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内嵌型钢式加强无梁楼盖结构,包括整体浇筑而成的无梁楼盖和混凝土柱,于该无梁楼盖与混凝土柱连接节点位置设有内嵌型钢,该内嵌型钢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该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垂直焊接以形成十字形结构,并且,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均为宽翼缘H型钢。籍此,混凝土柱与无梁楼盖相交的节点区采用十字形的内嵌型钢进行加强,可有效提高其抗冲切能力,无需另设置柱帽,具有提高楼盖板与支撑柱连接处纵向、横向的抗弯能力和抗震性能的作用,同时还可方便混凝土柱与楼盖板的节点处理和降低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内嵌型钢式加强无梁楼盖结构。
技术介绍
无梁楼盖主要应用在对建筑层间净空有较高要求而层高又有限制的建筑结构、工业冷库、炼油厂等厂房或工作平台,这些地方由于管道布置或工艺等特殊要求,而无法设置梁构件的结构,其特点是钢筋混凝土楼盖板直接与竖向支撑构件(如钢筋混凝土柱或剪力墙等)相连,楼盖下无梁类构件,完全依靠楼盖板自身承受弯矩和剪力。由于楼盖板的厚度有限,造成其连接位置的弯矩抵抗力和抗冲切能力较差,从而在楼面承受较大荷载或者地震荷载作用下形成薄弱位置,特别是抗冲切破坏为脆性破坏,破坏突然,在破坏前只有很小变形,无法提前观测或发出预警信号,具有较大的危险性。为了解决上述缺陷,工程中常在楼盖板与支撑柱连接的节点位置设置柱帽,也叫 柱托,来增强楼盖板连接处的局部抗冲切能力。但柱托结构往往会大大增加施工的难度,而且会在后期的装修中造成柱托位置较难处理,影响美观甚至影响工艺流程或管线的布置。因此,提出传力合理、安全经济、施工方便的混凝土柱与无梁楼盖的新型连接节点,成为充分发挥钢筋(型钢)混凝土结构的优势、推广钢筋(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关键,是工程界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嵌型钢式加强无梁楼盖结构,其具有抗弯承载力高、连接刚度大和抗冲切能力好的优点,且便于节点处理和施工时的模板支撑。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种内嵌型钢式加强无梁楼盖结构,包括整体浇筑而成的无梁楼盖和混凝土柱,于该无梁楼盖与混凝土柱连接节点位置设有内嵌型钢,该内嵌型钢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该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垂直焊接以形成十字形结构,并且,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均为宽翼缘H型钢,该第一横梁包括卧式设置的上、下钢板以及立式设置的竖钢板,该竖钢板设置在上、下钢板的中部,并于左右两侧形成嵌置槽;该第二横梁也包括上、下钢板和竖钢板,该第二横梁端部的竖钢板延伸出焊接段,该焊接段恰好伸入到嵌置槽中,并与嵌置槽的壁面紧密焊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梁为通长型钢,所述第二横梁为两段焊接型钢,该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高度,该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底部也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上、下钢板与竖钢板为一体成型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外端部有倾斜向下的斜面。优选的,所述无梁楼盖为混凝土无梁楼盖,该无梁楼盖中至少暗藏有两层配筋,每层配筋均横、纵布设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各配筋的横、纵设置方向与内嵌型钢之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的横、纵设置方向相同。优选的,所述无梁楼盖的配筋有上下两层,其中上层配筋铺设在内嵌型钢的表面,该下层配筋铺设于内嵌型钢的底面。优选的,所述混凝土柱为钢筋或型钢混凝土柱,其为圆柱或方形或矩形柱结构。优选的,所述混凝土柱内竖向设有若干条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为圆钢或角钢。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混凝土柱与无梁楼盖相交的节点区采用十字形的内嵌型钢进行加强,可有效提高其抗冲切能力,无需另设置柱帽,具有提高楼盖板与支撑柱连接处纵向、横向的抗弯能力和抗震性能的作用,同时还可方便混凝土柱与楼盖板的节点处理和降低施工难度。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截面立体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内嵌型钢的主视图;图4为图3是焊接前的结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混凝土柱11、加强筋20、无梁楼盖30、内嵌型钢31、第一横梁311、上钢板312、下钢板313、竖钢板314、嵌置槽32、第二横梁321、上钢板322、下钢板323、竖钢板324、焊接段33、斜面40、配筋。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照图I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混凝土柱10、无梁楼盖20和收纳于无梁楼盖20内的内嵌型钢30、配筋40,该混凝土柱10与无梁楼盖20整体浇筑。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内嵌型钢30位于混凝土柱10与无梁楼盖20相交的连接节点位置。该内嵌型钢30收藏于无梁楼盖20平面内,如图3所示,其包括第一横梁31和第二横梁32,其中,该第一横梁31与第二横梁32垂直焊接,并通过等强设计的焊接计算来保证连接强度,从而使楼盖的横梁形成十字形结构。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横梁31为通长型钢,所述第二横梁32为两段焊接型钢,该第一横梁31和第二横梁32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高度,该第一横梁31和第二横梁32的底部也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横梁31和第二横梁32为宽翼缘H型钢,其横截面呈“工”字形结构。具体而言,该第一横梁31包括卧式设置的上、下钢板311、312以及立式设置的竖钢板313,该竖钢板313设置在上、下钢板311、312的中部,于左右两侧形成嵌置槽314。所述第二横梁32也包括上、下钢板321、322和竖钢板323,该第二横梁32端部的竖钢板323延伸出焊接段324,该焊接段324恰好可以伸入到嵌置槽314中,并与嵌置槽314的壁面紧密焊接。并且,各第一横梁31和第二横梁32的外端部为倾斜结构,其倾斜面33约为45度。此处,第一横梁31和第二横梁32的上、下钢板311、312、321、322与竖钢板313、323为一体成型连接结构,但其亦可是由两条“匚”字形的型钢背肢紧靠在一起形成,不以此为限。如图2所示,所述无梁楼盖20为混凝土无梁楼盖20,该无梁楼盖20中的配筋40至少有两层,其横、纵布设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各配筋40的横、纵设置方向与内嵌型钢30的第一横梁31、第二横梁32的横、纵设置方向相同,其中上层配筋40铺设在内嵌型钢30的表面,该下层配筋40固定于内嵌型钢30的底面,从而无梁楼盖20整体浇注混凝土后,该内嵌型钢30埋于无梁楼盖20内,不会露出楼盖表面。 所述混凝土柱10为钢筋或型钢混凝土柱10,支撑着无梁楼盖20,其可以是圆柱或方形或矩形柱结构。该混凝土柱10内竖向设有若干条加强筋11,该加强筋11可以是圆钢或角钢。内嵌型钢30的第一横梁31、第二横梁32、无梁楼盖20的配筋40可以于该混凝土柱10的顶部与加强筋11锚固。本专利技术的施工过程如下首先,焊接内嵌型钢30,使两段第二横梁32分别垂直焊接在第一横梁31之中心点的两侧,并通过等强设计的焊接计算来保证连接强度,以使楼盖的内嵌型钢30形成十字形结构。然后将该内嵌型钢30吊装于混凝土柱10支模的顶部。接着,在十字形内嵌型钢30的上方和下方铺设网状的配筋40,该配筋40横、纵设置方向与第一横梁31、第二横梁32的横、纵方向相同,并且该配筋40锚固于十字形内嵌型钢30上、以及同时锚固于混凝土柱10支模顶部的加强筋11上。最后,封好混凝土柱10和无梁楼盖20的模板,即可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无梁楼盖20,当然,混凝土柱10内的混凝土浇筑宜先于楼盖浇注,否则应保留支撑,避免内嵌型钢30受力。通过大量实验证明,将上述十字形的内嵌型钢30置于混凝土柱10与无梁楼盖20之间,可以大大增强建筑结构的抗压性和抗冲切能力。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在混凝土柱10与无梁楼盖20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嵌型钢式加强无梁楼盖结构,包括整体浇筑而成的无梁楼盖和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于该无梁楼盖与混凝土柱连接节点位置设有内嵌型钢,该内嵌型钢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该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垂直焊接以形成十字形结构,并且,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均为宽翼缘H型钢,该第一横梁包括卧式设置的上、下钢板以及立式设置的竖钢板,该竖钢板设置在上、下钢板的中部,并于左右两侧形成嵌置槽;该第二横梁也包括上、下钢板和竖钢板,该第二横梁端部的竖钢板延伸出焊接段,该焊接段恰好伸入到嵌置槽中,并与嵌置槽的壁面紧密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毓利,徐玉野,房圆圆,
申请(专利权)人:华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