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针床经编机针床曲轴连杆机构,包括连杆架、曲轴,针床第一连杆的一端套接在曲轴上,针床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针床第二连杆和针床第三连杆的一端连接,针床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固定在连杆架上的销轴连接,针床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针床第四连杆和针床第五连杆的一端连接,针床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固定在连杆架上的销轴连接,针床第五连杆的另一端与针床第六连杆的一端连接,针床第六连杆与固定在连杆架上的销轴连接,针床第六连杆的另一端与针床第七连杆的一端可转动连接,针床第七连杆的另一端与针床工作部分连接。其有益效果是:该针床曲轴传动机构的设计有效地缩短了该针床连杆机构的运动动程,使其振动小、惯性小,适合高速运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双针床经编机针床曲轴连杆机构。
技术介绍
经编机是ー种以化纤丝(如涤纶、锦纶、氨纶等长丝)为原料,编织成服装面料、内衣料、泳装料、窗帘布、家纺用布、产业用布等的针织机械,由于经编机只用经线编织成布,因此具有生产エ艺流程短、生产效率高、织物品种多、投资费用低、能耗低等优点倍受纺织界青睐。现有的经编机的针床传动机构通常采用凸轮连杆传动机构和偏心连杆机构,由于 凸轮连杆旋转时惯性和离心カ较大,影响机器运转速度,每分钟只能达到300-400转,而采用偏心连杆机构,其机器运转速度也只能达到每分900-1500转,无法满足高速编织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针床经编机针床曲轴连杆机构,提高双针床经编机针床部分的高速运转性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针床经编机针床曲轴连杆机构,包括连杆架、曲轴、针床第一连杆、针床第二连杆、针床第三连杆、针床第四连杆、针床第五连杆、针床第六连杆、针床第七连杆和针床工作部分,针床第一连杆的一端套接在曲轴上,针床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针床第二连杆和针床第三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一针床销轴可转动地连接,针床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固定在连杆架上的第二针床销轴可转动地连接,针床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针床第四连杆和针床第五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三针床销轴可转动地连接,针床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固定在连杆架上的第四针床销轴可转动地连接,针床第五连杆的另一端与针床第六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五针床销轴可转动地连接,针床第六连杆与固定在连杆架上的第六针床销轴可转动地连接,针床第六连杆的另一端与针床第七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七针床销轴可转动连接,针床第七连杆的另一端与针床工作部分连接。进ー步限定,固定在连杆架上第二针床销轴和第六针床销轴分别位于曲轴的旋转轴的左右两侧,第四针床销轴位于第二针床销轴和第六针床销轴之间。进ー步限定,第四针床销轴的位置高于第二针床销轴和第六针床销轴。针床第一连杆与曲轴之间设置轴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针床传动机构为曲轴七连杆机构,代替了原有的偏心五连杆机构,七连杆的配合运动传递给针床工作部分,从而带动针床做有规律的运动。该针床曲轴传动机构的设计有效地缩短了该针床连杆机构的运动动程,使其振动小、惯性小,适合高速运转。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图4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杆架,2.曲轴,341.针床第一连杆,342.针床第二连杆,343.针床第三连杆,344.针床第四连杆,345.针床第五连杆,346.针床第六连杆,347.针床第七连杆,441.第一针床销轴,442.第二针床销轴,443.第三针床销轴,444.第四针床销轴,445.第五针床销轴,446.第六针床销轴,447.第七针床销轴,54.针床工作部分。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和4所示,一种双针床经编机针床曲轴连杆机构,包括连杆架I、曲轴2、针床第一连杆341、针床第二连杆342、针床第三连杆343、针床第四连杆344、针床第五连杆345、针床第六连杆346、针床第七连杆347和针床工作部分54,针床第一连杆341的一端套接在曲轴2上,针床第一连杆341与曲轴2之间设置轴瓦。针床第一连杆341的另ー端与针床第二连杆342和针床第三连杆343的一端通过第一针床销轴441可转动地连接,针床第二连杆342的另一端与固定在连杆架I上的第二针床销轴442可转动地连接,针床第三连杆343的另一端与针床第四连杆344和针床第五连杆345的一端通过第三针床销轴443可转动地连接,针床第四连杆344的另一端与固定在连杆架I上的第四针床销轴444可转动地连接,针床第五连杆345的另一端与针床第六连杆346的一端通过第五针床销轴445可转动地连接,针床第六连杆346与固定在连杆架I上的第六针床销轴446可转动地连接,针床第六连杆346的另一端与针床第七连杆347的一端通过第七针床销轴447可转动连接,针床第七连杆347的另一端与针床工作部分54连接。固定在连杆架I上第二针床销轴442和第六针床销轴446分别位于曲轴2的旋转轴的左右两侧,第四针床销轴444位于第二针床销轴442和第六针床销轴446之间,并且第四针床销轴444的位置高于第二针床销轴442和第六针床销轴446。连杆架I固定在机架上,润滑冷却系统打油通过油ロ打入轴瓦中,使轴瓦与曲轴2之间形成一层薄油膜。曲轴2由电机驱动,曲轴2的旋转运动通过七连杆与连杆架I的配合运动转化成针床工作部分有规律的升降运动,从而达到编织的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双针床经编机针床曲轴连杆机构,其特征是包括连杆架(I)、曲轴(2)、针床第ー连杆(341)、针床第ニ连杆(342 )、针床第三连杆(343 )、针床第四连杆(344 )、针床第五连杆(345 )、针床第六连杆(346 )、针床第七连杆(347 )和针床工作部分(54 ), 所述的针床第一连杆(341)的一端套接在曲轴(2)上,针床第一连杆(341)的另一端与针床第ニ连杆(342 )和针床第三连杆(343 )的一端通过第一针床销轴(441)可转动地连接,针床第二连杆(342)的另一端与固定在连杆架(I)上的第二针床销轴(442)可转动地连接,针床第三连杆(343)的另一端与针床第四连杆(344)和针床第五连杆(345)的一端通过第三针床销轴(443)可转动地连接,针床第四连杆(344)的另一端与固定在连杆架(I)上的第四针床销轴(444 )可转动地连接,针床第五连杆(345 )的另一端与针床第六连杆(346 )的一端通过第五针床销轴(445 )可转动地连接,针床第六连杆(346 )与固定在连杆架(I)上的第六针床销轴(446 )可转动地连接,针床第六连杆(346 )的另一端与针床第七连杆(347 )的一端通过第七针床销轴(447)可转动连接,针床第七连杆(347)的另一端与针床工作部分(5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针床经编机针床曲轴连杆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在连杆架(I)上第二针床销轴(442)和第六针床销轴(446)分别位于曲轴(2)的旋转轴的左右两侧,第四针床销轴(444)位于第二针床销轴(442)和第六针床销轴(446)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针床经编机针床曲轴连杆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第四针床销轴(444)的位置高于第二针床销轴(442)和第六针床销轴(446)。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针床经编机针床曲轴连杆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针床第一连杆(341)与曲轴(2)之间设置轴瓦。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双针床经编机针床曲轴连杆机构,包括连杆架、曲轴,针床第一连杆的一端套接在曲轴上,针床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针床第二连杆和针床第三连杆的一端连接,针床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固定在连杆架上的销轴连接,针床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针床第四连杆和针床第五连杆的一端连接,针床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固定在连杆架上的销轴连接,针床第五连杆的另一端与针床第六连杆的一端连接,针床第六连杆与固定在连杆架上的销轴连接,针床第六连杆的另一端与针床第七连杆的一端可转动连接,针床第七连杆的另一端与针床工作部分连接。其有益效果是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针床经编机针床曲轴连杆机构,其特征是:包括连杆架(1)、曲轴(2)、针床第一连杆(341)、针床第二连杆(342)、针床第三连杆(343)、针床第四连杆(344)、针床第五连杆(345)、针床第六连杆(346)、针床第七连杆(347)和针床工作部分(54),所述的针床第一连杆(341)的一端套接在曲轴(2)上,针床第一连杆(341)的另一端与针床第二连杆(342)和针床第三连杆(343)的一端通过第一针床销轴(441)可转动地连接,针床第二连杆(342)的另一端与固定在连杆架(1)上的第二针床销轴(442)可转动地连接,针床第三连杆(343)的另一端与针床第四连杆(344)和针床第五连杆(345)的一端通过第三针床销轴(443)可转动地连接,针床第四连杆(344)的另一端与固定在连杆架(1)上的第四针床销轴(444)可转动地连接,针床第五连杆(345)的另一端与针床第六连杆(346)的一端通过第五针床销轴(445)可转动地连接,针床第六连杆(346)与固定在连杆架(1)上的第六针床销轴(446)可转动地连接,针床第六连杆(346)的另一端与针床第七连杆(347)的一端通过第七针床销轴(447)可转动连接,针床第七连杆(347)的另一端与针床工作部分(5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敏其,王菡珠,赵启,胡小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武进五洋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