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件及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94245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3:59
一种接触件及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能够可靠地进行与其它部件的电接触及机械接触。接触件(31)利用连接部(34)连接大致平行的固定片(32)和可动片(33)。在可动片(33)的前端部下表面设有用于与挠性印刷基板等接触的可动触点部(35),在可动片(33)的后端部设有由凸轮部按压而使可动片(33)倾斜的操作承受部(36)。固定片(32)的前端部为用于与连接器的壳体嵌合的嵌合部(37)。在该接触件(31)上,在可动触点部(35)的成为接触面的触点接触面(35a)设有沿接触件(3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凹凸形状。另外,嵌合部(37)的下表面为与压接面(37a)即壳体的底面接触的接触面,在该压接面(37a)也设有沿接触件(3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凹凸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涉及被组装到壳体内而形成连接器的接触件及能够用于制造该接触件的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如图I(A)及图I(B)所示构造的连接器。在该连接器11的壳体12内组装有两种接触件(连接端子)。图2表示一种接触件21。该接触件21的固定片22和可动片23大致平行,固定片22和可动片23通过与两片22、23垂直的连接部24连接。在可动片23的前端部下表面设有可动触点部25,可动片23的后端部成为受到连接器11的凸轮部14的作用的操作承受部26。另外,在形成于固定片22后部的嵌合部27中与连接部24接近的位置的上表面突出有防脱部28,在固定片22的前端部下表面突出有固定用脚部29。如图I (A)所示,接触件21从前方插入壳体12的插入孔15内,固定用脚部29的背面与壳体12的基体12a前端抵触而停住。嵌合部27被压入壳体12的基体12a与按压部12b之间,通过使防脱部28与按压部12b的下表面嵌合而使嵌合部27的下表面与基体12a压接并防止脱离。另外,凸轮部14进入到接触件21的操作承受部26与嵌合部27之间。该凸轮部14通过操作杆13被旋转操作。而且,在连接器11上连接挠性印刷基板16时,如图I(B)所示,在连接部24的前方,在固定片22与可动片23之间插入挠性印刷基板16。接着,推倒操作杆13而使凸轮部14旋转,由凸轮部14推起操作承受部26。在推起操作承受部26时,可动触点部25下降而与挠性印刷基板16的上表面压接。挠性印刷基板16以这样挠曲的状态啮入可动触点部25与固定片22之间并被保持。另外,可动触点部25与挠性印刷基板16的电极焊盘压接,由此,连接器11和挠性印刷基板16电连接。但是,连接器11有时根据用途而受到振动。另外,接触件21有时也通过所保持的挠性印刷基板16受到拉伸力。因此,在这种连接器11中,不能消除接触件21从壳体抽出并渐渐松动脱落的情况。另外,该接触件21仅使可动触点部25与挠性印刷基板16的电极焊盘压接就与挠性印刷基板16电连接,因此,要求使可动触点部25和电极焊盘的电接触稳定。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10-8687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技术课题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件,能够可靠地进行与其它部件的电接触及机械接触。另外,提供一种包括该接触件的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在与其它部件接触的接触部设有由凹条和凸条的至少一方构成的凹凸形状。在本专利技术的接触件中,由于在与其它部件接触的接触部设有凹凸形状,故而能够提高与其它部件接触的接触压。因此,能够可靠地实现电接触及机械接触。即,若在与其它部件接触的接触部例如触点部设置凹凸形状,则能够通过凹凸形状破坏其它部件的电极表面的粘污及氧化膜,能够使其下方的电极露出,能够提高电气接触的可靠性。另外,若在与其它部件接触的接触部例如压接部设置凹凸形状,则在使接触件与其它部件嵌合时,与其它部件的滑动阻カ提高,能够防止接触件松动或脱离。本专利技术的接触件的一方面,与所述其它部件接触的接触部为触点部,所述凹凸形状在与该触点部的按压方向及摩擦接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在该实施方式中,凹凸形状的凸条与其它部件的电极等线状地抵接,向与线状地抵接的方向正交的方向摩擦接触。因此,由于线状地抵接的凸条向与其正交的方向移动而面状地摩擦接触电极表面,能够高效地破坏电极焊盘的表面的粘污及氧化膜,能够进ー步提高触点部的接触可靠性。 本专利技术的接触件的另一方面,与所述其它部件接触的接触部为向其它部件的压接面,所述凹凸形状在与向所述其它部件的插入方向上垂直的方向延伸。根据该方面,插入方向与凹凸形状的延伸方向正交,故而接触件难以向插入方向动作,能够防止接触件的脱离及松动。本专利技术的接触件的又一方面,其宽度为250μπι以下,构成所述凹凸形状的凸条的前端弯曲。根据该方面,可以使凹凸形状的接触压非常高。本专利技术的接触件的再一方面,其宽度为250μπι以下,构成所述凹凸形状的凸条或凹条从宽度方向的一端到另一端连续形成。根据该方面,凸条或凹条从一端到另一端连续,故而与其它部件的接触稳定,接触件不易傾斜。本专利技术的接触件的其它方面,在利用电铸法制作时,设有所述凹凸形状。根据该方面,与通过冲孔加工制作接触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制作漂亮的凹凸形状。本专利技术的金属部件的第一制造方法,包括在电极板的表面形成抗蚀膜的エ序;使用在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描画了微细凹凸的掩模图形的光掩模对所述抗蚀膜进行曝光的エ序;对所述抗蚀膜进行显影,在所述抗蚀膜上开设成形用开ロ的エ序;在所述成形用开口内利用电铸法使电铸材料堆积而赋形的エ序。在此,所谓的边缘也可以是内周侧的边缘,也可以是外周侧的边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制造方法,能够通过形成于光掩模的掩模图形的凹凸在金属部件的表面制作凹凸形状。另外,通过对光掩模上设计任意形状,能够在金属部件上形成所希望的凹凸图形。本专利技术的金属部件的第二制造方法,包括在电极板的表面形成抗蚀膜的エ序;以使微粒子群分布在所述抗蚀膜与光掩模之间的状态,对所述抗蚀膜进行曝光的エ序;对所述抗蚀膜进行显影,在所述抗蚀膜上开设成形用开ロ的エ序;在所述成形用开口内利用电铸法使电铸材料堆积而赋形的エ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制造方法,可以不使用高价的光掩模而在金属部件上制作凹凸形状,能够降低金属部件的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的金属部件的第三制造方法,包括在电极板的表面配设表层部具有微粒子层的干膜抗蚀剂的エ序;对所述抗蚀膜进行曝光及显影,在所述抗蚀膜上开设成形用开ロ的エ序;在所述成形用开口内利用电铸法使电铸材料堆积而赋形的エ序。作为干膜表层部的微粒子层,在干膜的制造エ序及流通エ序中,为了防止紧密贴合,可以使用粘贴在干膜抗蚀剂表面的加入润滑剂的保护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制造方法,可以不使用高价的光掩模而在金属部件上制作凹凸形状,还能够利用干膜抗蚀剂的保护膜,因此,能够降低金属部件的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的金属部件,尤其是接触件利用本专利技术的金属部件的第一 第三制造方法,在表面设有由凹条和凸条的至少一方构成的凹凸形状。在该金属部件或接触件中,对利用电铸法制造的金属部件的表面能够以简单的方法赋予微细的凹凸形状。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将本专利技术的接触件收纳在壳体内。根据该连接器,能够在壳体内牢固地组装入接触件,接触件不易从壳体内脱离。另外,也能够提高与挠性印刷基板等的电极焊盘的电气接触的可靠性。另外,用于解决本专利技术的所述课题的方法,具有适当组合以上说明的构成要素的 特征,本专利技术可通过上述构成要素的组合进行多种变更。附图说明图I (A)及图I⑶是表示现有的连接器的剖面图;图2是用于图I的连接器的接触件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接触件的上下反转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A)是表示图3所示的接触件的触点部的放大立体图;图4(B)是表示图3所示的接触件的嵌合部的放大立体图;图5㈧是使用了图3的接触件的连接器的剖面图,图5(B)是表示该连接器连接有挠性印刷基板的状态的剖面图;图6(A)、图6(B)及图6(C)是表示设置凹凸形状的各种面的剖面图;图7 (A)、图7 (B)及图7 (C)是图3所示的接触件的作用说明图;图8表示利用冲压被冲裁的金属部件的断面;图9(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仁吉冈秀和铃村宜晓小山次郎
申请(专利权)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