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软管接头装配设备,其中通过采用软管夹持组件将软管的管体部分进行夹持,并在软管夹持组件的两侧设置涨扣压紧装置,涨扣压紧装置中具有外侧端部能够涨开或合拢的涨紧管、扣压管,涨紧管在外侧端部合拢时能够沿轴向穿入软管的中心通孔中,扣压管在外侧端部涨开时能够沿轴向套设在软管的外侧周部上,当涨扣压紧装置处于压紧工作状态对软管的管体和接头进行压紧装配时,扣压管的外侧端部合拢扣压在软管的外侧周部上,涨紧管的外侧端部涨开抵触在软管的内侧周部上,从而使得软管的管体和接头相接处受到内涨外扣的压紧力,从而将接头压紧在管体的端部上实现软管接头的装配。该装配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软管接头装配设备。
技术介绍
在汽车减震系统、消声系统等领域中通常会采用柔性较好的汽车软管,这些软管的管体往往由金属带状材料编织而成,在切割成软管产品时其两端必须采用接头固定以防止软管管体松散,同时该接头的设置可使得软管方便地与其他部件进行连接。将软管接头装配至软管管体的两端上时,一般采用内涨外扣的方式将接头锁紧在软管管体的端部上,现有技术中,这需要由人工进行,其加工较为不便,生产效率较低,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软管接头装配设备以提高汽车软管的管体与接头装配生产的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软管接头装配设备,所述软管包括管体、套设在所述管体两端的接头,所述软管的中心具有沿轴向相贯穿的中心通孔,所述装配设备包括支承座、设置在所述支承座上的用于夹持所述软管的软管夹持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承座上位于所述软管夹持组件左右两端的涨扣压紧装置,所述软管夹持组件具有沿水平左右方向延伸的供所述管体沿轴向穿入的第一通孔,所述涨扣压紧装置包括沿水平左右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承座上的滑座、驱动所述滑座沿水平左右方向滑动的平移驱动机构、与所述软管夹紧组件相对的外侧端部能够沿周向涨开或合拢的涨紧管和扣压管,所述涨紧管、所述扣压管的内侧端部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座上,所述涨紧管设置在所述扣压管的管腔中,所述涨紧管、所述扣压管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线沿同一直线方向延伸,所述涨紧管的外侧端部合拢时能够沿轴向穿入所述软管的中心通孔中,所述扣压管的外侧端部涨开时能够沿轴向套设在所述软管的外侧周部上,所述涨扣压紧装置具有压紧工作状态和非压紧工作状态,当其处于非压紧工作状态时,所述扣压管的外侧端部涨开,所述涨紧管的外侧端部合拢;当其处于压紧工作状态时,所述扣压管的外侧端部合拢并扣压在所述接头的外周,所述涨紧管的外侧端部涨开并抵紧在所述接头内周,使得所述接头固定连接在所述管体的两端。优选地,所述软管夹持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承座上的第一夹持座、沿竖直方向升降地设置在所述支承座上位于所述第一夹持座上方的第二夹持座、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夹持座沿竖直方向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夹持座的顶部、所述第二夹持座的底部分别开设有沿水平左右方向相贯穿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中分别可拆卸地设置有第一夹持块、第二夹持块,所述第一夹持块、所述第二夹持块分别呈弧形,所述第一夹持块、所述第二夹持块能够相拼接形成所述第一通孔。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第一缸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承座上,所述第一气缸的第一伸缩杆的轴心线沿竖直方向分布,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伸出端固定地连接设置有一安装座,所述第二夹持座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座的底部上。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安装座上固定连接有多根轴心线沿竖直方向分布的导柱,所述支承座上开设有多个能够供所述多个导柱对应配合地穿入的第二通孔,所述多个导柱能够沿竖直方向升降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中。优选地,所述涨紧管、所述扣压管分别由多个涨紧杆、扣压杆沿周向相间隔排布形成。 优选地,所述滑座上还设置有能够调整所述涨扣压紧装置工作状态的调整机构。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调整机构包括沿水平左右方向平移地穿设在所述涨紧管内腔中的锥形杆、中心开设有锥形通孔的压紧管,所述压紧管能够沿水平左右方向平移地套设在所述扣压管外侧,所述锥形杆沿水平左右方向外端直径小内端直径大,所述锥形通孔沿水平左右方向外端直径大内端直径小,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能够驱动所述锥形杆、所述压紧管沿水平左右方向平移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二缸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座上,所述第二气缸的第二伸缩杆的轴心线沿水平左右方向分布,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伸出端与所述锥形杆、所述压紧管相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平移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第三伸缩杆的轴心线沿水平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气缸的第三缸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承座上,所述第三伸缩杆的伸出端与所述滑座相固定连接。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的汽车软管接头装配设备,其中通过采用软管夹持组件将软管的管体部分进行夹持,并在软管夹持组件的两侧设置涨扣压紧装置,涨扣压紧装置中具有外侧端部能够涨开或合拢的涨紧管、扣压管,涨紧管在外侧端部合拢时能够沿轴向穿入软管的中心通孔中,扣压管在外侧端部涨开时能够沿轴向套设在软管的外侧周部上,当涨扣压紧装置处于压紧工作状态对软管的管体和接头进行压紧装配时,扣压管的外侧端部合拢扣压在软管的外侧周部上,涨紧管的外侧端部涨开抵触在软管的内侧周部上,从而使得软管的管体和接头相接处受到内涨外扣的压紧力,从而将接头压紧在管体的端部上实现软管接头的装配。该装配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采用该装配设备对汽车软管的管体和接头进行装配,能够大幅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专利技术中待装配的汽车软管的结构示意 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汽车软管接头装配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参见图I所示的汽车软管,该软管包括管体,以及套设在管体两端的接头,软管的中心具有沿轴向相贯穿的中心通孔。参见图2所示的汽车软管接头装配设备,该装配设备包括支承座1,支承座I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待装配软管的软管夹持组件2,支承座I上还设置有涨扣压紧装置3,涨扣压紧装置3有两个,这两个涨扣压紧装置3分别设置在支承座I上位于软管夹持组件2的左右两端,这样可同时对软管两端的接头进行装配。在这里,左右方向指的是观察者观察图2时的左右方向。 参见图2所示,软管夹持组件2具有沿水平左右方向延伸的供管体沿轴向穿入第一通孔,在本实施例中,软管夹持组件2是通过如下方式设置的软管夹持组件2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承座I上的第一夹持座21、沿竖直方向升降地设置在支承座I上的第二夹持座22,第二夹持座22位于第一夹持座21的上方,第一夹持座21、第二夹持座22相对的侧部,即第一夹持座21的顶部、第二夹持座22的底部分别开设有沿水平左右方向相贯穿的第一凹槽24、第二凹槽25,第一凹槽24、第二凹槽25中分别可拆卸地设置有第一夹持块23、第二夹持块(图中未示出),第一夹持块23与第二夹持块均呈弧形,且第一夹持块23与第二夹持块能够相拼接形成上述的第一通孔。软管夹持组件2还包括能够驱动第二夹持座22沿竖直方向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28,通过升降驱动机构28驱动第二夹持座22沿竖直方向的升降,从而使得第二夹持块与第一夹持块23相拼合形成用于夹持管体的第一通孔。在这里,升降驱动机构28包括第一气缸,该第一气缸的第一缸体固定设置在支承座I上,第一气缸的第一伸缩杆的轴心线沿竖直方向分布,第一伸缩杆的伸出端固定地设置有一安装座27,第二夹持座22固定地设置在安装座27的底部上,当然,第二夹持座22与安装座27也可一体设置。通过第一伸缩杆沿竖直方向的升降可驱动第二夹持座22沿竖直方向的升降。为了使得第二夹持座22能够在第一气缸的驱动下稳定地沿竖直方向升降,安装座27上固定地连接有多根轴心线沿竖直方向分布的导柱26,支承座I上开设有多个能够供这多根导柱26对应配合地穿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软管接头装配设备,所述软管包括管体、套设在所述管体两端的接头,所述软管的中心具有沿轴向相贯穿的中心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设备包括支承座、设置在所述支承座上的用于夹持所述软管的软管夹持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承座上位于所述软管夹持组件左右两端的涨扣压紧装置,所述软管夹持组件具有沿水平左右方向延伸的供所述管体沿轴向穿入的第一通孔,所述涨扣压紧装置包括沿水平左右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承座上的滑座、驱动所述滑座沿水平左右方向滑动的平移驱动机构、与所述软管夹紧组件相对的外侧端部能够沿周向涨开或合拢的涨紧管和扣压管,所述涨紧管、所述扣压管的内侧端部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座上,所述涨紧管设置在所述扣压管的管腔中,所述涨紧管、所述扣压管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线沿同一直线方向延伸,所述涨紧管的外侧端部合拢时能够沿轴向穿入所述软管的中心通孔中,所述扣压管的外侧端部涨开时能够沿轴向套设在所述软管的外侧周部上,所述涨扣压紧装置具有压紧工作状态和非压紧工作状态,当其处于非压紧工作状态时,所述扣压管的外侧端部涨开,所述涨紧管的外侧端部合拢;当其处于压紧工作状态时,所述扣压管的外侧端部合拢并扣压在所述接头的外周,所述涨紧管的外侧端部涨开并抵紧在所述接头内周,使得所述接头固定连接在所述管体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炳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环宇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