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2700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0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插座本体及收容于所述插座本体内的若干接地端子与电源端子。所述插座本体包括顶壁、与所述顶壁对应设置的底壁以及连接所述顶壁与底壁的两侧壁,所述顶壁、底壁与两侧壁围设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柱状体以及位于所述柱状体内的第二凹槽。所述插座连接器还包括若干信号端子,所述若干信号端子组装于所述插座本体的至少一侧壁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计算机上并作为电源连接之用的插座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当前电器多元化的高速发展,电源连接器在居家生活中的使用需求量逐渐提升,各种电器的电源主要通过电线及电源连接器来传输,因此各种电源连接器也受到生产与研发者的进一步重视。现有电连接器中的插座连接器通常包括插座本体及收容于所述插座本体内的若 干电源端子。现有插座连接器与对应的插头连接器之间仅能进行电流传输,而不能同时进行信号的传输,从而面临不利于市场竞争、不能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等诸多问题。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插座连接器予以改进,以满足当今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能够同时进行电流传输与信号传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及收容于所述插座本体内的若干接地端子与电源端子,所述插座本体包括顶壁、与所述顶壁对应设置的底壁以及连接所述顶壁与底壁的两侧壁,所述顶壁、底壁与两侧壁围设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柱状体以及位于所述柱状体内的第二凹槽,其中所述插座连接器还包括若干信号端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若干信号端子组装于所述插座本体的至少一侧壁上,且所述信号端子包括插入部、自所述插入部一端向外延伸的接触部以及自所述插入部另一端向外延伸的引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入部的至少一侧边向外延伸形成有倒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座本体设有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一端向后延伸的延伸部,所述插座本体的至少一侧壁上设有用以收容所述信号端子的收容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延伸部之间还设有与所述信号端子配合组装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设有用以供所述信号端子穿入的收容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源端子暴露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位于所述柱状体的外侧壁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地端子暴露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面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源端子包括第一基部、自所述第一基部一端向外延伸的第一尾部、自所述第一基部另一端向外延伸的第一接触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基部与所述第一尾部的弯折部,所述接地端子包括第二基部、自所述第二基部一端向外延伸的第二尾部及自所述第二基部另一端向外延伸的第二接触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接触部设有四个曲折状的接触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座连接器还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的侦测端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及若干信号端子,且所述若干信号端子组装于所述插座本体的至少一侧壁上,从而不仅使得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插座本体之间的组装方便,且使得本技术的插座连接器能够同时进行电流传输与信号传输。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I所示插座连接器的分解图。图3是图I所示插座连接器的插座本体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插座本体的另一视角立体图。图5是图I所示插座连接器的电源端子的立体图。图6是图I所示插座连接器的接地端子的立体图。图7是图I所示插座连接器的侦测端子的立体图。图8是图I所示插座连接器的信号端子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I与图2所示,本技术的插座连接器100包括插座本体10及收容于所述插座本体10内的若干电源端子20、接地端子30、侦测端子40以及信号端子50。请参阅图3与图4所示,所述插座本体10包括顶壁11、与所述顶壁11对应设置的底壁12以及连接所述顶壁11与底壁12的两侧壁13。所述顶壁11、底壁12与两侧壁13围设形成第一凹槽14,所述第一凹槽14内设有柱状体15以及位于所述柱状体15内的第二凹槽16。所述插座本体10设有主体部17、自所述主体部17 —端向后延伸的延伸部18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7与所述延伸部18之间的安装板19。所述插座本体10的两侧壁13上设有若干收容槽131,所述安装板19内设有若干收容腔191,且所述收容槽131与所述收容腔191对应设置于同一直线上,换言之,两者相互连通。所述插座本体10内还设有若干端子收容孔192用以分别收容所述电源端子20、接地端子30及侦测端子40,所述若干端子收容孔192贯穿所述主体部17、安装板19及延伸部18以使得所述电源端子20、接地端子30及侦测端子40于所述插座本体10内产生的热量可通过所述若干端子收容孔192散发出去。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电源端子20、接地端子30及侦测端子40的形状不尽相同,因而用以分别收容所述电源端子20、接地端子30及侦测端子40的端子收容孔192的形状也不尽相同。请参阅图5并结合图I所示,所述若干电源端子20暴露于所述第一凹槽14内且位于所述柱状体15的外侧壁上。所述电源端子20包括呈平板状的第一基部21、自所述第一基部21 —端向外延伸的第一尾部22、自所述第一基部21另一端向外延伸的第一接触部2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基部21与所述第一尾部22的弯折部24,所述第一尾部22经弯折后与所述第一基部21大致平行。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触部23设有四个曲折状的接触指231,以使得本技术的插座连接器100与对应的插头连接器(未图标)对接时,所述电源端子20的接触稳定性得以提高。请参阅图6并结合图I所示,所述若干接地端子30暴露于所述第一凹槽14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4的内壁面上。所述接地端子30包括呈平板状的第二基部31、自所述第二基部31 —端向外延伸的第二尾部32及自所述第二基部31另一端向外延伸的第二接触部33。请参阅图7并结合图I所示,所述侦测端子40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16内。所述侦测端子40包括第三基部41、自所述第三基部41 一端向外延伸的第三尾部42及自所述第三基部41另一端向外延伸的第三接触部4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接触部43设有两个接触臂431以使得所述第三接触部43呈叉形设置,且所述两个接触臂431分别设置于所述 第二凹槽16的内壁面上。请参阅图8并结合图I与图2所示,所述插座连接器100还包括组装于所述插座本体10的两侧壁13上的若干信号端子50,且所述若干信号端子50与所述安装板19配合组装。所述信号端子50包括第一信号端子501及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501之间的第二信号端子502。所述第一信号端子501包括呈平板状的插入部51、自所述插入部51一端向外延伸的接触部52以及自所述插入部51另一端向外延伸的引脚53 ;所述第二信号端子502包括呈平板状的插入部51'、自所述插入部51' —端向外延伸的接触部52'、自所述插入部51'另一端向外延伸的引脚53'以及连接所述插入部51'与所述引脚53'以使所述插入部51'与所述引脚53'大致平行设置的弯折部5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部52、52'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31中,所述插入部51、51'穿过所述收容腔191,且所述插入部51、51'的两侧边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有倒刺511。借由所述接触部52、52'与所述收容槽131的配合及所述插入部51、51'上的倒刺511与所述收容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及收容于所述插座本体内的若干接地端子与电源端子,所述插座本体包括顶壁、与所述顶壁对应设置的底壁以及连接所述顶壁与底壁的两侧壁,所述顶壁、底壁与两侧壁围设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柱状体以及位于所述柱状体内的第二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连接器还包括若干信号端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宏骐苟亚娟
申请(专利权)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