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热除湿装置,包含本体、加热单元及控制单元。该本体包括织物层、包覆于该织物层的防护层及若干个形成于该防护层的开孔。该加热单元包括电力连接模块,及设置于该本体且该电力连接模块电连接的加热件,该加热件由该电力连接模块的电力输入而产生热能,并加热该织物层进行除湿。该控制单元包括用以感测该织物层湿度的湿度感应器、通过该湿度感应器回传的湿度讯号而驱动该加热单元进行除湿的处理器。该电热除湿装置通过控制单元与加热单元的相互配合,而自动依使用者所设定欲除湿的湿度进行除湿,使用非常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热除湿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电能进行除湿的电热除湿>J-U ρ α装直。
技术介绍
台湾因地处亚热带地区,故整体气候较为潮湿,尤其室内若处于通风状态不佳的状态下,容易导致物品发霉,甚至细菌孳生的状况。因此,民众对于收纳的衣物或贵重物品都会特别进行除湿防潮保护。为了达到除湿防潮等保护作用,市面上已有厂商开发许多不 同类型的除湿装置,协助使用者降低环境中的湿度,让环境可以保持在干燥的状况下,减少霉菌或细菌的滋生。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099208567的专利即揭露一种电热式除湿装置及其电热式除湿器,其可用于吸收室内的湿气并经由电能加热的方式排放水气,但该电热式除湿器在吸收室内的湿气后,尚需使用者自行启动进行除湿,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热除湿装置,使用者可自行设定湿度进行除湿。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热除湿装置,包含本体、加热单元,及控制单元。本体包括织物层、包覆于织物层的防护层,及若干个形成于防护层的开孔。加热单元包括电力连接模块,及设置于本体且与电力连接模块电连接的加热件,加热件由电力连接模块的电力输入而产生热能,并加热织物层进行除湿。控制单元包括用以感测织物层湿度的湿度感应器、通过湿度感应器回传湿度讯号而驱动加热单元进行除湿的处理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织物层的材料选子自由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甲酯,及丙烯酸盐与丙烯酸甲酯的聚合物。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本体具有加热部及与该加热部相连的延伸部,该加热单元的加热件设置于该本体的加热部,且被该加热部所夹持包覆,且该延伸部供缠绕于该加热部而将该加热部包覆于其中。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加热件具有以相反两端均电连接该电力连接模块的电阻线,及包覆于该电阻线的护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含连设于所述本体的指示单元,该指示单元包括用以显示该织物层湿度的第一指示件及第二指示件,该第一指示件是利用颜色的变化来表示该织物层的湿度程度,且该第二指示件是利用数值的变化来表示该织物层的湿度程度。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指示单元包括用以显示该织物层湿度的第三指示件,该第三指示件具有复数个显示部,各该显示部分别用以表示该织物层的湿度程度。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凸伸于该本体之外,且供该湿度感应器及该处理器设置于内的壳体,及设置于该壳体且可调整设定一湿度值的微调件,该处理器由该微调件所设定的湿度值对应驱动该加热件进行除湿。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该本体的织物层添加有香精、香料、芳香微胶囊其中至少一,或该本体具有与该织物层的纤维混纺的芳香纤维。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本体的织物具有织物本体,及添加于该织物本体的防瞒药剂。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本体的织物层添加有除臭剂、活性炭其中至少之一,或该本体具有与该织物层的纤维混纺的竹炭纤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加热单元与控制单元的相互配合,当本体吸附空中湿度到达使用者所设定欲除湿的湿度时,可自动进行除湿。·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之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电热除湿装置的本体由加热部将加热单元包覆时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电热除湿装置在使用时的叠合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电热除湿装置的控制单元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电热除湿装置实施状态之一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电热除湿装置实施状态之二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2——本体21——织物层 22——防护层23——开孔 24——加热部25——延伸部 3——加热单元31——电力连接模块 32——加热件321——电阻线 322-护套4-控制单元 41——湿度感应器42——处理器 421——壳体422——微调件 5——指示单元51——第一指示件52—一第二指示件53——第三指示件531-显示部100-电热除湿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I至图4,本技术电热除湿装置100的较佳实施例,其包含一本体2、一加热单元3及一控制单元4。本体2包括一织物层21、一包覆于织物层21的防护层22,及若干个交错排列形成于防护层22的开孔23。在本实施例中,各开孔23是利用超音波的方式加工而成,且其排列方式不限于本实施例所揭露的菱形状,亦可为其它纹路或形状,可视制造商与使用者需求而定,本技术不再此加以限制。再者,本体2整体可定义分为两部分,其中一为供加热单元3设置的加热部24,另一为与加热部24相连的延伸部25。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织物层21为一高吸水棉层,且该高吸水棉层的材料选自自由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甲酯,及丙烯酸盐与丙烯酸甲酯的聚合物,并具有一范围为10%-60%的公定回潮率。前述交错排列形成于防护层的开孔23在此提供织物层21排放湿气使用。加热单元3包括一电力连接模块31,及一设置于本体2的加热部24且与电力连接模块31电连接的加热件32。加热件32具有一相反两端均电连接于电力连接模块31且用以产生热能的电阻线321,及一避免湿气造成短路现象而包覆于电阻线321的护套322。本实施例所提及的电力连接模块31用以导接外部电源,可为带有插头的电缆、电池盒等装置。当本技术电热除湿装置100进行除湿动作时,是通过加热件32接收电力连接模块31传送的电力输入,使电阻线321通电而产生热能,并对本体2的织物21加热进行除湿。请参阅图I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单元3是设置于本体2的加热部24的一侦牝且使加热部24未设加热单元3设置的一端反折缝合后(如图2),将加热单元3包覆于其中(如图3)。一般来说,使本体2摊开置于需除湿的位置,电热除湿装置100的吸湿及除湿效果最佳,但为了在有限的产品使用空间内提升电热除湿装置100的吸湿量,本技术设计有前述的延伸部25,并使延伸部25折迭后置于加热部24下方,或是将延伸部25缠绕加热部24的方式将加热部24包覆于其中使用。以整体来说,延伸部25的设计使电热除湿装置100的吸湿效能与除湿效能都能大幅提升。请参阅图5,本技术电热除湿装置100达到自动除湿的功能是由控制单元4的设置。控制单元4包括一凸伸于本体2之外的壳体43、一设置于壳体43且供使用者操作调整设定一湿度值的微调件44,及设置于壳体43内的一湿度感应器41与一处理器42。湿度感应器41用以感测织物层21的湿度。处理器42接收湿度感应器41回传的湿度讯号(图未示)以及通过微调件44设定的湿度值对应讯号,并将该湿度讯号代表的湿度值与微调件44设定的湿度值比对而驱动加热单元3进行除湿。由于每个人对于湿度的忍受程度不同,因此,微调件44提供范围为10-60的湿度值,供使用者选择使用。例如使用者选择设定的湿度值为50,当本体2的织物层21进行吸收空气中湿气动作的同时,位于壳体43内的处理器42会进行湿度值的比对,直到织物层21的湿度值达微调件44所设定的湿度值时,·则驱动加热件32开始加热以进行对本体2的织物层21的除湿。此时,湿气会经由交错排列于防护层22的开孔23排出,直到织物层21的湿度值下降至另一预先设定的数值后,随即停止加热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热除湿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2),该本体包括织物层(21)、包覆于该织物层上的防护层(22),以及若干个形成于该防护层上的开孔(23);加热单元(3),该加热单元包括电力连接模块(31),及设置于该本体且与该电力连接模块电连接的加热件(32);控制单元(4),该控制单元包括用以感测所述织物层湿度的湿度感应器(41)、通过该湿度感应器回传的湿度讯号而驱动该加热单元进行除湿的处理器(4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忠益,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豪绅纤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