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太阳能电池板的货车车辆。货车车辆具备:驾驶车辆,其具备对驾驶室内的室温进行调整的空调装置;车厢,其与驾驶车辆连结,具有覆盖装载物收纳部的车厢体;以及太阳能电池板,其被设置于车厢体,用于对空调装置供给电能,该太阳能电池板根据该空调装置的最大消耗电力来确定其规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搭载有利用由设置于车厢的太阳能电池板发电产生的电能来对驾驶室的空调装置进行驱动的太阳能电池的货车车辆、该货车车辆的车厢以及太阳能电池板。
技术介绍
货车的驾驶员由于长距离驾驶,往往会在驾驶室内打盹、休息,在打盹、休息中利用空调装置来调整室内温度。而且,在等待交货的停车过程中也是同样的。在此期间,使发动机怠速,让压缩机工作,对空调装置进行驱动。但是,仅为了驱动空调装置而使发动机怠速的做法会造成燃料相当程度的浪费,而且,由二氧化碳、废气造成的环境负担也大。另外,在货车行驶中也长时间地利用空调装置来调整室内温度,为了使空调的制冷剂压缩用压缩机工作而消耗相当程度的燃料也会对环境负担、经济性造成影响。鉴于此,提出了一种对货车车辆的车厢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利用由太阳能电池板发电产生的电能来驱动驾驶室的空调装置的系统(参照专利文献I)。在专利文献I中,将由设置于车厢的太阳能电池板发电产生的电能充到蓄电池中,在停车时利用蓄电池来驱动空调装置。但是,在该系统的情况下,虽说利用太阳能电池,但也仅是用于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的辅助性动作,只通过太阳能电池无法对空调装置驱动相当程度的时间。而且,虽说利用太阳能电池来供给电能,但能否充分供给不甚明了,对于为了充分供给电能所需要的对太阳能电池板的具体要求特性并未研究。作为其他类似的现有技术文献,除此之外还存在如专利文献2、3所述的方案。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3-226132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6-200820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平6-14413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仅以太阳能电池的发电能量便能够充分地对空调装置驱动相当程度时间的货车车辆、车厢以及太阳能电池板。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货车车辆按照如下方式构成。技术方案I所述的专利技术具备驾驶车辆,其具备对驾驶室内的室温进行调整的空调装置;和车厢,其与驾驶车辆连结并具有覆盖装载物收纳部的车厢体;对该车厢体设置有向所述空调装置供给电能的太阳能电池板,该货车车辆的特征在于满足下述(I)或者⑵,(I)具备两个以上对驾驶室内的室温进行调整的空调装置,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单位重量的最大输出q是将至少一个空调装置的最大消耗电力除以太阳能电池板的重量而得到的值的I. 2倍以上,(2)仅具备一个对驾驶室内的室温进行调整的空调装置,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单位重量的最大输出q是将该空调装置的最大消耗电力除以太阳能电池板的重量而得到的值的O. 2倍以上。太阳能电池板的最大输出Wp (=最大发电量=最大发电能力)按照如下方式来定义。是在太阳能电池元件温度为25°C、分光分布AM = I. 5 (参照全天日射基准太阳光JISC8911)、放射照度1000W/m2的条件下测定出的太阳能电池板整体(是指车厢上搭载的整个板)的输出(更详细的测定条件参照JIS C 8914 “结晶系太阳能电池模块输出测定法”以及JIS C8935 “非晶太阳能电池模块输出测定法”)。太阳能电池板·的单位重量的最大输出q通过将上述Wp除以太阳能电池板的重量而求出,成为轻量且输出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的指标。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备蓄积由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发电产生的剩余电力并且补充不足电力的蓄电池。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该蓄电池的容量(Wh)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最大输出(Wp :峰瓦)之比在O. I 5 (ffh/ffp)的范围内。最大输出与最大的发电量相等。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太阳能电池板的单位重量的最大输出q为5W/kg以上。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太阳能电池板的面积Sp是驾驶室的俯视面积Sd的I 7倍。技术方案6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太阳能电池板的厚度为25mm以下。技术方案7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太阳能电池板的单位面积的重量被设定为6kg/m2 以下。技术方案8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以与车厢独立的构造被安装于车厢的外表面。技术方案9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安装部件以机械结合的方式固定于车厢体。技术方案10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被粘接固定于车厢体。技术方案11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以除去了背面保护层的构成与车厢的板粘接成一体,构成为带太阳能电池板的车厢板。技术方案12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具备如下构成在与车辆直行的状态下的所述车厢的行进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有多列元件列,各单元列被并联连接,所述元件列是将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沿着所述行进方向串联连接而成的。 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车厢按照如下方式构成。在技术方案13所述的专利技术中,车厢与具备空调装置的驾驶车辆连结,具有覆盖装载物收纳部的车厢体,在所述车厢体设置有对所述驾驶车辆的空调装置供给电能的太阳能电池板,该车厢的特征在于满足下述(I)或者(2),(I)所述驾驶车辆具备两个以上对驾驶室内的室温进行调整的空调装置,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单位重量的最大输出q是将至少一个空调装置的最大消耗电力除以太阳能电池板的重量而得到的值的I. 2倍以上。(2)所述驾驶车辆仅具备一个对驾驶室内的室温进行调整的空调装置,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单位重量的最大输出q是将该空调装置的最大消耗电力除以太阳能电池板的重量而得到的值的O. 2倍以上。在技术方案14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具备蓄积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发电产生的剩余电力并且补充太阳能电池板的不足电力的蓄电池。在技术方案15所述的专利技术中,该蓄电池的容量(Wh)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最大输出(Wp :峰瓦)之比在O. I 5(Wh/Wp)的范围内。在技术方案16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太阳能电池板的单位重量的最大输出q为5W/kg以上。在技术方案17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太阳能电池板的面积Sp是驾驶室的俯视面积Sd的I 7倍。 在技术方案18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太阳能电池板的厚度为25mm以下。在技术方案19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太阳能电池板的单位面积的重量被设定为6kg/m2以下。在技术方案20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以与车厢体独立的构造被安装于车厢体的外表面。在技术方案21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安装部件以机械结合的方式固定于车厢体。在技术方案22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被粘接固定于车厢体。在技术方案23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以除去了保护层的基材的构成与车厢体的板粘接成一体。在技术方案24所述的专利技术中,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具备如下构成在与车辆直行的状态下的所述车厢的行进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有多列元件列,各单元列被并联连接,所述元件列是将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沿着所述行进方向串联连接而成的。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电池板按照如下方式构成。技术方案25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太阳能电池板被设置在与具备空调装置的驾驶车辆连结的车厢的覆盖装载物收纳部的车厢体,对所述驾驶车辆的空调装置供给电能,该太阳能电池板的特征在于,满足如下(I)或者(2),(I)所述驾驶车辆具备两个以上对驾驶室内的室温进行调整的空调装置,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单位重量的最大输出q是将至少一个空调装置的最大消耗电力除以太阳能电池板的重量而得到的值的I. 2倍以上。(2)所述驾驶车辆仅具备一个对驾驶室内的室温进行调整的空调装置,所述太阳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安幸夫,桥爪宇生,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