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来固定键盘的键盘固定结构以及可携式电子装置。键盘固定结构,其用来将键盘固定于壳体的一开口中,该键盘固定结构包括有卡合部、第一固定部、第一可挠连接部、第二固定部以及第二可挠连接部。该卡合部下压固定该键盘的第一侧边于该开口中。第一固定部连接于该壳体,且第一可挠连接部连接于该第一固定部与该卡合部。第二固定部连接于该壳体,且第二可挠连接部连接于该第二固定部与该卡合部。该第二可挠连接部与该第一可挠连接部共同于第一方向提供弹性力至该卡合部,用于驱动该卡合部下压固定该键盘的该第一侧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键盘固定结构以及可携式电子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无须利用锁附元件即可固定键盘的键盘固定结构以及可携式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笔记本型电脑的键盘于组装时,常利用螺丝配合键盘固定结构(例如螺丝柱、螺丝孔等)将键盘固定于笔记本型电脑上。因此,在生产制造上,此方法需要进行锁附螺丝的步骤,进而消耗较多的人力、工时,且成本也相对提高。再者,笔记本型电脑在生产时,常有许多测试需进行,故当机台有问题时,便需要进行维修。此时,必须卸除螺丝才能将键盘等笔记本型电脑的外部元件卸下,以便使操作人员可对笔记本型电脑的内部进行维修。因此,除了在生产过程外,现有的键盘固定结构,在维修上也消耗较多的人力、工时,进而造成成本的增加,从而使产品在成本上不具有竞争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须利用锁附元件即可固定键盘的键盘固定结构以及可携式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披露一种用来固定一键盘于一壳体的一开口中的键盘固定结构,其包括有一卡合部,其下压固定该键盘的一第一侧边于该开口中;一第一固定部,其连接于该壳体;一第一可挠连接部,其连接于该第一固定部与该卡合部;一第二固定部,其连接于该壳体;以及一第二可挠连接部,其连接于该第二固定部与该卡合部,该第二可挠连接部与该第一可挠连接部共同于一第一方向提供弹性力至该卡合部,用于驱动该卡合部下压固定该键盘的该第一侧边。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另披露该卡合部于该第一可挠连接部与该第二可挠连接部于相反于该第一方向的方向弹性变形时,脱离于该键盘的该第一侧边。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另披露该卡合部的一侧形成有一导角结构,其用来引导该键盘的该第一侧边进入该开口中。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另披露该第一固定部与该第二固定部以热融或螺固的方式分别固定于该壳体上。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另披露该第一可挠连接部与该第二可挠连接部的挠曲方向实质上相同。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另披露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包括有一壳体,其上形成有一开口 ;一键盘,其可拆卸地设置于该开口中;以及一键盘固定结构,用来固定该键盘于该壳体的该开口中,其包括有一卡合部,其下压固定该键盘的一第一侧边于该开口中;一第一固定部,其连接于该壳体;一第一可挠连接部,其连接于该第一固定部与该卡合部;一第二固定部,其连接于该壳体;以及一第二可挠连接部,其连接于该第二固定部与该卡合部,该第二可挠连接部与该第一可挠连接部共同于第一方向提供弹性力至该卡合部,用于驱动该卡合部下压固定该键盘的该第一侧边。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另披露该键盘包括有一第一卡合结构,其设置于该第一侧边上,该第一^^合结构用来卡合于该卡合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另披露该键盘另包括有一第二卡合结构,其设置于相对该第一侧边的一第二侧边上,且该壳体包括有一第三卡合结构,其设置于该开口边缘对应该第二卡合结构的位置上,该第三卡合结构用来卡合于该第二卡合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另披露该壳体另包括有一凹陷部,其形成于该开口的周围。综上所述,当键盘组装至一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型电脑)的壳体上时,本专利技术的键盘固定结构的第一可挠连接部以及第二可挠连接部可共同于第一方向提供弹性力至卡合部,用于驱动卡合部下压固定键盘的第一侧边。另外,当使用者欲将键盘自电子装置的壳体上卸下时,可将第一可挠连接部与第二可挠连接部以相反于第一方向的方向弹性变形, 卡合部即可脱离于键盘的第一侧边。由此,键盘即可自电子装置的壳体上卸下。如此一来,本专利技术的键盘固定结构不需额外的锁附元件(例如螺丝)即可将键盘固定于电子装置上。因此,在电子装置生产过程以及于维修上,皆可不需额外的人力以对锁附元件进行锁附动作。如此一来,本专利技术的键盘固定结构可降低生产成本,进而使产品更具有竞争优势。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专利技术详述及所附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元件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壳体、键盘以及键盘固定结构的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壳体、键盘以及键盘固定结构的元件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壳体、键盘以及键盘固定结构于另一视角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30 可携式电子装置 32 壳体33 壳体上盖34 键盘36 显示模块38 键盘固定结构40 第一^^合结构 42 卡合部44 第二卡合结构 46 第三卡合结构48 第一固定部50 第一可挠连接部52 第二固定部54 第二可挠连接部321 开口323 凹陷部421 导角结构SI 第一侧边S2 第二侧边Xl 第一方向X2 第二方向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30的元件示意图。如图I所不,可携式电子装置30包括有一壳体32、一壳体上盖33、一键盘34、一显不模块36以及至少一键盘固定结构38。壳体上盖33设置于壳体32上,壳体上盖33与壳体32用以共同遮盖可携式电子装置30的内部元件,用于保护该多个元件。键盘34可拆卸地设置于壳体32上,且键盘34上的每一按键外露于壳体上盖33,用于提供使用者按压,进而执行使用者所欲输入的功能。显示模块36枢接于壳体32上,且显示模块36用来显示使用者所欲处理的数据。键盘固定结构38设置于壳体32上,且其用来固定键盘34于壳体32上。在此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30可为一笔记本型电脑,键盘34即可为笔记本型电脑上的一键盘模块,且显示模块36即可为笔记本型电脑上的一液晶显示面板模块。请再参阅图2至图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壳体32、键盘34以及键盘固定结构38的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壳体32、键盘34以及键盘固定结构38的元件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壳体32、键盘34以及键盘固定结构38于另一视角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2至图4所示,壳体32上形成有一开口 321,键盘34可拆卸地设置于开口 321中,键盘固定结构38用来固定键盘34于壳体32的开口 321中,用于防止键盘34自开口 321脱离,在此实施例中于开口 321的下方分别设置四组键盘固定结构38,而键盘固定结构38的设置数量不局限于此实施例所述,端视实际设计需求而定。另外,键盘34具有一 第一侧边SI以及一第二侧边S2。键盘34另包括有至少一第一卡合结构40,其设置于键盘34的第一侧边SI上。另外,各键盘固定结构38包括有一^^合部42,每一^^合部42分别对应键盘34的第一侧边SI上的第一^^合结构40。卡合部42用来卡合键盘34的第一^^合结构40,用于下压固定键盘34的第一侧边SI于壳体32的开口 321中。此外,卡合部42的一侧形成有一导角结构421,导角结构421可于键盘34下压于卡合部42时引导键盘34的第一卡合结构40进入开口 321中,亦即通过导角结构421的引导,使用者可更加容易地将键盘34的第一侧边SI推入开口 321中,用于使卡合部42卡合键盘34的第一侧边SI上的第一^^合结构40。此外,键盘34另包括有至少一第二卡合结构44,且壳体32另包括有至少一第三卡合结构46。第二卡合结构44设置于第二侧边S2上,且第三卡合结构46设置于开口 321边缘对应第二卡合结构44的位置上。由此,壳体32的第三卡合结构46用来卡合于键盘34的第二卡合结构44。如此一来,壳体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来固定一键盘于一壳体的一开口中的键盘固定结构,其包括有:卡合部,其下压固定该键盘的一第一侧边于该开口中;第一固定部,其连接于该壳体;第一可挠连接部,其连接于该第一固定部与该卡合部;第二固定部,其连接于该壳体;以及第二可挠连接部,其连接于该第二固定部与该卡合部,该第二可挠连接部与该第一可挠连接部共同于第一方向提供弹性力至该卡合部,用于驱动该卡合部下压固定该键盘的该第一侧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钰贤,姜启淳,陈志豪,薛嘉雄,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