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导筒阀。包括:阀体,纵向设置于其内的阀腔,在阀体的相对侧面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通过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与阀腔连通;在阀腔内沿横向设置有阀盘和阀盘座,阀盘和阀盘座上分别固定穿设有第一导料筒和第二导料筒,在第二导料筒的周围的阀盘座上设置有凹槽,第一导料筒的端部卡合在凹槽中并使第一导料筒和第二导料筒对接形成用于连通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的导料通道;第一导料筒上设置有用于带动阀盘座在纵向滑动的阀杆;设置在阀盘与阀盘座之间的弹性压紧装置将阀盘和阀盘座分别抵顶在阀腔的侧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导筒阀,密封性能良好且持久,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阀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截断或接通管路中的介质的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导筒阀。
技术介绍
直通式截止阀是截断阀的一种,广泛应用截断或接通管路中的介质。现有技术中的直通式截止阀结构是在阀体的相对侧面上分别设置进口和出口,且分别通过进口通道和出口通道与阀腔相连通;阀腔内设置有闸板,闸板在阀杆的带动下沿直线往复运动以开启或截断进口通道和出口通道。现有技术的这种直通式截止阀,由于进口通道和出口通道直接与阀腔相连通,使 得介质通过时对阀腔内部的闸板以及其它元件产生严重的冲刷、磨损及腐蚀,导致密封性能快速下降,降低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导筒阀,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的缺陷,实现避免物料冲刷、磨损造成的泄漏,提高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导筒阀的密封性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导筒阀,包括阀体,沿纵向设置于所述阀体内部的阀腔,在所述阀体的相对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通过所述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与所述阀腔相连通;在所述阀腔内沿横向设置有用于与设置有所述进料通道的所述阀腔的侧面相贴合的阀盘以及用于与设置有所述出料通道的所述阀腔的侧面相贴合的阀盘座,所述阀盘和所述阀盘座上分别固定穿设有第一导料筒和第二导料筒,所述阀盘座表面、且在所述第二导料筒的周围设置有一凹槽,所述第一导料筒的端部卡合在所述凹槽中并使所述第一导料筒和所述第二导料筒对接形成用于连通所述进料通道和所述出料通道的导料通道;所述第一导料筒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阀盘和所述阀盘座在所述阀腔内沿纵向滑动的阀杆;在所述阀盘与所述阀盘座之间设置有弹性压紧装置,所述弹性压紧装置将所述阀盘和所述阀盘座分别抵顶在设置有所述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的所述阀腔的侧面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导筒阀,通过弹性压紧装置将阀盘和阀盘座压紧在对应的阀腔侧壁上,以补偿因物料冲刷、磨损及腐蚀等造成的阀内密封件变形,使阀盘和阀盘座时刻与阀腔侧壁紧密贴合,保证了良好的密封性,尤其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阀盘与对应的阀腔侧壁之间及阀盘座与对应的阀腔侧壁之间的相对滑动会逐渐磨损接触表面,使得第一阀板与第一侧壁内表面之间及第二阀板与第二侧壁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面更为光滑,在弹性压紧装置的作用下接触面间的贴合更紧密,实现了使用过程中的自修复功能;且由于设置了导料通道,使流动物料通过导料通道进出,而不再与阀腔内的其它元件接触,避免了对重要元件的损坏和腐蚀,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导筒阀一实施例处于开启导料状态的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导筒阀一实施例处于关闭状态的结构图。图3是图I的侧视图。附图标记I-阀体;11-阀腔;12-进料口 ;13-出料口;14-进料通道; 15-出料通道;2-阀盘;3-阀盘座;22-第一导料筒; 33-弹性密封体;4-阀杆;231-凹槽;23-第二导料筒;24-弹性部件; 5-压紧支撑装置;32-沉孔;51-套筒;52-压紧块;53-压紧座; 54-第二弹性部件;55-连接杆;110-耐磨密封体;6-驱动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导筒阀适用于各种介质(包括硬质介质和腐蚀性介质)的输送管路系统,主要作用是切断或接通输送管路。图I是本专利技术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导筒阀一实施例处于开启导料状态的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导筒阀一实施例处于关闭状态的结构图。图3是图I的侧视图。请参照图I、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导筒阀,包括阀体I,沿纵向设置于阀体I内部的阀腔11,在阀体I的相对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进料口 12和出料口 13,进料口 12和出料口 13分别通过进料通道14和出料通道15与阀腔11相连通。在阀腔11内沿横向设置有用于与设置有进料通道14的阀腔11的侧面相贴合的阀盘2以及用于与设置有出料通道15的阀腔11的侧面相贴合的阀盘座3 ;具体地,阀腔11可以设置成为四棱柱形,对应地,阀盘2和阀盘座3都可以设置成平板,以与平面状的阀腔11的侧面相贴合。阀盘2和阀盘座3上分别固定穿设有第一导料筒22和第二导料筒23,阀盘2表面、且在第二导料筒23的周围设置有一凹槽231,第一导料筒22的端部卡合在凹槽231中并使第一导料筒22和第二导料筒23对接形成用于连通进料通道14和出料通道15的导料通道;即,第一导料筒22可以与阀盘2设置成一体,也可以通过焊接式固定设置于一体,同样第二导料筒23可以与阀盘座3为一体设置或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成一体,而且,当第一导料筒22和第二导料筒23卡合连接到一起后,第一导料筒22与第二导料筒23可以拼接成导料通道;在这里,可以使第一导料筒22、第二导料筒23、进料通道14和出料通道15的尺寸和形状保持一致,以使流动物料更顺利地通过。第一导料筒22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带动阀盘2和阀盘座3在阀腔11内沿纵向滑动的阀杆4 ;在阀盘2与阀盘座3之间设置有弹性压紧装置,弹性压紧装置将阀盘2和阀盘座3分别抵顶在设置有进料通道14和出料通道15的阀腔11的侧面上。具体地,弹性压紧装置可以为围绕阀盘2和阀盘座3的周边且垂直阀盘2和阀盘座3设置的碟形弹簧;在弹性压紧装置的作用下,阀盘2和阀盘座3分别紧紧地抵顶在对应的阀腔11的阀腔侧壁上,当阀杆4带动阀盘2和阀盘座3纵向滑动时,便实现了本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导筒阀的开启和关闭。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压紧装置使阀盘2和阀盘座3紧紧地贴合在对应的阀腔侧面,即便流动物料的冲刷使密封面(阀盘2和阀盘座3与阀腔11的侧面相接触的表面)产生磨损,弹性压紧装置也能产生一定的横向位移以补偿这种磨损,同时,这样的自研磨过程,还会使接触面变得更加光滑,从而密封性能更好。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导筒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直通式截止阀的闸板在使用过程中因冲刷、磨损造成的密封失效问题,具备了良好、长久密封性能。且通过导料通孔传输的流动物料也不再与阀腔内的其它元件接触,避免了其它元件被磨损和腐蚀,大大延长了本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导筒阀的使用寿命。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I和图2所示,弹性压紧装置包括一弹性部件24和一压紧支撑装置5,弹性部件24套设在第一导料筒22的周围,在阀盘2与阀盘座3之间,且在第一导料筒22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抵抗进料压力的压紧支撑装置5,压紧支撑装置5的两端分别 卡合在阀盘2和阀盘座3相对面上的沉孔32内,以在关闭密封状态下,压紧支撑装置5可以平衡更大的流动物料对阀盘的压力,防止因不能平衡流动物料的压力而导致泄露;进一步保证了良好的密封性能。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压紧支撑装置5包括一柱状的套筒51,在套筒51内设置有柱状的压紧块52和压紧座53,压紧块52 —侧面上固定设置有一连接杆55,连接杆55上套设有第二弹性部件54,连接杆55的端部伸入到压紧座的侧面上的连接孔内,并使第二弹性部件54压设在压紧块52和压紧座53之间。最优地,套筒51以及设置于其内部的压紧块52、压紧座53和连接杆55都可以对应的设置成圆柱形,第二弹性部件54可以采用碟形弹簧,套设在连接杆55周围,并使其处于压设状态,将压紧块52和压紧座53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导筒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沿纵向设置于所述阀体内部的阀腔,在所述阀体的相对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分别通过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与所述阀腔相连通;在所述阀腔内沿横向设置有用于与设置有所述进料通道的所述阀腔的侧面相贴合的阀盘以及用于与设置有所述出料通道的所述阀腔的侧面相贴合的阀盘座,所述阀盘和所述阀盘座上分别固定穿设有第一导料筒和第二导料筒,所述阀盘座表面、且在所述第二导料筒的周围设置有一凹槽,所述第一导料筒的端部卡合在所述凹槽中并使所述第一导料筒和所述第二导料筒对接形成用于连通所述进料通道和所述出料通道的导料通道;所述第一导料筒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阀盘和所述阀盘座在所述阀腔内沿纵向滑动的阀杆;在所述阀盘与所述阀盘座之间设置有弹性压紧装置,所述弹性压紧装置将所述阀盘和所述阀盘座分别抵顶在设置有所述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的所述阀腔的侧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建军,徐武锰,刘万力,
申请(专利权)人:康科联北京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