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接点连接器,包含:多个端子器件,其沿纵向方向成直线地设置;和绝缘件,其配置有在多个端子器件之间延伸的多个隔离壁,用以支撑端子器件并使邻近的端子器件之间绝缘,从而将绝缘器件插入隔离壁之间的端子支撑空间内;其中:在沿纵向方向邻近的端子器件中,用于对抵压于隔离壁的第一端子器件进行固定的固定突出配置在第一端子器件的面向另一个端子器件的端面上,而且,在另一个端子器件的面向第一端子器件的端面上,凹入部分配置在与第一端子器件的固定突出对应的位置处。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接点连接器能够提供小型的且在高速传输时能够抑制阻抗值变小的多接点连接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多接点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使用信号线传输数据时,在信号线与装置之间进行连接的连接器等的连接部分处的阻抗值会影响传输速度。具体来说,在进行高速传输时,如果信号接收侧上的连接部分的阻抗与装置侧的阻抗不匹配,那么传输信号的高频分量将被反射,使得无法提高传输速度。另一方面,出于诸如同时增大传输数据量的多种原因,会产生多条信号线并联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将使用如下类型的连接器,即连接器中的大量信号线被一次性全部连接。在这种连接器中,电学上彼此独立的大量接点被排列在由诸如合成树脂的适当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中,并且所述壳体与配对壳体连接在一起,以便同时连接大量接点。应注意,在本说明书的下文中,这一类型的连接器应被称为“多接点连接器”。在引用的专利文件I (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2007-141586)中提供了对多接点连接器的描述,所述多接点连接器具有被压入壳体中的接地接点和低速传输信号接点。在这篇文件的接点的压装部分中,提供了在金属端子两侧对称突出的部件,其中通过使突出部件抵压于壳体的接点插座部分的内表面来将所述接点固定在所述壳体中。(参见图15和图16)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上文所述,为了提高信号传输的速度,有必要使接点的阻抗值与信号侧的阻抗值匹配。另一方面,装置微型化要求接点自身的微型化,其中简单地使多接点连接器变小会缩短接点之间的距离,在高速传输时,会通过在接点之间形成电容而减小阻抗值,从而会干扰连接器阻抗与装置阻抗的匹配。本技术考虑到这种情形而创作,并且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小型的且在高速传输时能够抑制阻抗值变小的多接点连接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根据本技术的多接点连接器包含多个端子器件,其沿纵向方向成直线地设置;和绝缘件,其配置有在多个端子器件之间延伸的多个隔离壁,多个隔离壁用于支撑端子器件并使邻近的端子器件之间绝缘,从而将绝缘器件插入隔离壁之间的端子支撑空间内;其中在沿纵向方向邻近的多个端子器件中,用于对抵压于隔离壁的第一端子器件进行固定的固定突出配置在第一端子器件的面向另一个端子器件的端面上,而且,在另一个端子器件的面向第一端子器件的端面上,凹入部分配置在与第一端子器件的固定突出对应的位置处。优选地,所述端子器件的一个纵向方向端面配置有固定突出,所述端子器件的另一个纵向方向端面配置有处于与所述固定突出对应的位置处的凹入部分。优选地,沿所述纵向方向邻近布置的所述多个端子器件在所述多个端子器件的插入方向上具有用于所述固定突出的互不相同的位置。优选地,沿所述纵向方向邻近布置的所述多个端子器件在所述多个端子器件的插入方向上具有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互不相同的位置。优选地,配置有凹入部分的端面是基准面,其通过接触所述隔离壁来确定所述端子器件的位置。优选地,所述端子器件具有板状主体和弹性连接部分,所述弹性连接部分具有弹性而且从所述主体的一端延伸并朝向所述主体弯曲;以及凹入部分凹部或孔洞配置在所述主体的与所述弹性连接部分的末端对应的位置处。根据本技术的多接点连接器能够提供小型的且在高速传输时能够抑制阻抗值变小的多接点连接器。附图说明图I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形式的构造出多接点连接器的插入连接器(male connector)和内孔连接器(female connector)的透视图。图2是从连接面侧观察插入连接器的透视图。图3是从连接面侧观察内孔连接器的透视图。图4是沿截面IV-IV的呈现图I中所示的多接点连接器处于连接状态的横截面图。图5是示出内孔连接器中端子器件的透视图。图6是从横向方向观察时端子器件的平面图。图7是示出多个端子器件中两个邻近端子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图8是示出邻近端子器件的替代实施例的平面图。图9是示出邻近端子器件的另一个替代实施例的平面图。图10是示出端子器件的替代实施例的平面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I:插入连接器2:内孔连接器10 :插入侧壳体11 :端子器件12 :夹钉20:内孔侧壳体21 :端子器件22 :夹钉100 :支撑壁101 :端子器件支撑空间102:隔离壁120 :弹性连接部分121 :安装连接部分200 :支撑壁201 :端子器件支撑空间202:隔离壁2IO :主体211 :弹性连接部分212:电路板连接部分213:凹部214:固定突出215 :基准面216:凹入部分220 :装置连接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参考附图对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形式进行阐述。图I是示出根据实施方案当前形式的构造出多接点连接器的插入连接器I和内孔连接器2的透视图。在这一图中,插入连接器I被安装在FPC (柔性印刷电路)上(未示出),并且可以看到被电连接的安装面的前部,并且可以看到与插入连接器I连接的内孔连接器2的连接面。内孔连接器2被安装在电路板上(未示出)。应注意,虽然在实施方案当前形式中插入连接器I被定义为连接到FPC等电缆侧的插头,并且内孔连接器2被定义为连接到诸如电路板的装置侧的插座,但所述插入连接器I和内孔连接器2并不限于此,事实上插头/插座关系可相互颠倒。与之相反,插入连接器I和内孔连接器2两者皆可以连接到电缆,或两者皆可以连接到电路板。此外,虽然在图I中所示的多接点连接器中存在8排接点,其中每一排中成直线地设置了 22个接点,总共176个接点,但本技术并不限于此,事实上接点数目和排数可以取决于目的来设定。在根据本技术的多接点连接器中,仅需要至少成直线地设置成排的多个接点,并且这些排的数目仅需要为至少I排。应注意,图I中所示的多接点连接器用于将数据传输到CPU(中央处理器)或从CPU传输而出。虽然通信速度近似于15Gpps,但并不限于该应用或该通信速度。图2是从连接面侧观察插入连接器I时的透视图。插入连接器I的构造如下插入侧壳体10,其是绝缘壳体;多个端子器件11,其附接到插入侧壳体以使得彼此不处于电接触状态(在图中,所有这些端子器件全部都只以单个附图标记表示);和夹钉12,其是附接加强硬件,所述夹钉附接到插入侧壳体10的外周部分。插入侧壳体10大体是盒状,在连接面侧上具有开口,并且在实施方案当前形式中,所述插入侧壳体10是通过模制液晶聚合树脂而制成。应注意,插入侧壳体10的材料可以是电绝缘的任何材料,但实施方案当前形式中使用液晶聚合树脂的原因在于在模制时,所述液晶聚合树脂具有高流动性,因而十分适于制造插入侧壳体10的精细结构。端子器件11大体是平坦的板状金属器件,其由金属板冲压而成并且通过挤压工艺进行轻微的弯曲工艺。然而,对端子器件11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事实上端子器件的形状可以是起到端子作用的任何形状。应注意,本说明中“端子器件”用于表示构造出用于进行电接触的接点的导电元件的单个单元。夹钉12是加强附接的金属元件,其配置在插入侧壳体10的周缘上。在夹钉12中,弹性连接部分120形成在插入侧壳体10内部的位置上,并且在插入连接器I连接到内孔连接器2时,所述弹性连接部分如下文所述与内孔连接器2的夹钉22进行互锁,以便将插入连接器I和内孔连接器2固定在一起。应注意,在这时,夹钉12和内孔连接器2的夹钉22进行电连接。此外,提供安装连接部分121,其在夹钉12的插入侧壳体10的安装面侧的端部上突出,并且被焊接以便在将插入连接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接点连接器,其包含:多个端子器件,沿纵向方向成直线地设置;以及绝缘件,配置有在所述多个端子器件之间延伸的多个隔离壁,所述多个隔离壁用以支撑所述端子器件并使邻近的端子器件之间绝缘,从而将所述端子器件插入所述隔离壁之间的端子支撑空间中;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纵向方向邻近的所述多个端子器件中,对抵压于所述隔离壁的第一端子器件进行固定的固定突出配置在所述第一端子器件的面向另一个端子器件的端面上,而且,在所述另一个端子器件的面向所述第一端子器件的端面上,凹入部分配置在与所述第一端子器件的固定突出对应的位置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瀬英树,松下英広,近野幸司,八木正典,
申请(专利权)人:莫列斯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