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跃刚专利>正文

短距升降楼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8480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8:09
短距升降楼梯,克服了现有室内楼梯上下不方便、占用空间大的不足。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电机和控制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前立柱、中立柱、后立柱、框架、A梯、B梯、升降机构和保护机构。2只前立柱、2只中立柱和2只后立柱均垂直安装在一楼地面,中立柱和后立柱的上端都延伸至二楼地面。中立柱和后立柱的顶端平行于地面设置有框架;前立柱的顶端平行于地面也设置有框架,该框架与中立柱的中部固定连接;2只后立柱的中部连接有后横梁,两侧的中立柱和后立柱的中部分别连接有侧横梁;A梯置放在前立柱和中立柱之间,B梯置放在中立柱和后立柱之间;A梯和B梯上均设有扶手。该升降楼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占用空间小,制造成本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室内楼梯,具体涉及一种短距升降楼梯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住房条件的不断提高,建筑面积逐渐扩大,特别是两层别墅户型越来受到青睐。不仅房屋使用容积率高,也为追求个性生活的人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空间。有了二层楼上的房间当然要有上楼的楼梯,现在室内楼梯大都采用传统的台阶式的人力楼梯;无论是直接式还是旋转式楼梯,占用了室内较多空间;为节省空间,楼梯就会做的宽度较为窄小,台阶比较陡直,即不利老人和儿童的上下安全,更不便楼上较大物品的搬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室内楼梯所存在的上下楼不方便、占用室内空间大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室内短距升降楼梯。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电机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立柱、中立柱、后立柱、框架、A梯、B梯、升降机构和保护机构。2只前立柱、2只中立柱和2只后立柱均垂直固定在一楼地面,中立柱和后立柱的上端都延伸至二楼地面。在中立柱和后立柱的顶端平行于地面设置有框架;在前立柱的顶端平行于地面也设置有框架,该框架与中立柱的中部固定连接;在2只后立柱的中部连接有后横梁,在两侧的中立柱和后立柱的中部分别连接有侧横梁;A梯置放在前立柱和中立柱之间,B梯置放在中立柱和后立柱之间;在A梯和B梯上均设有扶手。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传动轴、转轮、传动轮、滑轮组件和钢索。传动轴通过轴承安装在2个侧横梁上,位置在侧横梁下方;2只转轮分别固定安装在传动轴的两端;传动轮固定安装在靠近电机一侧的传动轴的端头,并通过皮带,也可通过链条与电机的轴传动连接;滑轮组件安装在框架的左右两侧。2条钢索的一端分别固定在A梯的左右两侧,另一端分别顺序通过A梯上方框架上的滑轮组件、侧横梁下方传动轴两端的转轮和B梯上方框架上的滑轮组件,再固定在B梯的左右两侧,并使A梯处于一楼地面位置,B梯处于二楼地面位置。所述保护机构,包括保护帘和辊轴。2只辊轴分别安装在A梯下方的前立柱和中立柱上,并能够灵活转动;带状保护帘的一端固定在A梯的前端,另一端顺序通过前立柱上的辊轴和中立柱上的辊轴,再固定在B梯的前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升降楼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不但节省了室内空间,简易了上下楼梯的行程,而且为老人、儿童上下楼层提供了安全、便利的通道,易于市场的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I的左视图图3是图I的右视图图4是本技术应用示意图附图中1.前立柱,2.中立柱,3.后立柱,4.后横梁,5.侧横梁,6.传动轴,7.转轮,8.传动轮,9.电机,10.框架,11.滑轮组件,12. A梯,13. B梯,14.扶手,15.钢索,16.辊轴,17.保护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I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电机9和控制系统,还包括前立柱I、中立柱2、后立柱3、框架10、A梯12、B梯13以及升降机构和保护机构。2只前立柱1,2只中立柱2和2只后立柱3均垂直安装固定在一楼地面,中立柱2和后立柱3的上端都延伸固定于二楼地面。框架10平行于地面安装在中立柱2和后立柱3的顶端;在前立柱I的顶端平行于地面也设置安装框架10,该框架10与中立柱2的中部固定连接。为增加强度,在2只后立柱3之间的中部用后横梁4连接固定;在两侧的中立柱2和后立柱3之间的中部,分别用侧横梁5连接固定。A梯12和B梯13均为平板状,A梯12置放在前立柱I和中立柱2之间下部的空间内,能够在前立柱和中立柱的约束内上下灵活移动出梯13置放在中立柱2和后立柱3之间上部的空间内,能够在中立柱和后立柱的约束内上下灵活移动;在々梯12和B梯13上分别安装有扶手14,便于乘员依扶。如图3所示,升降机构包括传动轴6、转轮7、传动轮8、滑轮组件11和钢索15。传动轴6通过轴承连接安装在2个侧横梁5上;2只转轮7分别固定安装在传动轴6的两端;传动轮8则安装在传动轴6靠近电机9 一侧的端头上;传动轮8与传动轴6、转轮7能够联动。传动轮8通过皮带,或者通过链条与电机9上的传动机构传动连接。4只滑轮组件11分别安装在2只框架10的左右两侧。2条钢索的一端分别固定在A梯12的左右两侧,另一端分别顺序通过A梯12上方框架10上的滑轮组件11、侧横梁5下方的转轮7和B梯上方框架10上的滑轮组件11,再固定在B梯13的左右两侧;钢索15的长度能够使A梯12处于一楼地面位置,B梯13处于二楼地面位置。如图3所示,保护机构包括保护帘17和辊轴16。2只圆杆状辊轴16分别安装在A梯12下方的2只前立柱I和2只中立柱2上,其位置应与前立柱I、中立柱2垂直,并能够灵活转动。带状保护帘17的一端固定在A梯12的前端,另一端顺序通过前立柱I上的辊轴16和中立柱2上的辊轴16,再固定在B梯13的前端,使保护帘17能够随A梯、B梯的上下移动而在辊轴16上灵活滑动。工作原理如图3和图4所示,A梯12和B梯13的原始位置分别处在一楼地面和二楼地面;保护帘17则自A梯12的前端向下环绕通过A梯下面的2只辊轴16,再向上延伸至B梯13的前端。上楼时,乘员进入一楼的A梯12,抓牢扶手14后,操作控制系统使A梯12上升,同时B梯13下降;当八梯12上升、B梯13下降至同一水平面时,控制系统使A梯和B梯同时自动停止,乘员自A梯12走入B梯13,抓牢扶手14后,操作控制系统使B梯13上升,同时A梯12下降;当B梯13上升至二楼地面时,控制系统使A梯和B梯同时自动停止,乘员自B梯13走入二楼平面。下楼时,乘员进入二楼的B梯13,抓牢扶手14后,操作控制系统使B梯13下降,同时A梯12上升;当8梯13下降、A梯12上升至同一水平面时,控制 系统使A梯和B梯同时自动停止,乘员自B梯13走入A梯12,抓牢扶手14后,操作控制系统使A梯12下降,同时B梯13上升;当A梯12下降至一楼地面时,控制系统使A梯和B梯同时自动停止,乘员自A梯12走入一楼平面。权利要求1.短距升降楼梯,包括电机(9)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立柱(I)、中立柱(2)、后立柱(3)、框架(10)、A梯(12)、B梯(13)以及升降机构和保护机构;2只前立柱(I)、2只中立柱(2)和2只后立柱(3)均垂直固定在一楼地面,中立柱(2)和后立柱(3)的上端都延伸至二楼地面;在中立柱(2)和后立柱(3)的顶端平行于地面设置有框架(10);在前立柱(I)的顶端平行于地面也设置有框架(10),该框架与中立柱(2)的中部固定连接;在2只后立柱(3)的中部连接有后横梁(4),在两侧的中立柱(2)和后立柱(3)的中部分别连接有侧横梁(5)汸梯(12)置放在前立柱(I)和中立柱⑵之间,B梯(13)置放在中立柱(2)和后立柱(3)之间;在八梯(12)和B梯(13)上均设有扶手(14)。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短距升降楼梯,其特征在于升降机构包括传动轴¢)、转轮(7)、传动轮(8)、滑轮组件(11)和钢索(15);传动轴(6)通过轴承安装在2个侧横梁(5)上;2只转轮(7)分别固定安装在传动轴¢)的两端;传动轮(8)固定安装在靠近电机一侧的传动轴出)的端头,并与电机(9)的轴传动连接;滑轮组件(11)安装在框架(10)的左右两侧;2条钢索(15)的一端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短距升降楼梯,包括电机(9)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立柱(1)、中立柱(2)、后立柱(3)、框架(10)、A梯(12)、B梯(13)以及升降机构和保护机构;2只前立柱(1)、2只中立柱(2)和2只后立柱(3)均垂直固定在一楼地面,中立柱(2)和后立柱(3)的上端都延伸至二楼地面;在中立柱(2)和后立柱(3)的顶端平行于地面设置有框架(10);在前立柱(1)的顶端平行于地面也设置有框架(10),该框架与中立柱(2)的中部固定连接;在2只后立柱(3)的中部连接有后横梁(4),在两侧的中立柱(2)和后立柱(3)的中部分别连接有侧横梁(5);A梯(12)置放在前立柱(1)和中立柱(2)之间,B梯(13)置放在中立柱(2)和后立柱(3)之间;在A梯(12)和B梯(13)上均设有扶手(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跃刚
申请(专利权)人:李跃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