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10)、特别是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该电机(10)包括周转传动机构(83),其特别是被实施成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所述周转传动机构(83)的行星轮(86)被容纳在行星齿轮架(98)中,所述行星齿轮架(98)借助于减振元件(200)被支承在环形的带动件(197)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特别是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
技术介绍
文件DE 43 02 854 Cl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该起动装置包括起动马达,其驱动轴通过自由轮机构离合器与可轴向移动的起动小齿轮相连接。该起动小齿轮啮合到内燃机的齿环中。当旋转时,特别是在驱动方向上旋转时,弹簧储能器在传动系中在啮合小齿轮和起动马达的驱动轴之间起作用,减弱在啮合小齿轮和驱动轴之间的扭矩冲击。弹簧储能器以在驱动方向上作用的预紧扭矩被布置在传动系中,该预紧扭矩为起动马达的涉及小齿轮转动的短路扭矩的15%至50%,其中,在没有弹簧储能器的情况下从起动马达直至接合小齿轮形成的起动装置的传动系的扭转强度与弹簧储能器的相对于在接合小齿 轮处作用的扭转强度的短路扭矩的比例> 4。文件DE 196 16 666 Al涉及用于内燃机起动装置的自由轮机构装置。该自由轮机构装置具有被分配给起动装置的盆形带动件,其具有盆形边缘和盆形底部,其中,盆形边缘通过夹紧件和被分配给内燃机的轮毂共同作用。盆形边缘至少在夹紧件的区域中不具有与盆形底部的机械的连接。盆形边缘和盆形底部被构造成单件,其中,去联结通过局部的凹部实现。在当今应用的电机中、特别是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中,减振部通常在特别是被构造成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周转传动机构中被安装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齿圈处。在电机、特别是内燃机起动装置的运行中,该减振部吸收出现的扭矩峰值,并且附加地用于使电机的噪声最小。
技术实现思路
按照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解决方案,在用于起动内燃机的起动装置中提出一种特别是被集成到自由轮机构中的减振部,该自由轮机构又被集成到起动装置的周转传动机构中。按照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解决方案,由此例如可省去周转传动机构的烧结的空心轮,并且另一方面该烧结的空心轮被集成到有益于起动停止功能性的且延长起动装置使用寿命的减振部中。为此,用于起动内燃机的起动装置的周转传动机构特别是被构造成行星齿轮传动机构。该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以相互作用的方式与位置固定的3滚子自由轮机构共同作用。该3滚子自由轮机构以特别有利的且节省结构空间的方式被集成到周转传动机构的带动件中。在周转传动机构的行星齿轮架和带动件之间插入减振元件。该减振元件例如可被构造成弹簧型材、弹簧块、橡胶脱离联接元件或最常见地被构造成减振的材料。以特别有利的方式,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解决方案实现自由轮机构到带动件中的集成,从而可实现在起动装置的外部尺寸方面以及此外在所提出的起动装置所需的结构部件方面非常节省结构空间的布置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起动内燃机的起动装置的周转传动机构包括特别是由塑料或烧结材料制成的行星齿轮架。优选地,被应用的塑料以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等填充,从而得到该构件的特别稳定的机械的稳定性。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解决方案,可实现特别是被设计成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周转传动机构与源于驱动侧、也就是说在该情况中源于起动小齿轮的冲击的分离。此外,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解决方案实现角平衡,从而可以避免倾斜地运行的特别是被设计成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周转传动机构,由此不会出现会负面地影响周转传动机构的使用寿命或运转稳定的单侧磨损。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其中图I示出了起动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图2示出了在带动件处被集成到自由轮机构中的减振部的立体图,图3示出了根据在图4中示出的截面走向III-III的剖视图,以及图4示出了带有集成的自由轮机构和集成的减振部的带动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以纵向剖视图示出了起动装置10。例如,该起动装置10具有起动马达13和预啮合致动器16、例如继电器或起动机继电器。起动马达13和电的预啮合致动器16被固定在共同的驱动端轴承盖19处。起动马达13用于,当起动小齿轮22啮合到在图I中未示出的内燃机的齿圈25中时驱动该起动小齿轮22。起动马达13具有作为罩壳的极管28,该极管在其内周缘承载极靴31,所述极靴分别由一个激励绕组34缠绕。在电激励的起动装置10中应用极靴31,在永磁激励的起动装置10应用永磁体。在此为电激励起动装置10的极靴31又包围电枢37,该电枢具有由多个薄片40构成的电枢铁心43和被布置在槽46中的电枢绕组49。电枢铁心43被压到驱动轴44上。此外,在驱动轴44的背离起动小齿轮22的端部处安装有换向器52,其特别是由单个的换向器片55构成。换向器片55以已知的方式与电枢绕组49电连接,使得在通过碳刷58对换向器片55通电时产生电枢37在极管28中的旋转运动。布置在电的驱动部16和起动马达13之间的电流引线61在接通状态中对碳刷58以及激励绕组34供电。驱动轴16在换向器侧通过轴颈64支撑在滑动轴承67中,该滑动轴承67又位置固定地被保持在换向器轴承盖70中。该换向器轴承盖70又借助于以分布的方式被布置在极管28的周边上的拉杆73、例如螺栓(例如两个、三个或四个)被固定在驱动端轴承盖19中。在此,极管28支撑在驱动端轴承盖19处,并且电枢轴承盖70支撑在极管28处。在驱动方向上观看,联接到电枢37上的是作为周转传动机构、特别是行星齿轮传动机构83的部件的太阳轮80。该太阳轮80由多个行星轮86、通常三个行星轮86包围,这些行星轮86借助于滚动轴承89被支撑在轴颈92上。行星轮86在空心轮95之内滚动,该空心轮以外侧被支承在极管28中。在朝向输出侧的方向上,被联接到行星轮86上的是在其中容纳有轴颈92的行星齿轮架98。该行星齿轮架98又支承在中间轴承101和被布置在该中间轴承中的滑动轴承104中。中间轴承101被设计成盆形,使得在其中不仅容纳有行星齿轮架98而且容纳有行星轮86。此外,空心轮95被布置在盆形的中间轴承101中,最终通过盖部107相对于电枢37封闭空心轮95。同样,中间轴承101利用其外周缘支撑在极管28的内侧。电枢37在驱动轴13的背离换向器52的端部处具有同样被容纳在滑动轴承113中的另一轴颈110。滑动轴承113又被容纳在行星齿轮架98的中央孔中。行星齿轮架98与输出轴116 —体地连接。该输出轴利用其背离中间轴承101的端部119被支撑在被固定在驱动端轴承盖19中的另一轴承122中。输出轴116被分成不同的区段接在布置在中间轴承101的滑动轴承104中的区段之后的是带有直齿齿部125 (内齿部)的区段,该直齿齿部125为轴轮毂连接部128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中,该轴轮毂连接部128实现了带动件131沿轴向的直线滑动。带动件131被实现成套筒式的凸出部,其与自由轮机构137—体地连接。该自由轮机构137(定向制动器)被容纳在带动环197中并且包括夹紧体138。该夹紧体138防止自由轮机构137在第二方向上旋转。换句话说,自由轮机构137实现了仅在一个方向上的周转的相对运动。 起动小齿轮22代替地也可被实施成直齿啮合的小齿轮。代替电磁激励的带有激励绕组34的极靴31,也可应用永磁激励的极。此外,电预啮合致动器16或电枢168也具有这样的任务,即,使可旋转运动地被布置在驱动端轴承盖19中的杠杆190运动。通常被实施成叉形杆的杠杆190利用两个在此未示出的“尖齿”在其外周上包围两个盘片193,194,以使被卡紧在这两个盘片之间的带动环197以克服弹簧200的阻力的方式向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卡斯克,J·博雷斯,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