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闷装置内衬固定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52315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1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闷装置内衬固定结构:包括混凝土层、隔热层、内衬、螺栓。热闷装置整个池体呈倒锥形,与水平面呈84度角。转角处内衬与内衬之间采用插接结构。由内至外依次是内衬、隔热层、混凝土层。内衬与隔热层和混凝土层之间采用螺栓连接,螺栓一端采用T型设计,另一端采用螺母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强了内衬稳定性,混凝土受力更加合理,大大提高了热闷装置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螺栓的改造降低了内衬的安装及维修难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精简,操作简单,适合热闷装置安装、生产需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闷装置内衬固定结构属于环保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热闷装置中,混凝土层、隔热层、内衬层均与地面垂直。热闷过程温度变化较大,如果内衬层与混凝土层连接不好,内衬(钢坯)很容易向热闷池内部倾倒。不仅减少了热闷装置的使用寿命,也大大增加了工人清渣时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闷装置内衬固定结构,包括混凝土层、隔热层、内 衬层;所述混凝土层采用C30钢筋混凝土,与地面呈84度角;所述隔热层为混凝土层与内衬之间的中空层,灌耐热浇注料;所述内衬层选用钢坯,按照一定的尺寸进行合理排列,与水平面呈84度,每块内衬(钢坯)打孔6个,用螺栓与混凝土层固定。热闷装置整个池体呈倒锥形,与水平面呈84度角,转角处内衬(钢坯)与内衬(钢坯)之间采用插接结构,内衬层与隔热层和混凝土层之间采用螺栓连接,螺栓一端采用T型设计,另一端采用螺母固定。所述的热闷装置整个池体呈倒锥形,与水平面呈84度角,混凝土层,隔热层、内衬层均平行。所述的转角处内衬(钢坯)与内衬(钢坯)之间采用插接结构。所述的内衬层与混凝土层之间采用螺栓连接,螺栓与混凝土固定一端采用T型设计,与内衬层固定一端采用螺栓。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紧凑,现场操作简单可靠,效果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热闷装置主视图图2转角处插接内衬(钢坯)主视图;图3连接用螺栓主视图;附图主要符号说明I热闷装置本体1-1混凝土层;1-2隔热层;1-3内衬层;2转角处插接内衬钢坯2-1 “凸”字形内衬(钢坯),2-2 “凹”字形内衬(钢坯);3连接用螺栓3-1与混凝土连接端,3-2与内衬连接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所保护的一种热闷装置内衬固定结构。其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热闷装置整个池体呈倒锥形,与水平面呈84度角,其中混凝土层1_1,隔热层1_2,内衬层1-3均平行,与地面呈84度角。所述转角处内衬(钢坯)与内衬(钢坯)之间采用插接结构,参照图2,内衬(钢坯)力口工时,转角处的内衬(钢坯)2-1要加工成“凸字”型,另一块内衬(钢坯)2-2要加工呈“凹字”型。安装时两块插接,有效的防治了转角处内衬(钢坯)向内倾斜。所述连接螺栓采用T型设计,参照图3,为了固定螺栓3且防止螺栓3导热,在混凝土层1-1及隔热层1-2中,预埋套管,混凝土层1-1外预留长方形孔。螺栓3与混凝土 1-1连接一端3-1采用“T”型设计,安装时螺栓3沿预埋钢管穿入,平行混凝土 1-1的预留洞,插入后旋转90度即可固定,再安装内衬(钢坯)1-3。内衬(钢坯)1-3采用沉孔设计。螺栓3与内衬(钢坯)1-3连接一端3-2采用螺栓螺母设计,螺母沉在内衬钢坯1-3沉孔中。·本技术很好的解决了热闷装置内衬层向内倾倒的问题。螺栓的改造使降低了内衬(钢坯)的安装及维修难度。对转炉渣热闷工艺而言是一种有效方式。在以往的工程中,由于热闷过程温度变化极大,不利于内衬层固定,内衬层易向池内倾倒,大大降低了热闷装置整体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本技术很好地解决了热闷装置内衬层固定的问题。权利要求1.一种热闷装置内衬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层(1-1)、隔热层(1-2)、内衬层(1_3); 所述混凝土层(1-1)采用C30钢筋混凝土,与地面呈84度角; 所述隔热层(1-2)隔热层为混凝土层与内衬之间的中空层,灌耐热浇注料; 所述内衬层(1-3)内衬材质为钢坯,内衬钢坯按照一定的尺寸进行合理排列,与水平面呈84度,每块内衬打孔6个,用螺栓与混凝土层(1-1)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热闷装置内衬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热闷装置整个池体呈倒锥形,与水平面呈84度角(I),转角处内衬与内衬之间采用插接结构(2),内衬层与隔热层和混凝土层之间采用螺栓连接,螺栓一端采用T型设计,另一端采用螺母固定(3)。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热闷装置内衬固定结构包括混凝土层、隔热层、内衬、螺栓。热闷装置整个池体呈倒锥形,与水平面呈84度角。转角处内衬与内衬之间采用插接结构。由内至外依次是内衬、隔热层、混凝土层。内衬与隔热层和混凝土层之间采用螺栓连接,螺栓一端采用T型设计,另一端采用螺母固定。本技术增强了内衬稳定性,混凝土受力更加合理,大大提高了热闷装置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螺栓的改造降低了内衬的安装及维修难度。本技术结构精简,操作简单,适合热闷装置安装、生产需要。文档编号B32B15/04GK202688337SQ201220340659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3日专利技术者张宇, 焦礼静, 赵蕊, 其他专利技术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人: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冶建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闷装置内衬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层(1?1)、隔热层(1?2)、内衬层(1?3);所述混凝土层(1?1)采用C30钢筋混凝土,与地面呈84度角;所述隔热层(1?2)隔热层为混凝土层与内衬之间的中空层,灌耐热浇注料;所述内衬层(1?3)内衬材质为钢坯,内衬钢坯按照一定的尺寸进行合理排列,与水平面呈84度,每块内衬打孔6个,用螺栓与混凝土层(1?1)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焦礼静赵蕊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冶建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