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轴承部件和其制造方法、及具备轴承部件的轴承装置和其制造方法,通过低成本地设置高精度的异径间隙,实现轴承性能和密封性能的提高。将与电铸部(4)的内周面(4a)之间具有台阶的成形部(5)的内周面(5a)模仿包覆靠模(8)的表面的非导电性覆膜(9)成形。伴随非导电性覆膜(9)的除去,在内周露出的成形部(5)的内周面(5a)和轴部件(2)的外周面(2a)之间形成比轴承间隙(6)大径的半径方向间隙(7)。如下制造在与轴部件(2)之间形成该轴承间隙(6)及半径方向间隙(7)的轴承部件(3),即,对在靠模(8)表面的局部形成有非导电性覆膜(9)的靠模(8)进行电铸加工,形成电铸部(4),其次,在将靠模(8)表面的电铸部(4)及非导电性覆膜(9)插入到腔(15)内的状态下进行轴承部件(3)的注射成形,之后将非导电性覆膜(9)从轴承部件(3)除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部件和其制造方法。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轴承部件和在与该轴承部件的内周面之间形成轴承间隙的轴的轴承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这种轴承部件作为如下轴承部件优选地使用,S卩,利用在成为电铸部成形母体的靠模表面析出的面模仿靠模表面的面精度而可高精度地形成这一情况,由该电铸部的析出面构成轴承面。 例如,特开2003-56552号公报(专利文献I)中提案有将电铸部作为插入部件一体地模成形的轴承部件及具备该轴承部件的轴承装置。该轴承部件的特征在于,在成为电铸部的成形母体的靠模轴的非导电性遮蔽部以外的区域析出成形作为电铸壳的圆筒状的电铸部,将该电铸部作为插入部件由树脂对轴承部件进行模成形,之后将轴承部件的电铸部自靠模轴分离,由此,可将成为分离面的电铸部的内周面直接作为轴承面使用。根据该轴承部件,由于作为电铸壳的电铸部的内周面形成轴承部件的轴孔,故正圆度及内径尺寸精度高且滑动性也良好,可使与插入轴孔的轴部件之间的余隙极小,从而可进行精密的旋转、滑动或滑动旋转。另外,最近如特开平10-246223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所示,已知实现材料成本及加工成本的降低,通过树脂形成轴承部件的结构。专利文献I :特开2003-56552号公报专利文献2 :特开平10-246223号公报在利用上述方法形成的轴承部件中,由于电铸部和靠模轴的分离伴随残留应力的释放而进行,因此,分离后的靠模轴的外周面和电铸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在轴向为均匀宽度。目前,由于电铸部在轴承部件的轴向全长形成,故在上述方法中,在轴承部件的内周面和轴承部件的外周面之间,只在轴承部件的全长得到均匀宽度的间隙。但是,根据对于轴承的要求特性,有时也寻求局部不同的宽度的间隙。例如为防止油泄漏等,而在轴承部件的端部形成密封空间的情况下、或在两个轴承面之间形成避让部及油槽的情况下,需要在轴承部件的内周面和轴部件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宽度比轴承间隙大的间隙。这样,半径方向尺寸与轴承间隙不同的间隙(异径间隙)即使在例如对电铸部的内周面实施后加工使其内径尺寸扩大也能够得到,但由于电铸部的厚度通常为Imm以下,故考虑精度方面及成本方面是不实用的。如上所述,若为由树脂形成轴承部件的情况,则内周面的微小台阶可通过在模具上预先形成与这样的台阶对应的部分来成形,但该情况下模具的加工成本也增大,故不优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情况而构成的,其技术课题在于,通过以低成本地设置高精度的异径间隙,实现轴承性能及密封性能的提高。为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轴承部件,其具备电铸部和与电铸部一体形成的成形部,且在电铸部的内周面形成有支承轴部件的轴承面,其特征在于,内周面由成形部的内周面和电铸部的内周面形成,且成形部的内周面为相对于电铸部的内周面具有台阶的成形面(权利要求I)。这样,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轴承部件的内周面由成形部的内周面和电铸部的内周面形成,故与轴部件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不仅在与电铸部的内周面之间形成,而且还在与成形部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此时,成形部的内周面相对于电铸部的内周面具有台阶,由此可在成形部的内周面和轴部件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异径间隙。另外,由于可高精度地得到通过电·铸加工形成的电铸部的内周面,并且以成形部的内周面为成形面,从而也可以高精度地得到成形部的内周面。因此,可高精度地得到形成于这些内周面和轴部件的外周面之间的异径间隙。上述构成的轴承部件可作为如下轴承装置被提供,即,例如具备该轴承部件和插入轴承部件的内周的轴部件,且在成形部的内周面和轴部件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半径方向的间隙(权利要求3)。该情况下,可利用所述半径方向的间隙形成密封空间(权利要求4)。另外,也可以利用所述半径方向的间隙形成避让部(权利要求5)。另外,作为异径间隙的形状,考虑电铸部和成形部中某一方的内周面配置于另一方的内周面的轴向两侧的构成(权利要求2)。例如在通过上述半径方向的间隙形成密封空间的情况下,优选将成形部的内周面配置于电铸部的内周面的轴向两侧,在轴承装置的轴向两端形成所述半径方向的间隙。另外,在由所述半径方向的间隙形成避让部的情况下,优选将电铸部的内周面配置于成形部的内周面的轴向两侧,在多个轴承面间形成所述半径方向的间隙。当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异径间隙,不限于上述示例的构成,可采用各种形态。另外,为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轴承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造电铸部具有轴承面的轴承部件时,使用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非导电性覆膜的靠模进行电铸加工,其次,在插入了靠模表面的电铸部及非导电性覆膜的状态下进行注射成形,之后进行非导电性覆膜的除去(权利要求6)。另外,本专利技术中的“电铸加工”包含电解镀敷加工或无电解镀敷加工、或基于它们的组合的加工。在此所说的无电解镀敷加工是指不使用电气而通过添加到金属盐的水溶液中的还原剂的作用进行金属析出的方法。要形成具有电铸部的内周面和相对于电铸部的内周面具有台阶的成形部的内周面的轴承部件的内周面,例如在使用带台阶的轴状的靠模作靠模轴时,成形品的内周面形状基本上依赖于靠模轴的内周面形状,因此,内周面形状的自由度降低。另外,每次变更形状及变更尺寸都耗费加工靠模轴的时间,这成为高成本化的主要原因。与之相对,若使用由非导电性覆膜包覆了表面的一部分的靠模轴进行电铸加工,接着,在包含电铸部及非导电性覆膜而插入靠模轴进行注射成形后,进行靠模轴的分离及非导电性覆膜的除去,则可得到不依赖靠模的表面形状的轴承部件的内周面,因此,可提高其形状自由度。特别是在轴承部件具有电铸部和成形部中某一方的内周面配置于另一方的内周面的轴向两侧的构造的情况下,在前者的方法(使用带台阶的靠模的方法)中,在注射成形后将靠模轴分离时,靠模轴外周面的台阶部和轴承部件内周面的台阶部在轴向干涉。因此,可能因台阶尺寸而不能分离,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后者的方法,由于靠模的直径均匀,故可排除这种干涉,能够可靠地分离靠模和轴承部件。另外,由于(特别是轴的部分)使用均匀直径的材料作为靠模,故可实现制作成本的低廉化。由于非导电性覆膜只要形成于靠模的表面即可,故其控制与在内周面实施高精度的加工的情况相比也比较容易,从而可实现更进一步的低成本化。作为非导电性覆膜向靠模表面的形成方法,例如以旋涂法为主,可使用通用的涂敷法。另外,除此之外,可使用通过喷墨法等将液滴状的微量墨滴向靠模表面供给,并由这样的墨滴的集合体形成覆膜的方法。作为适于非导电性覆膜的材料,考虑其作业工序,优选选择使用耐镀敷性(相对于电解质溶液的耐性)及耐环境性、耐热性、对溶剂的溶解性等优 良的树脂材料。另外,对树脂部的内周面进行成形的材料不需要是用于遮蔽靠模表面的非导电性覆膜,只要在树脂部的成形后能够除去即可。因此,作为形成异径间隙的方法,也考虑如下的方法,即,在制造电铸部具有轴承面的轴承部件时,在使用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非导电性覆膜的靠模进行电铸加工后,将非导电性覆膜除去,并且在除去区域的局部或整体上形成树脂层,其次,在插入了靠模表面的电铸部及树脂层的状态下进行注射成形,之后,进行树脂层的除去(权利要求7)。该情况下,作为非导电性覆膜用的材料,主要是满足耐镀敷性的材料即可,作为树脂层用的材料,只要是耐热性优良且容易被溶剂溶解的材料即可。由此,可使用的材料的选择幅度宽,可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装置,其具有由电铸部及保持电铸部的保持部构成的轴承和插入轴承的内周的轴部件,且在电铸部设置有与轴部件的外周面对置的轴承面,其特征在于,轴部件设置有小径部和大径部,并且保持部设置有由轴部件的大径部成形的成形面,且电铸部的轴承面及所述保持部的成形面分别与轴部件的小径部外周面对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日比建治,山本康裕,山本哲也,笹部光男,
申请(专利权)人:NTN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