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机内存卡外壳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8419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C机内存卡外壳模具,包括上模以及与上模相对应的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设有用于外壳一段折弯的第一工站、二段折弯第二工站,以及三段折弯的第三工站,所述第一工站包括用于外壳一段进行45°折弯的第一折弯间以及用于外壳一段进行90°折弯的第二折弯间,所述第二工站包括用于外壳二段进行45°折弯的第三折弯间以及用于外壳二段进行90°折弯的第四折弯间,所述第三工站包括用于外壳三段折弯进行45°折弯的第五折弯间以及用于外壳三段进行90°折弯的第六折弯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采用6个工作间进行三段加工,每一段均采用先45°加工后90°加工,本模具能避免外壳在加工过程中出现变形,并能实现一模成型。(*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PC机内存卡外壳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制造技术是现代化模具工业发展的基础,具有成型快、能实现批量加工,一般的加工精度得到保证,而随着电子、电信、医疗、汽车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对模具加工的精度、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即不仅有较高的尺寸精度、较低的翘曲变形,同样也要求在产品加工工艺简单、在冲压或折弯的过程中减少材料的浪费。PCMCI外壳(即PC机内存卡外壳)尤其具有材料薄、二侧间距长,一般在模具加工过程中会出现变形现象,而现有解决的是靠模具进行多次加工,存在了加工复杂、成本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既能避免外壳在加工过程中出现变形现象,又能一模成型的PCMCI外壳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在加工过程中出现变形且能实现一模成型的PC机内存卡外壳模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PC机内存卡外壳模具,包括上模以及与上模相对应的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设有用于外壳一段折弯的第一工站、二段折弯第二工站,以及三段折弯的第三工站,所述第一工站包括用于外壳一段进行45°折弯的第一折弯间以及用于外壳一段进行90°折弯的第二折弯间,所述第二工站包括用于外壳二段进行45°折弯的第三折弯间以及用于外壳二段进行90°折弯的第四折弯间,所述第三工站包括用于外壳三段折弯进行45°折弯的第五折弯间以及用于外壳三段进行90°折弯的第六折弯间。上述的PC机内存卡外壳模具,优选的,所述第一工作间包括第一上冲压凸块以及与第一上冲压凸块相对应的第一下冲压凸块,所述第一上冲压凸块下表面一侧为45°斜角,所述第一下冲压凸块上表面设有与所述45°斜角相对应的第一斜凸块,所述第一上冲压凸块以及第一下冲压凸块的数量均为2个,分别平行排列。上述的PC机内存卡外壳模具,优选的,所述第二工作间包括第二上冲压凸块以及与第二上冲压凸块相对应的第二下冲压凸块,所述第二上冲压凸块下表面一侧设有第一容纳间,所述第二下冲压凸块上表面设有与第一容纳间相对应的第一下凸块,所述第二上冲压凸块以及第二下冲压凸块的数量均为2个,分别平行排列。上述的PC机内存卡外壳模具,优选的,所述第三工作间包括第三上冲压凸块以及与第三上冲压凸块相对应的第三下冲压凸块,所述第三上冲压凸块下表面一侧为45°斜角,所述第三下冲压凸块上表面设有与所述45°斜角相对应的第二斜凸块,所述第三上冲压凸块以及第三下冲压凸块的数量均为2个,分别平行排列。上述的PC机内存卡外壳模具,优选的,所述第四工作间包括第四上冲压凸块以及与第四上冲压凸块相对应的第四下冲压凸块,所述第四下冲压凸块8上表面设有第二容纳间,所述第四上冲压凸块与第二容纳间相对应,所述第四上冲压凸块以及第四下冲压凸块的数量均为2个,分别平行排列。上述的PC机内存卡外壳模具,优选的,所述第五工作间包括第五上冲压凸块以及与第五上冲压凸块相对应的第五下冲压凸块,所述第五上冲压凸块下表面一侧为45°斜角,所述第五下冲压凸块上表面设有与所述45°斜角相对应的第三斜凸块,所述第五上冲压凸块以及第五下冲压凸块的数量均为2个,分别平行排列。上述的PC机内存卡外壳模具,优选的,所述第六工作间包括第六上冲压凸块以及与第六上冲压凸块相对应的第六下冲压凸块,所述第六下冲压凸块包括第二下凸块,所述第二下凸块下端还设有第三容纳间,所述第六上冲压凸块以及第六下冲压凸块的数量均为2个,分别平行排列。 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采用6个工作间对PC机内存卡外壳进行三段加工,并且每一段均采用先45°加工后90°加工,使用本模具后,既能避免PC机内存卡外壳在加工过程中出现变形,又能实现一模成型。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第一工作间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工作间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第三工作间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第四工作间的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第五工作间的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第六工作间的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的模具加工出的PC机内存卡外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6所示,本技术提供本技术提供了一种PC机内存卡外壳模具,包括上模以及与上模相对应的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设有用于外壳一段折弯的第一工站、二段折弯第二工站,以及三段折弯的第三工站,所述第一工站包括用于外壳一段进行45°折弯的第一折弯间以及用于外壳一段进行90°折弯的第二折弯间,所述第二工站包括用于外壳二段进行45°折弯的第三折弯间以及用于外壳二段进行90°折弯的第四折弯间,所述第三工站包括用于外壳三段折弯进行45°折弯的第五折弯间以及用于外壳三段进行90°折弯的第六折弯间。图I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工作间的结构图,所述第一工作间包括第一上冲压凸块I以及与第一上冲压凸块I相对应的第一下冲压凸块2,所述第一上冲压凸块I下表面一侧为45°斜角,所述第一下冲压凸块2上表面设有与所述45°斜角相对应的第一斜凸块21,所述第一上冲压凸块I以及第一下冲压凸块2的数量均为2个,分别平行排列。图2所示本技术第二工作间的结构图,所述第二工作间包括第二上冲压凸块3以及与第二上冲压凸块3相对应的第二下冲压凸块4,所述第二上冲压凸块3下表面一侧设有第一容纳间31,所述第二下冲压凸块3上表面设有与第一容纳间31相对应的第一下凸块41,所述第二上冲压凸块3以及第二下冲压凸块4的数量均为2个,分别平行排列。图3所示本技术第三工作间的结构图,所述第三工作间包括第三上冲压凸块5以及与第三上冲压凸块5相对应的第三下冲压凸块6,所述第三上冲压凸块5下表面一侧为45°斜角,所述第三下冲压凸块6上表面设有与所述45°斜角相对应的第二斜凸块61,所述第三上冲压凸块5以及第三下冲压凸块6的数量均为2个,分别平行排列。图4所示本技术第四工作间的结构图,所述第四工作间包括第四上冲压凸块7以及与第四上冲压凸块7相对应的第四下冲压凸块8,所述第四下冲压凸块8上表面设有第二容纳间81,所述第四上冲压凸块7与第二容纳间8相对应,所述第四上冲压凸块7以及第四下冲压凸块8的数量均为2个,分别平行排列。图5所示本技术第五工作间的结构图,所述第五工作间包括第五上冲压凸块9以及与第五上冲压凸块9相对应的第五下冲压凸块10,所述第五上冲压凸块9下表面一·侧为45°斜角,所述第五下冲压凸块6上表面设有与所述45°斜角相对应的第三斜凸块101,所述第五上冲压凸块9以及第五下冲压凸块10的数量均为2个,分别平行排列。图6所示本技术第六工作间的结构图,所述第六工作间包括第六上冲压凸块11以及与第六上冲压凸块11相对应的第六下冲压凸块12,所述第六下冲压凸块12包括第二下凸块121,所述第二下凸块下端还设有第三容纳间122,所述第六上冲压凸块11以及第六下冲压凸块12的数量均为2个,分别平行排列。本技术在实现冲压时,是通过一段折弯、二段折弯以及三段折弯来实现的。其中,一段折弯为外壳产品首先进入第一工作间的第一斜凸块21与45°斜角之间,通过冲压将外壳产品的一段折弯成45°角;然后进入第二工作间,通过第一容纳间31以及第一下凸块41折弯成90°角,即完成外壳产品一段折弯。二段折弯为通过一段折弯的外壳产品进入第三工作间的第二斜凸块61与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PC机内存卡外壳模具,包括上模以及与上模相对应的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设有用于外壳一段折弯的第一工站、二段折弯的第二工站,以及三段折弯的第三工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站包括用于外壳一段进行45°折弯的第一折弯间以及用于外壳一段进行90°折弯的第二折弯间,所述第二工站包括用于外壳二段进行45°折弯的第三折弯间以及用于外壳二段进行90°折弯的第四折弯间,所述第三工站包括用于外壳三段折弯进行45°折弯的第五折弯间以及用于外壳三段进行90°折弯的第六折弯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桂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旭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