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输液器回血管与导管的自动组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96069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输液器回血管与导管的自动组装装置,包括入料歧管,入料歧管内沿纵向设置有一排主通道,每个主通道设置有与之连通的分支通道;分支通道与主通道之间形成一夹角;入料歧管的底端连接回血管定位夹具;回血管定位夹具包括两片夹具体,两片夹具体的顶部与入料歧管活动连接;入料歧管的每个主通道内活动设置有推料杆,多个推料杆的顶部与定位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回血管定位夹具的锥形通道的底部设置有扩管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回血管与导管之间的自动组装,多件并行组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自动化程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扩管插装工艺,能够实现软质零件与软质零件之间的插装,并且能够实现多个软质零件并行组装。(*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一次性输液器的自动组装设备,具体涉及ー种一次性输液器回血管与导管的自动组装装置。技术背景 一次性输液器由过滤器组件、长导管、调节器组件、滴斗组件、短导管、插瓶针组件等十几个零件和组件构成,其中还包括回血管、导管等软质零件,其组装エ艺复杂。目前,一次性输液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过滤器组件、调节器组件、滴斗组件等单独组件分别通过自动组装的设备进行生产,但是,一次性输液器完整产品的组装都是采用人工组装的方式进行生产,另外产品成品的检测也靠人工操作,工作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另外,这种人工组装的生产方式还易造成产品的污染,装配中使用的粘接剂对エ人的身体健康也有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一次性输液器回血管与导管的自动组装装置,它可以实现回血管与导管的在线自动插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一次性输液器回血管与导管的自动组装装置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包括入料歧管5,入料歧管5内沿纵向设置有一排主通道,每个主通道设置有与之连通的分支通道;分支通道与主通道之间形成ー夹角;入料歧管5的底端连接回血管定位夹具3 ;回血管定位夹具3包括两片夹具体31,两片夹具体31的顶部通过销51与入料歧管5活动连接;回血管定位夹具3的两片夹具体31之间形成一排上大下小的锥形通道,入料歧管5的主通道与回血管定位夹具3的锥形通道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入料歧管5的每个主通道内活动设置有推料杆55,多个推料杆55的顶部通过连板52与定位气缸54的活塞杆连接;回血管定位夹具3的锥形通道的底部设置有扩管机构4。所述回血管定位夹具3的两片夹具体31分别设置有夹具控制机构;所述夹具控制机构包括夹具气缸48、摆杆41,夹具气缸48的顶部通过轴49与安装板6绞接,夹具气缸48的活塞杆通过绞接轴47与摆杆41的一端绞接;摆杆41的另一端通过销轴42与夹具体31的底部绞接。所述扩管机构4包括扩管钩45、针型气缸44 ;针型气缸44的活塞杆连接横梁43,横梁43活动设置于摆杆41底部的矩形槽内;横梁43的底部设置有多组扩管钩45。所述回血管I经入料歧管5的分支通道进入主通道,驱动定位气缸54,定位气缸54通过连板52向下推动推料杆55,使主通道内的回血管I向下运动至回血管定位夹具3的锥形通道内,实现回血管I在回血管定位夹具3内的定位;通过针型气缸44驱动横梁43向左右两边运动,横梁43带动其上的扩管钩45随之运动,使同一组扩管钩45的钩尖远离,使处于回血管定位夹具3的锥形通道内的回血管I的底部管ロ 25扩大;导管2向上运动,使导管2的顶端能够顺利插入已扩大的回血管I的底部,实现回血管I与导管2的组装;驱动夹具气缸48,夹具气缸48带动摆杆41的一端向上运动,摆杆41的另一端带动夹具体31的下端分离,松开对回血管I的夹持,完成回血管I与导管2的组装。本技术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本技术能够实现回血管与导管之间的自动组装,可多件并行组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自动化程度。本技术采用扩管插装エ艺,能够实现软质零件与软质零件之间的插装,并且能够实现多个软质零件并行组装。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图I是本技术一次性输液器回血管与导管的自动组装装置的示意图;此图中回血管已进入回血管定位夹具的锥形通道内;图2是回血管在扩管机构的作用下底部管ロ扩大后的示意图;图3是回血管与导管组装完成后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4的仰视图。图中附图标记说明I为回血管,2为导管,3为回血管定位夹具,4为扩管机构,5为入料歧管,6为安装板,7为输送管道,31为夹具体,41为摆杆,42为销轴,43为横梁,431为槽,44为针型气缸,45为扩管钩,46为压板,47为绞接轴,48为夹具气缸,49为轴,51为销,52为连板,53为盖板,54为定位气缸,55为推料杆。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一次性输液器回血管与导管的自动组装装置,包括入料歧管5,入料歧管5用于输送回血管I ;入料歧管5内沿纵向设置有一排主通道(如图4所示为八个主通道),每个主通道设置有与之连通的分支通道;分支通道与主通道之间形成ー夹角;分支通道连接输送管道7;入料歧管5的底端连接回血管定位夹具3 ;回血管定位夹具3包括两片夹具体31,两片夹具体31的顶部通过销51与入料歧管5活动连接;回血管定位夹具3的两片夹具体31之间形成一排上大下小的锥形通道,入料歧管5的主通道与回血管定位夹具3的锥形通道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入料歧管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板6 ;入料歧管5的每个主通道内活动设置有推料杆55,多个推料杆55的顶部共同与连板52固定连接;连板52与定位气缸54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定位气缸54通过盖板53连接入料歧管5 ;回血管定位夹具3的两片夹具体31分别设置有夹具控制机构;夹具控制机构包括夹具气缸48、摆杆41,夹具气缸48的顶部通过轴49与安装板 6绞接,夹具气缸48的活塞杆通过绞接轴47与摆杆41的一端绞接;摆杆41的另一端通过销轴42与夹具体31的底部绞接;摆杆41的底部设置有扩管机构4 ;扩管机构4包括扩管钩45、针型气缸44 ;摆杆41的底部设有矩形槽,矩形槽沿摆杆41的纵向延伸;矩形槽内活动设置有横梁43,横梁43的底部连接扩管钩45 ;如图5所示,横梁43的底部设置有八组呈放射状布置的槽431,每组内的四个槽431彼此独立,互不相连;每个槽431内设置有一扩管钩45,形成八组扩管钩45 ;(扩管钩45的组数与主通道的个数相同)各扩管钩45通过压板46实现在槽431内的定位;每组槽431内的扩管钩45的钩尖向上,并且正对回血管定位夹具3的锥形通道的底端;横梁43的外侧连接针型气缸44的活塞杆。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回血管I从输送管道7经入料歧管5的分支通道进入主通道,驱动定位气缸54,定位气缸54通过连板52向下推动推料杆55,使主通道内的回血管I向下运动至回血管定位夹具3的锥形通道内,实现回血管I在回血管定位夹具3内的定位,如图I所示;通过针型气缸44驱动横梁43向左右两边运动,横梁43带动其上的扩管钩45随之运动,使同一组扩管钩45的钩尖远离,从而能够使处于回血管定位夹具3的锥形通道内的回血管I的底部管ロ 25扩大,如图2所示;导管2向上运动,使导管2的顶端能够顺利插入已扩大的回血管I的底部,实现回血管I与导管2的组装;驱动夹具气缸48,夹具气缸48带动摆杆41的一端向上运动,摆杆41的另一端带动夹具体31的下端分离,松开对回血管I的夹持,完成回血管I与导管2的组装,如图3所/Jn ο本技术适用于多种型号规格的一次性输液器全自动装配和检测生产线上,尤其适用于立式六エ位八件并行的一次性输液器产品全自动装配与检测设备的自动组装装置。权利要求1.ー种一次性输液器回血管与导管的自动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入料歧管(5),入料歧管(5)内沿纵向设置有一排主通道,每个主通道设置有与之连通的分支通道;分支通道与主通道之间形成ー夹角; 入料歧管(5)的底端连接回血管定位夹具(3);回血管定位夹具(3)包括两片夹具体 (31),两片夹具体(31)的顶部通过销(51)与入料歧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次性输液器回血管与导管的自动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入料歧管(5),入料歧管(5)内沿纵向设置有一排主通道,每个主通道设置有与之连通的分支通道;分支通道与主通道之间形成一夹角;入料歧管(5)的底端连接回血管定位夹具(3);回血管定位夹具(3)包括两片夹具体(31),两片夹具体(31)的顶部通过销(51)与入料歧管(5)活动连接;回血管定位夹具(3)的两片夹具体(31)之间形成一排上大下小的锥形通道,入料歧管(5)的主通道与回血管定位夹具(3)的锥形通道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入料歧管(5)的每个主通道内活动设置有推料杆(55),多个推料杆(55)的顶部通过连板(52)与定位气缸(54)的活塞杆连接;?回血管定位夹具(3)的锥形通道的底部设置有扩管机构(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春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康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