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繁殖德魔1号种芋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05869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6 1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繁殖德魔1号种芋的方法,包括实生种子培育、种子采收保存、育苗基质配备、穴盘育苗、大田移栽、田间管理、采收储藏步骤,利用德魔1号实生种子快速繁殖种芋,种芋繁殖倍数高达600倍,是常规切块繁殖的150倍以上,突破种芋繁殖系数低的瓶颈问题,有效增加良种供给;可避免常规无性繁殖中病毒积累严重的问题,实现种芋自然复壮,提高种芋质量;可解决组织培养繁殖中生产成本高、种芋繁殖年限长的问题,提高种植效益,规避种植风险。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快速扩繁魔芋良种的技术措施,解决了魔芋种芋繁殖中普遍存在的繁殖系数低、病毒积累严重、种性退化快的问题,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种芋质量好、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种子培育
,进一步属于良种繁殖
,具体涉及一种快速繁殖德魔I号种芋的方法。
技术介绍
後HAmorphophalIus又名磨芋或菌葡,属于天南星科(Jreaceae)魔芋属(Amorphophallus)。具有降血脂,降低糖尿病、结肠癌的发病率,以及减肥等功效,是一种食用、药用、保健及工业用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目前,魔芋种芋生产中存在繁殖系数较低、良种供给不足、常规无性繁殖中病毒积累严重、组织培养繁殖中生产成本高、种芋繁殖年限长的问题。为提高种植效益,规避种植风险,突破产业瓶颈。开发一种能解决魔芋种芋扩繁中繁殖系数低、病毒积累严重、种性退化快的问题以提高种植效益、规避种植风险的扩繁魔芋良种技术是非常必要的。本专利技术中德魔I号是德宏州农科所、云南农业大学魔芋所从德 宏边境的热带、亚热带原始森林的谢君魔芋xiei H. Li)原始群体中选育出的一个魔芋新品种。经多年试验,发现该品种的种子发育不经历授粉受精过程,属于孤雌生殖方式,通过实生种子繁殖可保持其母本的优良品质及种性。同时,由于德魔I号种子结实率高,利用实生种子快速繁殖种芋,种芋繁殖倍数高达600倍,是常规切块繁殖的150倍以上,能有效突破种芋繁殖系数低的瓶颈问题,有效增加良种供给;可避免常规无性繁殖中病毒积累严重的问题,实现种芋自然复壮,提高种芋质量;可解决组织培养繁殖中生产成本高、种芋繁殖年限长的问题,提高种植效益,规避种植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法简单、种芋质量好、成本低的快速繁殖德魔I号种芋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实生种子培育、种子采收保存、育苗基质配备、穴盘育苗、大田移栽、田间管理、采收储藏步骤,具体包括 A、实生种子培育挑选德魔I号四龄以上、花芽粗壮、萌芽早的球茎作种芋,采用整芋播种方式,保护主芽,每60(T700 m2播种2500— 3000粒; B、种子采收保存德魔I号实生种子一般在11月至翌年I月之间成熟,当种子变成深红色、肉质变软时,采用分批采收、集中处理的办法,在植株上挂一个网袋,成熟的种子采收后置于网袋中就地风干,种子完全收获后,可集中晾晒f 2周,在室温下保存至翌年3月份播种,储藏期间要翻晒2— 3次,防止霉烂; C、育苗基质配备育苗基质按4飞份腐熟农家肥、3飞份生红土、f2份草木灰的比例配制,每立方米基质再加入4 6kg含量为4(Γ50%的无机肥料和O. 4^0. 6kg的杀虫剂,基质要混合均匀堆捂f 2周后才能使用; D、穴盘育苗采用30X 50cm的育苗盘育苗,每盘播种9(TllO粒,均匀撒播,浇水后撒上杀虫剂防治虫害,再用黑色遮阳网覆盖,保持土壤湿度,促进早发芽,出苗后要及时揭除遮阳网,保持良好的光照条件,并注意控水,避免幼苗徒长,用O. 4^0. 6%的钾肥叶面喷施f 2次,达到补充养分、增强幼苗抗逆性的目的,移栽前用72%的农用链霉素250(Γ3500倍液喷雾I次,当出苗率达到25 35%分批进行大田移栽,移栽宜早不宜迟; Ε、大田移栽选择交通便利,土层深厚,结构疏松,沙性好,富含有机质,排灌条件好的缓坡地、半荫山地种植,或与幼龄经济林果间套种,起垄栽培,垄宽9(TllOCm,垄高10 20cm,沟宽2(T40cm,移栽株行距为10 30 X 3(T50cm,每60(T700m2有效苗约6500 7500苗。每60(T700m2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kg和含量为40 50%的洋丰复合肥3(T50kg作为底肥,用4(T60kg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用I. 5^2. 5kg杀虫剂防治地下害虫,选择傍晚移栽可提高成活率,移栽后要浇透定根水,田块土壤湿度应保持在7(Γ80%。在没有荫蔽条件的田块,整地起垄后要搭建遮光率为80、0%的遮阳网,5(Γ70天后可拆除遮阳网; F、田间管理在植株封行前进行人工除草3—4次,大田移栽2周后用液体肥料浇施1-2次,当第三片复叶基本展开后,结合中耕培土选择叶面无露水时追肥,每亩施复合肥和钾肥各1(Γ20公斤,德魔I号病害发生较轻,在选好地块的前提下,病害以预防为主,第二片复叶展开后,可用4(Γ60%的杀菌剂50(Γ700倍液交替喷施I一2次。中耕培土后,再用 6(Γ80%的甲基托布津140(Γ1600倍液防治I一2次,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蛴螬、斜纹夜蛾等,采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用甲维·杀虫单120(Γ1800倍液,或2(Γ3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30(Γ500倍液喷雾毒杀成虫; G、采收储藏当90%以上植株成熟倒苗15 25天,选择晴好天气收挖。新收挖的种芋要进行全面病检,健康种芋可以原地凉晒,带病带虫种芋要削去腐烂部分,伤口朝上凉晒2 3天,使伤口愈合,待种芋含水量减少1(Γ20%才可于仓库摆放,为保证种芋在长达数月的贮藏期内不发生干瘪或病菌传染,小于50g的种芋散置凉晒2 3周就要进入低温库贮藏或直接沙藏,避免种芋脱水干枯。大于50g的种芋需要散置凉晒5飞周,待水分蒸发10 30%,经过多次病检无烂种才能集中贮藏,贮藏时让芽窝向下。本专利技术中德魔I号是德宏州农科所、云南农业大学魔芋所从德宏边境的热带、亚热带原始森林的谢君魔芋xiei H. Li )原始群体中选育出的一个魔芋新品种。经多年试验,发现该品种的种子发育不经历授粉受精过程,属于孤雌生殖方式,通过实生种子繁殖可保持其母本的优良品质及种性。同时,由于德魔I号种子结实率高,利用实生种子快速繁殖种芋,种芋繁殖倍数高达600倍,是常规切块繁殖的150倍以上,突破种芋繁殖系数低的瓶颈问题,有效增加良种供给;可避免常规无性繁殖中病毒积累严重的问题,实现种芋自然复壮,提高种芋质量;可解决组织培养繁殖中生产成本高、种芋繁殖年限长的问题,提高种植效益,规避种植风险。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快速扩繁魔芋良种的技术措施,解决了魔芋种芋繁殖繁殖系数低、病毒积累严重、种性退化快的问题,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种芋质量好、成本低的优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工作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实生种子培育、种子采收保存、育苗基质配备、穴盘育苗、大田移栽、田间管理、采收储藏步骤,具体包括 实生种子培育是挑选德魔I号四龄以上、花芽粗壮、萌芽早的球茎作种芋,采用整芋播种方式,保护主芽,每60(T700 m2播种2500— 3000粒; 种子采收保存为德魔I号实生种子一般在11月至翌年I月之间成熟,当种子变成深红色、肉质变软时,采用分批采收、集中处理的办法,在植株上挂一个网袋,成熟的种子采收后置于网袋中就地风干,种子完全收获后,可集中晾晒f 2周,在室温下保存至翌年3月份播种,储藏期间要翻晒2— 3次,防止霉烂; 育苗基质配备是按4飞份腐熟农家肥、3飞份生红土、f 2份草木灰的比例配制,每立方米基质再加入4 6kg含量为4(Γ50%的无机肥料和O. Γ0. 6kg的杀虫剂,基质要混合均匀堆捂Γ2周后才能使用; 穴盘育苗是采用30 X 50cm的育苗盘育苗,每盘播种9(TllO粒,均匀撒播,浇水后撒上杀虫剂防治虫害,再用黑色遮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繁殖德魔1号种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实生种子培育、种子采收保存、育苗基质配备、穴盘育苗、大田移栽、田间管理、采收储藏步骤,具体包括:A、实生种子培育:挑选德魔1号四龄以上、花芽粗壮、萌芽早的球茎作种芋,采用整芋播种方式,保护主芽,每600~700㎡播种2500~3000粒;B、种子采收保存:德魔1号实生种子一般在11月至翌年1月之间成熟,当种子变成深红色、肉质变软时,采用分批采收、集中处理的办法,在植株上挂一个网袋,成熟的种子采收后置于网袋中就地风干,种子完全收获后,可集中晾晒1~2周,在室温下保存至翌年3月份播种,储藏期间要翻晒2—3次,防止霉烂;C、育苗基质配备:育苗基质按4~6份腐熟农家肥、3~5份生红土、1~2份草木灰的比例配制,每立方米基质再加入4~6kg含量为40~50%的无机肥料和0.4~0.6kg的杀虫剂,基质要混合均匀堆捂1~2周后才能使用;D、穴盘育苗:采用30×50cm的育苗盘育苗,每盘播种90~110粒,均匀撒播,浇水后撒上杀虫剂防治虫害,再用黑色遮阳网覆盖,保持土壤湿度,促进早发芽,出苗后要及时揭除遮阳网,保持良好的光照条件,并注意控水,避免幼苗徒长,用0.4~0.6%的钾肥叶面喷施1~2次,达到补充养分、增强幼苗抗逆性的目的,移栽前用72%的农用链霉素2500~3500倍液喷雾1次,当出苗率达到25~35%分批进行大田移栽,移栽宜早不宜迟;E、大田移栽:选择交通便利,土层深厚,结构疏松,沙性好,富含有机质,排灌条件好的缓坡地、半荫山地种植,或与幼龄经济林果间套种,起垄栽培,垄宽90~110cm,垄高10~20cm,沟宽20~40cm,移栽株行距为10~30×30~50cm,每600~700m2有效苗约6500~7500苗;每600~700m2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kg和含量为40~50%的洋丰复合肥30~50kg作为底肥,用40~60kg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用1.5~2.5kg杀虫剂防治地下害虫;选择傍晚移栽可提高成活率,移栽后要浇透定根水,田块土壤湿度应保持在70~80%;在没有荫蔽条件的田块,整地起垄后要搭建遮光率为80~90%的遮阳网,50~70天后可拆除遮阳网;F、田间管理:在植株封行前进行人工除草3—4次,大田移栽2周后用液体肥料浇施1—2次,当第三片复叶基本展开后,结合中耕培土选择叶面无露水时追肥,每亩施复合肥和钾肥各10~20公斤,德魔1号病害发生较轻,在选好地块的前提下,病害以预防为主,第二片复叶展开后,可用40~60%的杀菌剂500~700倍液交替喷施1—2次;中耕培土后,再用60~80%的甲基托布津1400~1600倍液防治1—2次,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蛴螬、斜纹夜蛾等,采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用甲维·杀虫单1200~1800倍液,或20~3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喷雾毒杀成虫;G、采收储藏:当90%以上植株成熟倒苗15~25天,选择晴好天气收挖;新收挖的种芋要进行全面病检,健康种芋可以原地凉晒,带病带虫种芋要削去腐烂部分,伤口朝上凉晒2~3天,使伤口愈合,待种芋含水量减少10~20%才可于仓库摆放,为保证种芋在长达数月的贮藏期内不发生干瘪或病菌传染,小于50g的种芋散置凉晒2~3周就要进入低温库贮藏或直接沙藏,避免种芋脱水干枯;大于50g的种芋需要散置凉晒5~6周,待水分蒸发10~30%,经过多次病检无烂种才能集中贮藏,贮藏时让芽窝向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果黄廷祥岩所赵庆云刘和湖唐李军王顺党杨雅凌陈军文梁泉梁艳丽谢世清
申请(专利权)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