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加热控温系统及其风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81142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电磁加热控温系统的风冷却系统包括散热部和风动力源,所述散热部包括导热条、散热片和风道;所述导热条为至少两条其长度方向与电磁加热控温系统的电磁线圈缠绕方向垂直或近似垂直,并与电磁加热控温系统的温度控制对象的外壁紧密接触的条状结构;所述散热片与所述温度控制对象的外壁和/或散热部的其它部分之间形成的空间构成所述风道;所述风动力源的出风口与所述风道的进风口连接。该风冷却系统及采用该风冷却系统的电磁加热控温系统使漏磁通降低到最小,提高了加热效率和散热效率,避免了涡流在风冷结构部件中的产生,达到稳定控制温度和高效节能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电磁加热控温系统的风冷却系统及采用该风冷却系统的电磁加热控温系统,特别涉及ー种用于塑料加工机械的电磁加热控温系统的风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电磁加热控温系统是具有电磁加热系统、控温系统和冷却系统的复合系统。其中,电磁加热系统是将エ频电源逆变成15 30kHz交变电源,加载到被加热对象外部缠绕的电磁线圈,通过谐振电路产生交变电磁场,在交变电磁场的作用下引起磁滞现象和涡流现象,二者共同作用于温度控制对象(比如料筒)产生热效应,从而对其加热。控温系统即温度控制系统是为了满足生产エ艺要求,将生产对象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为了实现温度控制,需要温控仪表或PLC、电磁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电磁加热应用于生产开始阶段的升温预热以及生产过程中的保温;冷却系统用于降低由于电机轴功转化的磨擦热所弓I起的温度上升的影响。在塑料产品加工和管道温度控制领域,电磁加热作为ー种新的加热手段,可以将电能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有效热能,与传统电阻方式的电热转换的加热方式比较具有加热快速、热损失小、热能有效利用率高、滞后小、利于精确温度控制的特点,可达到高效节能、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改善工作环境的目的。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物料磨擦或回流导致温度升高的现象,冷却系统在保证正常生产和生产安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冷却系统必须可靠,在与电磁加热并存的情况下要符合电磁加热系统的要求,不能由于交变电磁场的存在而导致在冷却系统结构中产生涡流或磁滞,从而影响电磁加热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现有的电磁加热控温系统由内到外设置有温度控制对象(料筒)、中空风道(及其支撑物)、有机材料制成的风道外壁、绝热层、用于加热的电磁线圈,其缺点在干I)现有技术采用有机材料作为风道外壁,而在加热情况下,有机材料经常会软化甚至分解,使得风道易塌陷,导致冷却不畅,容易发生温度过高的事故;2)由于现有技术中的风道插在料筒和绝热层之间,而电磁线圈裹在绝热层外面,由于风道的存在导致漏磁通大,磁场利用率低,加热效率差;3)由于绝热层包裹在风道外部,使得加热效率低,绝热效果差,散热效果也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一种电磁加热控温系统的风冷却系统及采用该风冷却系统的电磁加热控温系统,使漏磁通降低到最小,提高了加热效率和散热效率,避免了涡流在风冷结构部件中的产生,达到稳定控制温度和高效节能的目的。一种电磁加热控温系统的风冷却系统,包括散热部和风动カ源,所述散热部包括导热条、散热片和风道;所述导热条为至少两条其长度方向与电磁加热控温系统的电磁线圈缠绕方向垂直或近似垂直的条状结构,所述导热条的侧面与电磁加热控温系统的温度控制对象的外壁紧密接触;所述散热片与所述导热条连接,所述散热片在不与导热条相连的部分具有翘翅结构,所述散热片的翘翅结构与所述温度控制对象的外壁和/或散热部的其它部分之间形成的空间构成所述风道;所述风动力源的出风ロ与所述风道的进风ロ连接。所述散热片和/或导热条可以是由可塑性好、导热率高的非磁性材料制成;和/或所述散热片和/或导热条可以是由铜或铝制成;和/或所述散热片的横截面可以是直线形、弯折形、圆弧形、或波浪形,或前述至少两种形状的组合,和/或所述散热片是多层结构。所述散热片和导热条可以是一体结构。所述导热条的厚度可以为2至4mm ;和/或所述导热条的宽度可以为3至5mm,和/或多个导热条之间的间距可以为I至4mm。所述导热条可以是由板材上去掉多个平行凹槽后剩余的部分构成的栅格结构;或所述导热条可以是由板材上去掉多个平行凹槽后剩余的部分构成的栅格结构;多个导热条在其各自的自由端彼此不连接;或多个导热条在其各自的自由端通过连接区域彼此连接,所述连接区域的宽度即所述板材的自由端附近的凹槽端部与所述板材的该自由端的边缘的距离大于O小于等于5mm。所述导热条与所述散热片之间可以具有连接部,所述温度控制对象为中心旋转体结构,所述导热条沿所述中心旋转体外壁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翘翅结构由沿所述中心旋转体任一横截面的径向方向向外伸展一段的竖直段及沿所述外壁纵向延伸的延伸段组成,具有不同径向长度的竖直段的所述翘翅结构的延伸段相向设置,相向的竖直段彼此间隔一定距离,形成所述风道;和/或所述导热条与所述散热片之间可以具有连接部,所述散热片为与所述导热条长度方向相同、平行或近似平行的条状结构,所述连接部的宽度为10至50mm ;和/或条状结构的所述散热片的宽度为3至5mm,和/或多个条状结构的所述散热片的间距为I至zHTim0所述散热片可以是由所述导热条的一部分设置成弯折结构和翘翅结构而形成的;和/或所述翘翅结构的厚度可以小于所述导热条的厚度;和/或所述翘翅结构可以是相对于导热条表面扭曲一定角度的片状结构或圆弧体结构。一种电磁加热控温系统,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温度控制对象、上述的风冷却系统、绝热层、电磁线圈、绝缘耐热材料外売;所述风冷却系统的导热条的两面分别与所述温度控制对象的外壁和绝热层的内层壁紧密接触;所述风冷却系统的散热片与所述温度控制对象的外壁和绝热层的内层壁之间构成风道;所述电磁线圈缠绕方向与所述导热条的长度方向垂直或近似垂直。所述绝热层可以由绝缘保温材料制成;和/或所述导热条与所述温度控制对象外壁之间可以涂有导热胶。所述风冷却系统的风道可以包含由至少两个散热片的翘翅结构构成的层状结构,和/或所述散热片的翘翅结构外周与所述绝缘耐热材料外壳之间可以形成风道,和/或所述散热片的翘翅结构与所述温度控制对象的外壁之间的空间可以形成风道。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本技术一种电磁加热控温系统的风冷却系统的导热条与电磁加热控温系统的温度控制对象的外壁紧密接触,从而使漏磁通降低到最小,提高了加热效率和散热效率;避免了涡流在风冷结构部件中的产生,同时可以将热量快速传导到翘起部分。散热部安装时在圆周方向不形成环路,在料筒圆周方向避免了交变电磁场作用下的润流热效应。采用条状导热结构,不但利于贴紧料筒,还可以避免在散热片内部在电磁场作用下局部涡流的热效应。与在线圈内部制作风道的冷却系统比较,可以使电磁线圈紧贴料筒,漏磁通可以更小,加热效率更高。而且由散热片的翘翅结构形成的风道可以防止坍塌,便于有效、顺畅地通风,可以稳定控制温度、高效节能。本技术进ー步的方案使用可塑性好、导热率高的非磁性材料制备所述散热片和/或导热条,利于更好的导热和传热,还可以避免电磁加热中磁滞热效应。本技术进ー步的方案的散热片和导热条是一体结构,便于加工,同时防止了热量在两种结构交界面处的传热不畅。本技术进ー步的方案的优选的导热条的厚度,既有利于传热、导热,又有利于·加工和节省材料。本技术进ー步的方案的优选的由板材形成的栅格结构构成的导热条,便于加エ和安装,而且由于各个导热条之间相互连接,导热效果好。本技术进ー步的方案的优选的边缘距离便于加工和固定。本技术进ー步的方案的连接部便于加工和固定。本技术进ー步的方案的所述散热片是由所述导热条的一部分设置成弯折结构和翘翅结构而形成的,便于加工,同时防止了热量在两种结构交界面处的传热不畅。本技术进ー步的方案的翘翅结构的厚度小于所述导热条的厚度,增加宽度,増加了散热表面积,利于散热。本技术进ー步的方案翅翅结构相对于导热条表面扭曲一定角度的片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加热控温系统的风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部和风动力源,所述散热部包括导热条、散热片和风道;所述导热条为至少两条其长度方向与电磁加热控温系统的电磁线圈缠绕方向垂直或近似垂直的条状结构,所述导热条的侧面与电磁加热控温系统的温度控制对象的外壁紧密接触;所述散热片与所述导热条连接,所述散热片在不与导热条相连的部分具有翘翅结构,所述散热片的翘翅结构与所述温度控制对象的外壁和/或散热部的其它部分之间形成的空间构成所述风道;所述风动力源的出风口与所述风道的进风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昼辰林红权杨殿武李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三博中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