多个支撑件30的长度规格也相同,由此减少了该支撑结构所需要的零件规格,相比现有技术中的5种规格的零件的支撑结构,本技术的支撑结构只需要3种规格的零件即可。由于采用通用配件的设计,减少了零件生产所投入的模具数量、生产费用以及零件管理费用,同时在焊接成型该支撑结构时,因为支撑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撑结构,包括上加强板(10)、下加强板(20)和多个支撑件(30),所述上加强板(10)具有台阶结构(11),所述上加强板(10)与所述下加强板(20)之间具有一角度α,所述支撑件(30)焊接在所述上加强板(10)和所述下加强板(20)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加强板(10)的所述台阶结构(11)的预定位置具有凸台或凹台结构(13),所述凸台或凹台结构(13)具有焊接面(14),所述焊接面(14)距离所述下加强板(20)的高度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鉴民,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