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填料式除尘器,包括设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的壳体,其中,在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填料入口,在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填料出口,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填料区,在所述填料区的下方设置有隔离透气层,所述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所述烟气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的上部,所述烟气入口设置在壳体的侧壁的下部并位于所述隔离透气层的下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适应各种工况特别是工况复杂的烟气的除尘处理,同时,大幅降低烟气温度、调整烟气热量分布,为其后续处理提供保障;并且,结构稳定,对填料的处理灵活,适合在发电及石油化工等领域的烟气除尘处理工艺中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烟气除尘机械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填料式除尘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矿山、建材、食品、制药、冶金、化工等行业普遍使用除尘器处理烟尘废气,使用的除尘器主要有静电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其除尘技术发展比较成熟,除尘效果也比较好。但是,对于一些温度变化范围大、成分复杂的工业烟气的处理效果较差,例如,重油催化裂化装置(RFCC装置)的尾气,其温度变化范围为17(T400°C,湿度为1(Γ 2%,粉尘含量为30(T500mg/Nm3,还含有S02、NOx等有害物质。对于上述RFCC装置的尾气工况,若采用静电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除尘,不仅很难达到除尘效果,还易造成除尘器损坏;同时,此类尾气在排放前必须经脱硫脱硝处理,而现有除尘器的除尘阶段未针对高温以及温度的巨大波动进行调整,因此,又极易导致脱硫脱硝设备受损。 因此,亟需研制出一种能够适应工况复杂的烟气除尘的装置,保证除尘效果的同时,装置本身稳定,并且,利于烟气的后续处理及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填料式除尘器,能够适应工况复杂的烟气除尘,在充分保证除尘效果的同时,装置本身稳定,使用寿命长,并且,有利于烟气的后续进一步处理。本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填料式除尘器,包括设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的壳体,其中,在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填料入口,在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填料出口,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填料区,在所述填料区的下方设置有隔离透气层,所述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所述烟气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的上部,所述烟气入口设置在壳体的侧壁的下部并位于所述隔离透气层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隔离透气层为双套斗层,在所述双套斗层设有多个双套斗;所述双套斗之间通过支撑装置相互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双套斗包括上锥斗、下锥斗、套斗下料口、设置在套斗下料口上的套斗出料控制阀;所述双套斗采用类似漏斗的原理设置,所述上锥斗和下锥斗均居中设有下料的漏口,并与套斗下料口相对设置且均相通,所述套斗下料口与所述下锥斗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外支撑架和内支撑梁。进一步地,在所述双套斗层上纵向设置的双套斗的数量与横向设置的双套斗的数量相同,此种设置利于双套斗层与四周的壳体接合紧密,从而为烟气除尘提供保障。进一步地,在所述双套斗层设置的双套斗的数量为9个。进一步地,在所述隔离透气层的下方为卸料斗,所述卸料斗与所述填料出口相连接,所述卸料斗的设置能够使下落的填料及时得到储存;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能够为视镜口,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壳体内部的情况。优选地,所述卸料斗为锥形;所述卸料斗上方的壳体呈立方形,所述隔离透气层呈方形排布。优选地,在所述填料出口处设置有卸料斗出料控制阀,便于根据需要进行填料的排放和更换。进一步地,在所述填料区内装有填料,所述填料为瓷球、活性炭或者粘土、烧制粘土,所述填料还能够为其他类似瓷球的易于脱尘、机械性能稳定且利于再利用的填料。优选地,所述瓷球的直径为3mnTl0mm,此种规格的瓷球堆积后能够使烟尘附着的同时也利于气态物分离排放,同时,易于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利于再利用,避免浪费。优选地,在所述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处设有压力表,便于及时了解壳体内的压力差,从而根据壳体的承压情况切换除尘器,及时更换填料,以保证除尘效果。优选地,所述填料的量及所述填料的高度,能够根据工业烟气的工况进行设置,以保障工业烟气中的粉尘得到充分分离。应用本技术填料式除尘器时,将填料自填料入口加入到所述壳体的填料区中,工业烟气自所述烟气入口进入壳体内,在壳体内自下而上运行,从所述隔离透气层的空隙进入填料区与填料接触,其中,烟气在上行过程中,遇填料阻隔,不断改变流动方向,随着烟气的流动,使烟气中的粉尘滞留在填料的空隙中或者附着在填料上,同时,也完成了烟气与填料间的热交换,从而达到除尘及降温和调整热量分布的效果,除尘效率达到95%以上,经除尘后的烟气自烟气出口排放,所排放的烟气携带的热量大幅降低且烟气各组分温度均衡,从而为烟气的脱硫脱硝等后续处理提供了保障;当本技术填料式除尘器工作一段时间后,除尘能力达到饱和,使填料自填料出口排放后,更换填料,继续投入使用,或者,将排放的填料过筛除尘后重新投入壳体内再利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本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合理,操作简便,能够适应各种工况特别是工况复杂的烟气的除尘处理,同时,能够大幅降低烟气温度、调整烟气热量分布,为烟气的后续处理提供保障;2、本技术的创新结构,一体化设计,对填料的处理灵活,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适合在发电厂、余热锅炉或石油化工等领域的烟气、尾气除尘处理工艺中推广应用,尤其适用于RFCC炼油装置所产生的尾气的除尘及温度缓冲调节处理。附图说明图I为实施例I中本技术填料式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中本技术填料式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双套斗层的俯视图;图4为双套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壳体;2-烟气入口 ;3_烟气出口 ;4_填料入口 ;5_填料出口 ;6-填料区;7-隔离透气层;8_双套斗,801-上锥斗,802-下锥斗,803-套斗下料口,804-套斗出料控制阀;9_外支撑架;10_内支撑梁;11-卸料斗;12-观察口 ; 13-卸料斗出料控制阀;14-瓷球。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如图I所示,一种填料式除尘器,包括设有烟气入口 2和烟气出口 3的壳体1,在壳体I的顶部设置有填料入口 4,在壳体I的底部设置有填料出口 5,在壳体I内设置有填料区6,在填料区6的下方设置有隔离透气层7,其中,烟气入口 2和烟气出口 3设置在壳体I的侧壁上,烟气出口 3设置在壳体I的侧壁的上部,烟气入口 2设置在壳体I的侧壁的下部并位于隔离透气层7的下方。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隔离透气层7能够阻隔填料使填料不离开填料区6,同时,还能够使烟气顺利通过进入填料区与填料接触;在填料区6内装有填料,所述填料为瓷球,所述填料还能够为其他类似瓷球的易于脱尘、机械性能稳定且利于再利用的填料。 应用本技术填料式除尘器时,将填料自填料入口 4加入到填料区6中,工业烟气自所述烟气入口 2进入壳体I内,烟气在壳体I内自下而上运行,从隔离透气层7的空隙进入填料区6与填料接触,其中,烟气在上行过程中,遇填料阻隔,不断改变流动方向,随着烟气的流动,使烟气中的粉尘滞留在填料的空隙中或者附着在填料上,同时,在烟气与填料间也进行了热交换,从而达到除尘、降温和调整热量分布的效果,除尘效率达到95%以上,经除尘后的烟气自烟气出口排放,所排放的烟气携带的热量大幅降低且烟气各组分温度均衡,从而为烟气的脱硫脱硝等后续处理提供了保障;当本技术填料式除尘器工作一段时间后,除尘能力达到饱和,使填料自填料出口排放后,更换填料,继续投入使用,或者,将排放的填料过筛除尘后重新投入壳体内再利用。实施例2如图2及图3所示,一种填料式除尘器,其结构及设置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隔离透气层6为双套斗层,在所述双套斗层设有九个双套斗8,各双套斗8之间通过支撑装置相互连接;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外支撑架9和内支撑梁10 ;其中,在所述双套斗层上纵向设置的双套斗8的数量与横向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填料式除尘器,包括设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填料入口,在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填料出口,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填料区,在所述填料区的下方设置有隔离透气层,所述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所述烟气出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的上部,所述烟气入口设置在壳体的侧壁的下部并位于所述隔离透气层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淑艳,
申请(专利权)人:艾淑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