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海涛专利>正文

具有多道风冷装置的隧道式不锈钢带光亮退火炉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27565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多道风冷装置的隧道式不锈钢带光亮退火炉,它是在炉道的前段设置倒置式风冷装置,在炉道中段和后段设置若干道顺向风冷装置。每道风冷装置包括密封的不锈钢带隧道式炉道和互相连通的离心风机和冷却水箱,所述离心风机的吸风道及吸风口设置在炉道左右两侧,炉道内腔的顶面和底面设有吹风道及吹风口,所述炉道内腔左右两侧还设有吸引多余气体的辅助风道,所述辅助风道与吸风道连通,多余气体在离心风机吸引下进入冷却水箱降温。吹风道的横断面设计成波浪状,不锈钢带从上下吹风口的中间通过。本产品设置了多道风冷装置,使不锈钢带在行进过程中能近距离、不间断地受到冷风吹拂,增快降温冷却的速率,达到均匀急冷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金属热处理设备制造
,具体指一种具有多道风冷装置的隧道式不锈钢带光亮退火炉
技术介绍
不锈钢带在退火过程中,要求保持钢带表面的光亮效果,因此为了表面不被氧化而发黑,通常在炉内充有保护气体。所谓保护气体一般都用氨分解后氮气和氢气作保护气氛,而氢气是活泼元素,一遇空气中的氧便会发生爆炸,所以对隧道式不锈钢带光亮退火炉的炉道基本上是密封的。但与此同时不锈钢带经加热退火后需要冷却,冷却的方式通常是吹冷风。由于前述原因,冷风不能用炉外的含有氧气空气,并且由于炉内温度通常较高,所以必须对炉内的热气体吸引至风道并经炉外水箱冷却后才能循环使用。由于隧道式退火炉 炉道通常较长,前段和后段温度高低不一,温差相对较大,若只设一道风冷装置进行吹风会使不锈钢带的硬度不均匀,并且冷却降温的速度也不够快。所以只有在不锈钢带隧道式退火炉的炉道上下两侧面设置多道吹风冷却装置,并且尽量从近距离、不间断地进行快速吹风,才能达到既快又均匀降温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在隧道式不锈钢带光亮退火炉的炉道设置多道风冷装置,在炉道顶面、底面两侧对不锈钢带实施吹风,达到快速均匀降温冷却的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具有多道风冷装置的隧道式不锈钢带光亮退火炉,是在炉道前段设置倒置式风冷装置,在炉道中段和后段设置若干道顺向风冷装置。所述每道风冷装置包括密封的炉道和在炉体上方所设的互相连通的离心风机和冷却水箱,所述离心风机的吸风道及吸风口设置在炉道左右两侧,炉道内腔的顶面和底面设有吹风道及吹风口,所述炉道内腔左右两侧还设有吸引多余气体的辅助风道,所述辅助风道与吸风道连通,多余气体在离心风机吸引下进入冷却水箱降温。所述每道风冷装置的离心风机用高速电机驱动,离心风机与冷却水箱之间用过道管连通。所述每道风冷装置吹风道的横断面设计成波浪状,在波浪形的谷底设吹风口,可使冷风更直接地吹到不锈钢带的正反两表面,同时在两侧的波浪状风口附近设置吸风口,不锈钢带从上下吹风口的中间通过。上述所称前段风冷装置的设置方向为倒置式,即吹风口在前,吸风口在后;所述中段与后段风冷装置为顺向设置,即吸风口在前,吹风口在后。本技术在原双侧风冷的基础上增加若干道双侧风冷装置,使不锈钢带在行进过程中能近距离、不间断地受到冷风吹拂,增快降温冷却的速率,达到均匀急冷的目的。另外将吹风口设计成波浪形,使从吹风口吹出的多余冷风迅速从附近吸风口被离心风机吸走并送至冷却水箱,使冷风温度可更低一些。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各道风冷装置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吹风口断面示意图;图3是图I中A-A向俯视平面不意图;图中各部名称及编号1-进料口、2-炉体、3-前吸风道、4-吹风道、5-离心风机、6-电机、7-过道管、8-冷却水箱、9-吸风道、10-辅助风道、11-辅助吸风口、12-出料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至图3所示,一种具有多道风冷装置的隧道式不锈钢带光亮退火炉,是在炉道前段设置倒置式风冷装置,在炉道中段和后段设置若干道顺向风冷装置,其吹风口设置 在炉道内腔的顶面和底面。每道风冷装置包括密封炉道和在炉体2上方所设的互相连通的离心风机5和冷却水箱8,离心风机5的吸风道9及吸风口设置在炉道左右两侧,炉道内的热气体被离心风机5吸引经吸风道9进入冷却水箱8。由于冷却水箱8具有热交换功能,气体降温后经离心风机5鼓动而至炉道两侧吹风道4的吹风口吹出。炉道内腔左右两侧还设有吸引多余气体的辅助风道10,辅助风道10与吸风道9连通,多余气体在离心风机5吸引下进入冷却水箱8降温。每道风冷装置的离心风机5用高速电机6驱动,离心风机5与冷却水箱8用过道管7连通。每道风冷装置吹风道4的横断面设计成波浪状,在波浪形的谷底设吹风口,可使冷风更直接地吹到不锈钢带的正反两表面,同时在两侧的波浪状风口附近设置吸风口,不锈钢带从中间通过。上述所称前段风冷装置的设置方向为倒置式,即吹风口在前,吸风口在后;所述中段与后段风冷装置为顺向设置,即吸风口在前,吹风口在后。在进行不锈钢带退火时,不锈钢带从加热段出来后再从进料口进入冷却降温炉道。冷风从炉道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吹向不锈钢带上表面和下表面,气体经吸热后被吸风道9吸入冷却水箱8,与冷却水箱8中冷水进行热交换后,气体的温度降低,然后被离心风机5鼓动而从吹风道4的吹风口吹出。一部分多余气体经辅助吸风道11被下一道风冷装置的顺向吸风道吸引而进入下一道冷却水箱进行热交换,如此逐级渐进,炉内气体的温度越来越低,从而达到快速均匀降温的目的。本技术能根据炉体长度及用户需求,可在炉道中段设置若干道风冷装置,其设置状况基本相同,这里不再赘述。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多道风冷装置的隧道式不锈钢带光亮退火炉,是在炉道前段设置倒置式风冷装置,在炉道中段和后段设置若干道顺向风冷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每道风冷装置包括密封的炉道和在炉体(2)上方所设的互相连通的离心风机(5)和冷却水箱(8),所述离心风机(5)的吸风道(9)及吸风口设置在炉道左右两侧,炉道内腔的顶面和底面设有吹风道(4)及吹风口,所述炉道内腔的左右两侧还设有吸引多余气体的辅助风道(10),所述辅助风道(10)与吸风道(9)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多道风冷装置的隧道式不锈钢带光亮退火炉,其特征是所述每道风冷装置的离心风机(5)用高速电机(6)驱动,离心风机(5)与冷却水箱(8)之间用过道管(7)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多道风冷装置的隧道式不锈钢带光亮退火炉,其特征是所述每道风冷装置的吹风道(4)的横断面设计成波浪状,在波浪形的谷底设吹风口。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多道风冷装置的隧道式不锈钢带光亮退火炉,它是在炉道的前段设置倒置式风冷装置,在炉道中段和后段设置若干道顺向风冷装置。每道风冷装置包括密封的不锈钢带隧道式炉道和互相连通的离心风机和冷却水箱,所述离心风机的吸风道及吸风口设置在炉道左右两侧,炉道内腔的顶面和底面设有吹风道及吹风口,所述炉道内腔左右两侧还设有吸引多余气体的辅助风道,所述辅助风道与吸风道连通,多余气体在离心风机吸引下进入冷却水箱降温。吹风道的横断面设计成波浪状,不锈钢带从上下吹风口的中间通过。本产品设置了多道风冷装置,使不锈钢带在行进过程中能近距离、不间断地受到冷风吹拂,增快降温冷却的速率,达到均匀急冷的目的。文档编号C21D1/26GK202671611SQ201220313010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3日专利技术者丁海涛, 沈嵘, 毛炳南 申请人:丁海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多道风冷装置的隧道式不锈钢带光亮退火炉,是在炉道前段设置倒置式风冷装置,在炉道中段和后段设置若干道顺向风冷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每道风冷装置包括密封的炉道和在炉体(2)上方所设的互相连通的离心风机(5)和冷却水箱(8),所述离心风机(5)的吸风道(9)及吸风口设置在炉道左右两侧,炉道内腔的顶面和底面设有吹风道(4)及吹风口,所述炉道内腔的左右两侧还设有吸引多余气体的辅助风道(10),所述辅助风道(10)与吸风道(9)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海涛沈嵘毛炳南
申请(专利权)人:丁海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