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晋武专利>正文

一种极层式火花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2908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00:32
一种极层式火花塞,属于汽油发动机点火装置。所述金属壳体(2)端面的外侧至少设置有一层电极体,电极体包括两个负极板(7),连接两个负极板(7)的负极柱(5)和与两个负极板(7)对应设置的正极板(4)。正极板(4)设置在中心电极(3)上,放电尖端(6)可设置在正极板(4)或负极柱(5)或负极板(7)上。放电尖端数量增多,点火效果好,放电尖端附近的空间大,易于混合气体流动及燃烧,且散热条件较好,不易产生烧蚀和腐蚀现象,电极损耗量低,延长火花塞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安装调试方便,制作成本较低,适于各种汽油发动机,特别是多点点火和稀薄燃烧的发动机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点火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极层式火花塞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公告号CN 201398014Y,公告日2010年2月3日,技术名称《一种带高压点火板的火花塞》,包括绝缘体,金属壳体和中心电极,中心电极的上端设置有接线螺母,所述中心电极的下端伸出金属壳体的端面外,并在中心电极的下端部连接有高压点火板,高压点火板上对应金属壳体或缸体设置有放电极点。所述高压点火板的放电极点一面上对应金属壳体或缸体设置有绝缘层。所述高压点火板的板面上设置有透气孔。有多个放电极点,可实现多点点火,混合气体燃烧均匀,散热条件较好,烧蚀和腐蚀现象改善,火花塞的使用寿命延长。结构简单,安装调试方便,制作成本较低,适于各种汽油发动机,特别是多点点火的发动机使用。但这种火花塞中高压点火板上的放电极点朝向缸体的顶部,不利于混合气体流动,且缸体顶部位于涡流气体的边部,混合气体浓度相对较低,要求点火功率较高,火核形成慢,引火路径较长,引燃时间长,而且放电极点附近气体流动的空间较小,散热条件较差,仍易产生烧蚀和腐蚀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火花塞放电极点位置空间小、混合气体流动性差,引燃时间长,容易造成中心电极炽热和积碳现象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点火极点多、易于混合气体流动及燃烧,点火效果好的极层式火花塞。它制作成本较低,使用寿命长,发火点多,可满足多点点火及稀薄燃烧的需要。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极层式火花塞,包括绝缘体,金属壳体,中心电极和放电尖端,中心电极的下端伸出金属壳体的端面外,所述中心电极伸出金属壳体的端面的长度大于五毫米,所述金属壳体的端面上对应中心电极至少设置有一个负极柱,所述负极柱的一端固定在金属壳体的端面上,所述负极柱或中心电极的表面至少设置有两层放电尖端,放电尖端按层沿中心电极的轴向层层均匀分布,每一层放电尖端的个数是一个,或每一层放电尖端的个数是多个且沿中心电极径向均匀分布,放电尖端与中心电极或负极柱之间均留有放电间隙。所述中心电极伸出金属壳体的端面的长度为六毫米至十五毫米。所述负极柱或中心电极的表面至少设置有两层放电尖端,靠近金属壳体端面一侧的放电尖端为第一层放电尖端,各层上放电尖端的个数相等或各层放电尖端的个数按层数递增或最高层放电尖端的个数比第一层放电尖端的个数多,所述负极柱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中心电极伸出金属壳体端面的长度。一种极层式火花塞,包括绝缘体,金属壳体,中心电极和放电尖端,中心电极的下端伸出金属壳体的端面外,所述中心电极伸出金属壳体的端面的长度大于五毫米,所述金属壳体端面的外侧至少设置有一层电极体,所述电极体包括两个负极板,连接两个负极板的负极柱和与两个负极板对应设置的正极板,所述负极柱固定在金属壳体的端面,所述正极板设置在中心电极上,所述正极板或负极板上对应设置有放电尖端,放电尖端与负极板或正极板之间均留有放电间隙。所述的电极体为二层,每一层电极体包括两个负极板,设置于两个负极板之间的正极板和连接两个负极板的负极柱,所述负极柱固定在金属壳体的端面,靠近金属壳体端面一侧的电极体为第一层电极体,第一层电极体的一个负极板是金属壳体的端面,后一层电极体中的两个负极板中有一个负极板是前一层电极体上的负极板,正极板与负极板轴向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放点尖端,放电尖端与 负极板或正极板之间均留有放电间隙。所述的电极体为四层,每一层电极体包括两个负极板,分别与两个负极板设置在同一平面上的两个正极板和连接两个负极板的负极柱,每一层电极体的两个负极板固定在负极柱上,所述负极柱固定在金属壳体的端面,靠近金属壳体端面一侧的电极体为第一层电极体,后一层电极体中的两个负极板中有一个负极板是前一层电极体上的负极板,正极板与负极板径向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放点尖端,放电尖端与负极板或正极板之间均留有放电间隙。所述中心电极伸出金属壳体的端面的长度为六毫米至十五毫米。所述负极板为圆环形或多边形,或是悬臂状,所述正极板为工字形或圆盘形或多边形或悬臂状。所述的电极体至少有二层,各层电极体上的放电尖端的个数相等或各层电极体上的放电尖端的个数按层数递增或最高层电极体上的放电尖端的个数比第一层电极体上的放电尖端的个数多,所述负极柱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中心电极伸出金属壳体端面的长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I、本技术的放电尖端可以设置在正极板或负极板或负极柱上,增加了放电尖端设置的灵活性,使得放电尖端数量增加,可降低每个放电尖端的点火功率,从而降低电极损耗量,延长火花塞的使用寿命。电极体中放电尖端附近位置的空间大,改善了放电尖端点火的外部环境,易于混合气体流动和燃烧,点火效果好,且散热条件较好,不易产生烧蚀和腐蚀现象。电极体燃烧时形成一个火球,燃烧充分,不易产生积碳现象。2、本技术的中心电极伸出金属壳体的端面的长度大于五毫米,中心电极伸出金属壳体的端面的长度根据发动机汽缸燃烧室的容积而定,电极体的层数根据中心电极伸出金属壳体的端面的长度而定,中心电极伸出金属壳体的端面的长度越长,电极体的层数越多,靠近涡流气体的中心的放电尖端个数就越多,火花塞的点火效果越好。还可以将极层式火花塞上的放电尖端集中设置在靠近涡流气体中心的位置,使得极层式火花塞电极体的多个放电尖端朝向并靠近混合气体浓度相对较高的位置,火核形成快,火核扩散路径较短,易于燃烧。由于极层式火花塞的放电尖端数量多,点火稳定性提高,放电尖端与正极板或负极柱或负极板或中心电极之间的间隙可以较小,所需的点火能量也相对较小,引火路径较短,引燃时间短,明显降低发动机油耗,经济性强,特别适于稀薄燃烧的需要,也能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有利于环保。3、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调试方便,制作成本较低,适于各种汽油发动机,特别是多点点火和稀薄燃烧的发动机使用。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第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种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三种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四种结构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五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第六种结构的示意图。图中,绝缘体1,金属壳体2,中心电极3,正极板4,负极柱5,放电尖端6,负极板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第一种解决方案,参见图I、图2,本技术的一种极层式火花塞,包括绝缘体1,金属壳体2,中心电极3和放电尖端6,中心电极3的下端伸出金属壳体2的端面外,所述中心电极3伸出金属壳体2的端面的长度大于五毫米,所述金属壳体2的端面上对应中心电极3至少设置有一个负极柱5,所述负极柱5的一端固定在金属壳体2的端面上,所述负极柱5或中心电极3的表面至少设置有两层放电尖端6,放电尖端6按层沿中心电极3的轴向层层均匀分布,每一层放电尖端6的个数是一个,或每一层放电尖端6的个数是多个且沿中心电极3径向均匀分布,放电尖端6与中心电极3或负极柱5之间均留有放电间隙。所述中心电极3伸出金属壳体2的端面的长度为六毫米至十五毫米。所述负极柱5或中心电极3的表面至少设置有两层放电尖端6,靠近金属壳体2端面一侧的放电尖端6为第一层放电尖端6,各层上放电尖端6的个数相等或各层放电尖端6的个数按层数递增或最高层放电尖端6的个数比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极层式火花塞,包括绝缘体(1),金属壳体(2),中心电极(3)和放电尖端(6),中心电极(3)的下端伸出金属壳体(2)的端面外,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电极(3)伸出金属壳体(2)的端面的长度大于五毫米,所述金属壳体(2)的端面上对应中心电极(3)至少设置有一个负极柱(5),所述负极柱(5)的一端固定在金属壳体(2)的端面上,所述负极柱(5)或中心电极(3)的表面至少设置有两层放电尖端(6),放电尖端(6)按层沿中心电极(3)的轴向层层均匀分布,每一层放电尖端(6)的个数是一个,或每一层放电尖端(6)的个数是多个且沿中心电极(3)径向均匀分布,放电尖端(6)与中心电极(3)或负极柱(5)之间均留有放电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晋武
申请(专利权)人:肖晋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