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6231 阅读:3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0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接头,包括:中空外壳,所述中空外壳内沿轴向依次设置有环形支座、密封圈、压环、卡齿圈、推管和推管外套,所述压环将密封圈压紧在环形支座内部,所述卡齿圈设置在所述压环背离密封圈的一端,所述推管一端贴靠在卡齿圈上,所述推管外套套接在推管上并通过所述压环与环形支座连接在一起。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要额外工具,接管和拆管都很方便,密封效果好,节省人力,应用范围广,使用便捷,整体结构稳定,经久耐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管道连接
,特别是涉及一种快速接头
技术介绍
管道连接是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的情况。现有的管道连接方式主要有螺纹连接和热熔连接两种。螺纹连接 一般用在金属管子上,使用时间久后容易生锈、拆换较困难。热熔连接是利用电加热将管子和接头欲连接部分(端面或连接接触表面)加热至熔融状态,然后再互相压紧,使得接触表面同质材料互融而使之连接并密封,热熔连接需要专业的电加热工具,费工费时,且接好后不能拆卸,较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接头,不需要额外工具,拆卸和安装都很方便,密封效果好,应用范围广,使用便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快速接头,包括中空外壳,所述中空外壳内沿轴向依次设置有环形支座、密封圈、压环、卡齿圈、推管和推管外套,所述压环将密封圈压紧在环形支座内部,所述卡齿圈设置在所述压环背离密封圈的一端,所述推管一端贴靠在卡齿圈上,所述推管外套套接在推管上并通过所述压环与环形支座连接在一起。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压环中部开设一凹槽,将压环分为前段和后段,所述前段和后段朝向凹槽方向具有相同的锥度,所述前段的内壁开设有压环阶梯,所述后段的内壁设有一锥面。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支座一端的内壁开设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所述密封圈设置在第一阶梯上,所述第二阶梯端部设有一内凸环,所述压环的前段压合在环形支座内部并将密封圈压紧在第一阶梯和压环阶梯之间,所述内凸环卡接在所述凹槽中。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卡齿圈包括环形架和沿环形架内圈均匀设置的多个卡齿,所述卡齿向密封圈方向倾斜。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卡齿的端部呈弧形,连接起来为一个与环形架同轴的圆。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卡齿圈是采用弹性金属片冲压而成的。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推管包括直管部和外凸锥部,所述外凸锥部的锥度与所述后段内壁上锥面的锥度相配合。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推管外套内壁设有第三阶梯和第四阶梯,所述外凸锥部卡在第三阶梯上,所述第四阶梯端部设有第二内凸环,所述后段压合在第四阶梯内部,所述第二内凸环卡接在所述凹槽中。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推管在推管外套内部可沿轴线方向活动。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中空外壳内壁设有前挡沿和中间挡沿,所述中空外壳端部设有后挡沿,所述环形支座外壁设有前挡块,所述推管外套外壁设有后挡块,所述环形支座端部抵在前挡沿处,所述前挡块抵在中间挡沿处,所述后挡块抵在后挡沿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快速接头,不需要额外工具,接管和拆管都很方便,密封效果好,节省人力,应用范围广,使用便捷,整体结构稳定,经久耐用。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快速接头内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快速接头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快速接头中压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快速接头中卡齿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环形支座,11、第一阶梯,12、第二阶梯,13、内凸环,14、前挡块,2、密封圈,3、压环,31、凹槽,32、前段,33、后段,34、压环阶梯,35、锥面,4、卡齿圈,41、环形架,42、卡齿,5、推管,51、直管部,52、外凸锥部,6、推管外套,61、第三阶梯,62、第四阶梯,63、第二内凸环,64、后挡块,7、中空外壳,71、前挡沿,72、中间挡沿,73、后挡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I至图5,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快速接头,包括中空外壳7,所述中空外壳7内沿轴向依次设置有环形支座I、密封圈2、压环3、卡齿圈4、推管5和推管外套6,所述压环3将密封圈2压紧在环形支座I内部,所述卡齿圈4设置在所述压环3背离密封圈2的一端,所述推管5 —端贴靠在卡齿圈4上,所述推管外套6套接在推管5上并通过所述压环3与环形支座I连接在一起。密封圈2采用O型密封圈,O型密封圈紧紧套接在管子外表面,达到良好的密封性倉泛。所述压环3中部开设一凹槽31,将压环分为前段32和后段33,所述前段32和后段33朝向凹槽31方向具有相同的锥度,所述前段32的内壁开设有压环阶梯34,所述后段33的内壁设有一锥面35。所述环形支座I 一端的内壁开设有第一阶梯11和第二阶梯12,所述密封圈2设置在第一阶梯上11,所述第二阶梯12端部设有一内凸环13,所述压环3的前段32压合在环形支座I内部并将密封圈2压紧在第一阶梯11和压环阶梯34之间,所述内凸环13卡接在所述凹槽31中。所述卡齿圈4包括环形架41和沿环形架41内圈均匀设置的多个卡齿42,所述卡齿42向密封圈2方向倾斜,管子从推管外套6插入,卡齿42被撑开,紧紧卡在管子外表面,实现定位作用。所述多个卡齿42的端部呈弧形,连接起来为一个与环形架41同轴的圆,可以减少对管子的刮伤。所述卡齿圈4是采用弹性金属片冲压而成的,弹性佳,自恢复性能强,可以重复使用。所述推管5包括直管部51和外凸锥部52,所述外凸锥部52的锥度与所述后段33内壁上锥面35的锥度相配合。所述推管外套6内壁设有第三阶梯61和第四阶梯62,所述外凸锥部52卡在第三阶梯61上,所述第四阶梯62端部设有第二内凸环63,所述后段33压合在第四阶梯62内部,所述第二内凸环63卡接在所述凹槽31中。所述推管5在推管外套6内部可沿轴线方向活动。所述中空外壳7内壁设有前挡沿71和中间挡沿72,所述中空外壳7端部设有后挡沿73,所述环形支座I外壁设有前挡块14,所述推管外套6外壁设有后挡块64,所述环形支座I端部抵在前挡沿71处,所述前挡块14抵在中间挡沿72处,所述后挡块64抵在后挡沿73处。环形支座I、密封圈2、压环3、卡齿圈4、推管5和推管外套6依次组装在一起,环形支座I和推管外套6将密封圈2、压环3、卡齿圈4、推管5包覆在其中,并分别通过内凸环13和第二内凸环63卡接在压环3的凹槽31中,实现固定连接。需要接管时,将管子从推管外套6插入,卡齿42被撑开,卡齿42的弧形端部紧紧卡在管子外表面,实现定位作用,防止管子轴向移动,密封圈2紧紧套接在管子外表面,达到良好的密封性能。当需要拆卸时,将推管5向卡齿圈4方向推,推管5的外凸锥部52撑开卡齿42,使得管子松脱,管子则可以轻松的取出来。本技术快速接头,不需要额外工具,接管和拆管都很方便,密封效果好,节省人力,应用范围广,使用便捷,整体结构稳定,经久耐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外壳,所述中空外壳内沿轴向依次设置有环形支座、密封圈、压环、卡齿圈、推管和推管外套,所述压环将密封圈压紧在环形支座内部,所述卡齿圈设置在所述压环背离密封圈的一端,所述推管一端贴靠在卡齿圈上,所述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外壳,所述中空外壳内沿轴向依次设置有环形支座、密封圈、压环、卡齿圈、推管和推管外套,所述压环将密封圈压紧在环形支座内部,所述卡齿圈设置在所述压环背离密封圈的一端,所述推管一端贴靠在卡齿圈上,所述推管外套套接在推管上并通过所述压环与环形支座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毅超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升腾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