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90413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该导光板结构包括一导光层及至少一阻隔线。阻隔线包括油墨,是位于导光层中,用以阻隔导光层的导光,而使导光层可分区导光或防止漏光。本发明专利技术也有关前述导光板结构的制造,其中将导光层进行一表面改质处理。于经过表面改质处理的导光层表面予以印刷一油墨,以渗入或侵蚀于导光层中形成一阻隔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按键结构的导光板结构。
技术介绍
按键结构常需要光源与导光板的设置,以于暗处补充光线,供辨识按键。为了节约电力、或是为了分区显示不同顔色,已有提出分区发光的做法。但现有的分区发光导光板,均为多片式组装或冲多个孔以阻隔光传导,其光传导阻隔率有限,且后制作エ艺组装复杂,因而降低产能,造成成本高昂。另有现有导光结构,如下述。日本特开第2010-073317号揭不一种导光板,是以多个各自附着于基材上的封闭 环状光吸收部做为区域发光的手段,使各导光板搭配侧光源而达区域发光。环状光吸收部通过粘着剂附着于基材上。日本特开第2010-153361号揭不一种导光板,其在导光板上形成凹槽,利用冲切头将光吸收部冲切至凹槽中,用以阻隔导光板的导光,达到分区发光的目的。因此,在不同发光区域,均需在导光板中形成凹槽,再填入事先制造好适当尺寸的光吸收部,导光板必须具有一定的厚度,或是制造凹槽时必须将导光板先衬垫ー层基材,例如利用弾片薄膜做为基材,而不同区域的导光板是完全互相切离。日本特开第2010-212123号揭不一种导光板,其将导光板切开,形成有斜坡,然后在斜坡及中间缝隙印涂ー墨料以形成光吸收部。因此,不同发光区域的导光板是彼此切离,切开后必须将导光板先衬垫ー层基材,例如利用弾片薄膜做为基材,再将光吸收部填入。日本特开第2010-212173号掲示ー种防止导光板边缘漏光的方法,其在导光板的周围边缘端面贴附ー深色胶带,用以防止漏光。因此,对于新颖的应用于分区发光的导光板,仍有需求,以便利及低成本的制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板结构及其制法,其可具有分区导光或防漏光的效果。为达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导光板结构包括一导光层及至少ー阻隔线。阻隔线包括油墨,其位于导光层中,用以阻隔导光层的导光,而使导光层分区导光或防止漏光。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制造导光板结构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ー导光层。将导光层进行一表面改质处理。在经过表面改质处理的导光层表面予以印刷一油墨,以渗入或侵蚀于导光层中形成一阻隔线。在本专利技术中,利用油墨(例如光致抗蚀剂隔黑色油墨)印刷于导光层而渗入或侵蚀于其内,形成一阻隔线,可有效阻隔与限制光线传导区域,进而达到分区发光或是防止漏光的功效。更可让背光模块利用分区发光的功能,减低光源(例如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 LED)电源消耗,提高电池待机时间,由此提高产品附加价值与竞争性。再者,由于制作エ艺中导光层保持单片,因此制造便利且成本低。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导光板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导光板结构的ー截面放大不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导光板结构的截面示意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具体实施例的导光板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具体实施例的导光板结构的截面不意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制造导光板结构的方法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 导光板结构12导光层14 阻隔线16、18、20 光源21 金属弹片22微结构23印刷电路板 24、26、28 光线25 线路27弾片薄膜29 键帽结构30凸体32 光源34 通孔36 遮光片40 导光板结构101、102、103、104、105、106 步骤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显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导光板结构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导光板结构10包括一导光层12,及一阻隔线14。阻隔线14位于导光层12中,用以阻隔导光层12的导光,而使导光层12分区导光。因此,可成为ー单片式分区发光导光板。如图所示,阻隔线14阻隔导光层12的导光,而分为A、B及C三区导光。例如,光源16发出的光,由于有阻隔线14的阻挡,因此仅在A区内传导;同理,光源18发出的光,仅在B区内传导;光源20发出的光,则仅在C区内传导。如此充分利用各区光源的光线,集中于该分区发光,而可提高各区亮度或是减少光源用量,即可达降低光源的电源消耗的目的。阻隔线14围绕整个导光层12吋,则可形成遮光效果,避免漏光至外界,而为ー导光板防漏光结构。在图I中,显不于导光层12表面设置有多个微结构22,用以改变导光层12内的光线路径。图2显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导光板结构的ー截面放大示意图。光源20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层12,成为光线24,其一部分光线26可被微结构22改变行进路径,而从导光层12的上方表面射出,另有一部分的光线28继续前进,至阻隔线14处,被阻隔线14阻隔。导光层的材质可为可接受油墨渗入或侵蚀者,例如硅氧树脂(silicone)、热塑性聚胺基甲酸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TPU)、或其他软性导光材。导光层厚度可依需要而定,无特别限制。例如应用于薄型按键结构时,其厚度可为例如0. 125_。阻隔线包括一油墨,位于导光层中,以阻隔导光。较佳,使阻隔线具有高于80%的阻挡率(或称遮光率,其与透光率相対)。油墨可具有吸收光线或反射光线的性质,例如深色油墨,其又可为例如黒色、深蓝色等等油墨。可依附着物(即,导光层)属性选用适当油墨,例如对于TPU材质的导光层,可选择例如聚胺基甲酸酯(polyurethane, PU)黑色油墨。可进ー步添加滲透剂于油墨中以增强滲透力。油墨印刷于导光层上而渗入于或是侵蚀至导光层中,因此导光层是维持单片状。可由导光层的任一面形成阻隔线。线宽并无特别限制,阻隔线于导光层的深度也不限于与导光层厚度相同,可不及导光层厚度,只要能获得所欲的阻挡率即可。图2显示的具体实施例是阻隔线14由导光层12的一面形成,而微结构22形成于导光层12的另一面的情形。在本专利技术中进ー步所包括的微结构的形状可为凸出的形状或是凹陷的形状,其中包括例如球面、半球状、圆锥、四方锥、90度锥形等等形状,可位于导光层的ニ面的任一面。微结构的分布可为区块分布方式,例如分布成多个区块,这些区块分别对应于预定的多个按键位置,光源的光线进入导光层之后,在导光层的不同位置会有強弱不同的光线强度,较佳使光线强度较强处的微结构分布密度小于光线強度较弱处的微结构分布密度。图3显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导光板结构的截面放大示意图,并显示 其位于ー按键结构中的情形。其中,导光层12具有至少ー凸体30,凸体30是用以传递使用者的按压カ至一金属弾片21,以使金属弾片21接触印刷电路板23上的线路25以导通电路。金属弾片21可利用一弾片薄膜27固定于印刷电路板23上。键帽结构29则位于导光层12上方,对应于凸体30的位置。图I至图3显示的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导光板结构应用于侧面发光光源的情形。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导光板结构也可应用于正面发光光源,例如图4及图5所示的情形。导光板结构40包括如上述的导光层12及如上述的阻隔线14。如图所示,阻隔线14围绕导光层12并将导光层12分为两个导光分区。导光层12也可具有如上述的多个微结构22。光源32(例如LED)发出的光线可经由导光层12的通孔34进入导光层12中。通孔34上方则以遮光片36遮挡光线。图6显示一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制造导光板结构的方法的流程图。并请ー并參阅图2。首先,进行步骤101,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结构,包括:导光层;及至少一阻隔线,其包括一油墨,该油墨位于该导光层中,用以阻隔该导光层的导光,而使该导光层分区导光或防止漏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科儒
申请(专利权)人:毅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