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栅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0603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1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格栅灯,包括灯盘及安装于灯盘内的光源模组,所述灯盘包括框架本体、两侧盖、格栅板及弹片,所述框架本体包括顶板、及由顶板两侧分别向下延伸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所述两侧盖分别固定于框架本体的两端,并由所述框架本体及两侧盖合围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光源模组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弹片固设于第二侧板朝向第一侧板的一侧上,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底端分别设有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所述格栅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格栅板的第一端由第一支撑板支撑并与第一侧板相抵靠,所述格栅板的第二端由第二支撑板支撑并与所述弹片相抵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格栅灯的格栅板无需组合,采用一体冲压成型制成,安装及拆卸极其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灯具,尤其涉及一种格栅灯。技术背景格栅灯通常包括灯盘及安装于灯盘内的光源模组,所述光源模组可为日光灯或LED发光模组。格栅灯的灯盘上安装有格栅模组以增加其反光效果。现有格栅模组在安装时,通过是采用卡扣锁死或螺钉锁死,从而格栅模组的安装及拆卸较为困难,维修成本高。另外,现有格栅灯的格栅模组大多由数个格栅片与反光片组装而成,所述格栅片与反光片均是由金属板材单独冲压形成,这样不仅造成浪费材料,而且格栅模组本身的组装也比较困难,导致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格栅灯,该格栅灯的格栅板的安装及拆卸过程极其方便。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格栅灯,该格栅灯的格栅板结构简单且成本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格栅灯,包括灯盘及安装于灯盘内的光源模组,所述灯盘包括框架本体、两侧盖、格栅板及弹片,所述框架本体包括顶板、及由顶板两侧分别向下延伸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所述两侧盖分别固定于框架本体的两端,并由所述框架本体及两侧盖合围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光源模组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弹片固设于第二侧板朝向第一侧板的一侧上,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底端分别设有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所述格栅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格栅板的第一端由第一支撑板支撑并与第一侧板相抵靠,所述格栅板的第二端由第二支撑板支撑并与所述弹片相抵O所述弹片包括安装部、抵压部、及连接于安装部与抵压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弹片的安装部固定在框架本体的第二侧板上,所述连接部自与安装部相接处朝向框架本体的第一侧板延伸,所述抵压部自与连接部相接处朝下并朝向第二侧板倾斜延伸,所述格栅板的第二端抵靠在弹片的抵压部上。所述格栅板由金属板材一体冲压形成,包括板体及由板体经冲压形成的数个格栅条,所述板体上对应格栅条的位置冲出条形的通孔。所述格栅条呈梯形。所述格栅板的板体呈矩形,所述数个格栅条沿格栅板的纵向呈间隔均匀分布。所述格栅板还包括由板体的周缘冲压形成的矩形框。所述灯盘还包括固定板,所述框架本体通过顶板固设于固定板的下侧。所述固定板的下侧固设有两个呈间隔设置的框架本体,所述两个框架本体与两侧盖合围形成两个收容空间,每一个收容空间内设有光源模组。所述光源模组为LED发光模组,所述LED发光模组安装在框架本体的顶板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格栅灯,通过设置弹片,使得格栅板的安装及拆卸极其方便,整个过程操作简便快捷。另外,格栅板由金属板材一体冲压形成,仅需使用一块板材经过冲压下料成型一道工序制成,设计合理且结构简单,免除了现有格栅条(格栅条单体冲压成型)组合成格栅的工序,既节省了材料成本,又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应当可由此得到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图I为本技术格栅灯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图2是图I所不格栅灯的部分分解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是图I所示格栅灯的剖视图;图5是图4所示格栅灯的部分放大图;图6是图I所示格栅灯中格栅板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图6的侧视图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至图7所示,为本技术格栅灯一较佳实施例。该格栅灯,包括灯盘10及安装于灯盘10内的光源模组20,所述灯盘10包括框架本体11、两侧盖12、格栅板13及弹片14,所述框架本体11包括顶板111、及由顶板111两侧分别向下延伸的第一侧板112与第二侧板113,所述两侧盖12分别固定于框架本体11的两端,并由所述框架本体11及两侧盖12合围形成收容空间15,所述光源模组20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5内,所述弹片14固设于第二侧板113朝向第一侧板112的一侧上,所述第一侧板112与第二侧板113的底端分别设有第一支撑板114与第二支撑板115,所述格栅板13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31与第二端132,所述格栅板13的第一端131由第一支撑板114支撑并与第一侧板112相抵靠,所述格栅板13的第二端132由第二支撑板115支撑并与所述弹片14相抵靠。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模组20为LED发光模组,所述LED发光模组安装在框架本体11的顶板111上。所述弹片14包括安装部141、抵压部142、及连接于安装部141与抵压部142之间的连接部143,所述弹片14的安装部141固定在框架本体11的第二侧板113上,所述连接部143自与安装部141相接处朝向框架本体11的第一侧板112延伸,所述抵压部142自与连接部143相接处朝下并朝向第二侧板113倾斜延伸,所述格栅板13的第二端132抵靠在弹片14的抵压部142上。所述格栅板13由金属板材一体冲压形成,包括板体133及由板体133经冲压形成的数个格栅条134,所述板体133上对应格栅条134的位置冲出条形的通孔135。本实施例中,所述格栅条134呈梯形,所述格栅板13的板体呈矩形,所述数个格栅条134沿格栅板13的纵向呈间隔均匀分布。另外,所述格栅板13还包括由板体133的周缘冲压形成的矩形框136。进一步地,所述灯盘10还包括固定板16,所述框架本体11通过顶板111固设于固定板16的下侧。本实施例,所述固定板16的下侧固设有两个呈间隔设置的框架本体11,所述两个框架本体11与两侧盖12合围形成两个收容空间15,每一个收容空间15内设有光源模组20。所述两个框架本体11之间形成有收容室17,可用来收容格栅灯的电气部件。上述格栅灯中,通过在框架本体11的的第一侧板113上设置弹片14,并在第一侧板112与第二侧板113的底端分别设有第一支撑板114与第二支撑板115,安装格栅板13,仅需要先将格栅板13的第二端132插入收容空间15内并与弹片14相抵靠,然后施力给格栅板13以抵压弹片14使之变形,以将格栅板13的第一端131插入至收容空间15,然后在弹片14回复力的作用下,使格栅板13的第一端131与第一侧板112相抵靠,从而完成格栅板13的安装,格栅板13的拆卸过程则与安装过程相反。上述格栅灯,通过设置弹片,使得格栅板的安装及拆卸极其方便,整个过程操作简便快捷。另外,格栅板由金属板材一体冲压形成,仅需使用一块板材经过冲压下料成型一道工序制成,设计合理且结构简单,免除了现有格栅条(格栅条单体冲压成型)组合成格栅的工序,既节省了材料成本,又提高了生产效率。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后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格栅灯,包括灯盘及安装于灯盘内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盘包括框架本体、两侧盖、格栅板及弹片,所述框架本体包括顶板、及由顶板两侧分别向下延伸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所述两侧盖分别固定于框架本体的两端,并由所述框架本体及两侧盖合围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光源模组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弹片固设于第二侧板朝向第一侧板的一侧上,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格栅灯,包括灯盘及安装于灯盘内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盘包括框架本体、两侧盖、格栅板及弹片,所述框架本体包括顶板、及由顶板两侧分别向下延伸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所述两侧盖分别固定于框架本体的两端,并由所述框架本体及两侧盖合围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光源模组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弹片固设于第二侧板朝向第一侧板的一侧上,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底端分别设有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所述格栅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格栅板的第一端由第一支撑板支撑并与第一侧板相抵靠,所述格栅板的第二端由第二支撑板支撑并与所述弹片相抵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君陈益民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嘉盛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