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控温冷却设备的快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27551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控温冷却设备的快冷装置,属于非调质钢的冷却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体化控温冷却设备的快冷装置,设置于快冷区内,在快冷区内设置有快冷风机与快冷测温仪,所述快冷测温仪设置于快冷区的出口端,所述快冷测温仪连接并将信号传递至PLC控制系统上,所述快冷风机连接于PLC控制系统上并受其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体化控温冷却设备的快冷装置,能够准确地控制锻件在冷却过程的冷却速度及其时间,从而确保在冷却过程中,得以控制锻件内部的相变产物铁素体和珠光体的组织形态和相对量,达到细化晶粒,改善金属内部组织的作用;能够避免冷却过程中受到外部自然条件的影响,确保锻件经过冷却后综合机械性能达到要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非调质钢冷却技术,尤其是一种用于非调质钢锻件的锻后冷却技术。
技术介绍
非调质钢被广泛用于汽车零件,特别是曲轴、连杆等零件,为了保证曲轴、连杆等零件的表面高频淬火后获得足够的硬度,其淬硬区无铁素体存在,钢中必须保证足够高的碳含量,并在锻造工艺上采取措施,以防止毛坯表面出现大块铁素体。常规的锻后冷却方式有两种保温箱内缓冷和自然空冷。即将锻后高温曲轴毛坯经校正后放入保温箱内缓冷或者直接放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常规的方法需要多级保温箱经过多次缓冷才能保证其要·求,同时常规的方法还存在使得锻件直线度偏差较大,即变形较大,不仅不能满足锻件的尺寸要求,也增加了大量的校正及回火的工作量。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0310111656. 2,申请日为2003年12月26日,名称为非调质钢发动机曲轴锻造后冷却方法,公开了一种非调质钢的锻造冷却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锻件的机械性能,但是该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锻件先在自然空冷区自然冷却到600°C,再进入保温缓冷区缓冷,锻件在自然空冷区的降温过程,冷却速度无法控制,冬天气温低时,降温快,夏天气温高时,降温慢,由于自然空冷区受到外部温度影响较大,可能造成锻件内的金相变化不规则,无法控制其金相组织变化达到预定要求,且锻件内部的晶体结构细化不够和细化不均匀,从而影响了锻件的机械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一体化控温冷却设备的快冷装置,能够准确地控制锻件在冷却过程的冷却速度及其时间,从而确保在冷却过程中,得以控制锻件内部的相变产物铁素体和珠光体的组织形态和相对量,达到细化晶粒,改善金属内部组织的作用,同时能够避免冷却过程中受到外部自然条件的影响,确保锻件经过冷却后综合机械性能达到要求。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的一体化控温冷却设备的快冷装置,设置于快冷区内,其特征在于在快冷区内设置有快冷风机与快冷测温仪,所述快冷测温仪设置于快冷区的出口端,所述快冷测温仪连接并将信号传递至PLC控制系统上,所述快冷风机连接于PLC控制系统上并受其控制。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该快冷装置位于快冷区内,对锻件进行快冷处理,在快冷区内设置快冷风机,通过调整风机进风量来控制锻件冷却速度,使锻件按照规定的冷却速度,均匀的冷却,从而得到需要的金相组织,细化的晶粒度,获得需要的锻件塑性和韧性,增强了锻件的其它机械性能,使其达到预定要求。在快冷区的出口端设置快冷测温仪,该快冷测温仪连接于PLC控制系统上,该快冷测温仪能将出口处的锻件的温度进行测试,并将该信号传递至PLC控制系统上,PLC控制系统根据该信号的值,调整快冷风机的风量大小,从而确保锻件在短暂的时间内经过快冷区,且其温度降至630°C -670°C,从而实现了锻件快冷的自动化操作,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了成本。且本专利技术的一体化控温冷却设备的快冷装置,能准确地控制锻件在快冷过程的冷却速度及其时间,从而确保在冷却过程中,得以控制锻件内部的相变产物铁素体和珠光体的组织形态和相对量,达到细化晶粒,改善金属内部组织的作用,同时能够避免冷却过程中受到外部自然条件的影响,确保锻件经过冷却后综合机械性能达到要求。本技术的一体化控温冷却设备的快冷装置,在快冷区内有传输机构穿过,所述快冷风机为四个,且分两组位于传输机构两侧,两组快冷风机之间相互交错。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由于要求控制锻件在快冷区内的冷却速度,因此就需要控 制其冷却风的供风量大小,因此在传输机构两侧分别设置快冷风机,且相互交错,通过快冷风机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锻件在快冷区内迅速冷却,且冷却均匀,避免锻件受冷风部位不均为金相变化不均匀等现象,设置快冷风机为四个,根据快冷区的长度以及冷却时间进行合理的选择,保证锻件在快冷区内的快冷效果,减少冷却过程中所需能量,节约了资源。本技术的一体化控温冷却设备的快冷装置,所述传输机构连接于传输电机上,所述传输电机连接于PLC控制系统上并受其控制,所述PLC控制系统根据快冷测温仪的信号,控制传输电机以及快冷风机。由于米用了上述结构,传输电机控制传输机构运转速度,而该传输电机连接到PLC控制系统上由其控制,当PLC控制系统接收到快冷测温仪所检测的信号后,快速做出反应,一方面控制传输电机的输出功率,控制传输机构的传输速度,从而控制锻件在快冷区的冷却时间,继而实现快冷的效果;另外一方面控制快冷风机的风量大小,从而控制锻件在快冷区的冷却速度,保证锻件的机械性能;整个快冷区的工作情况由PLC控制系统监控调整,无需额外的人工操作过程,实现了自动化的快冷,降低了生产难度以及生产成本。本技术的一体化控温冷却设备的快冷装置,所述快冷测温仪为红外线测温仪。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采用红外线测温仪,使得该测温仪可以在不接触锻件的情况下检测其温度值,且检测结果精确,为后续的PLC控制系统的操作提供准确的数据,使得操作精确无误。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 本技术的一体化控温冷却设备的快冷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廉,适合推广;2、 本技术的一体化控温冷却设备的快冷装置,能够准确地控制锻件在冷却过程的冷却速度及其时间,从而确保在冷却过程中,得以控制锻件内部的相变产物铁素体和珠光体的组织形态和相对量,达到细化晶粒,改善金属内部组织的作用;3、 本技术的一体化控温冷却设备的快冷装置,能够避免冷却过程中受到外部自然条件的影响,确保锻件经过冷却后综合机械性能达到要求。附图说明图I是采用该快冷装置的一体化控温冷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传输机构、2-快冷风机、3-传输电机、4-快冷测温仪、5-缓冷风机、6-缓冷测温仪、A-空冷区、B-上下料区、C-快冷区、D-缓冷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快冷装置,为一体化控温冷却设备的一个部分,其设置于快冷区C内,在快冷区C内有传输机构I穿过,所述传输机构I连接于传输电机3上,所述传输电机3连接于PLC控制系统上并受其控制,在快冷区C内设置有快冷风机2与快冷 测温仪4,所述快冷测温仪设置于快冷区C的出口端,所述快冷测温仪连接并将信号传递至PLC控制系统上,所述快冷风机2为四个,且分两组位于传输机构I两侧,两组快冷风机2之间相互交错,当然根据不同工件大小和环境温度的变化,该快冷风机2的开启个数可作增减,如当需要快冷区更长时,也可增加一组快冷风机2,也就是在传输机构I两侧分别设置3组快冷风机2,且相互交错。开启风机的数量以满足实际需求为宜。所述快冷风机2均连接于PLC控制系统上并受其控制,所述PLC控制系统根据快冷测温仪的信号,控制传输电机3以及快冷风机2,从而可以根据情况的不同,控制传输电机3的转速或者快冷风机的3的风量大小。本技术的快冷装置中,所采用的快冷测温仪为红外线测温仪,该测温仪可以在不接触锻件的情况下在线检测其温度值,且检测结果精确,为后续的PLC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体化控温冷却设备的快冷装置,设置于快冷区(C)内,其特征在于:在快冷区(C)内设置有快冷风机(2)与快冷测温仪(4),所述快冷测温仪设置于快冷区(C)的出口端,所述快冷测温仪连接并将信号传递至PLC控制系统上,所述快冷风机(2)连接于PLC控制系统上并受其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辜子恒辜俊杰孙继成魏世洪陈军李明清焦汝义赵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豪特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